由于比赛时间是在周四,杨山还特意向他的班主任林枫先生请假。林先生当然同意了,还很随意的告诉杨山,以后这种小事情向班长报告就行了。
看着林枫那股子风轻云淡的气质,杨山不由得摇摇头,高中和初中的老师真是太不一样了。初中老师就像是严厉的保姆,盛满一碗大锅菜盯着你喂饭吃,不把你塞饱不算完,你要敢不好好吃,那就等着挨板子吧。而高中老师则是做一大桌的丰盛的席面,优雅的作出一番介绍后告诉你随意吃,但是要注意饮食结构,避免造成消化不良,但你要真的挑食只吃高热量的食物,最后吃成一个大胖子,老师也只是皱皱眉头,然后叮嘱你多花点时间去锻炼身体。
以杨山的角度看,他还是更喜欢初中老师,更省心。林枫这样的老师虽然风度翩翩,学识出众,很有些古代士人那样飘逸出尘的味道,但是杨山总觉得老师和学生之间隔着点什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过理性看来,林枫老师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应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人总要学会这长大,这个过程从学生时代开始不更好么?
比赛当天早上天还没亮,杨山就收拾好行装赶往市里的集合点。他们学校参与比赛的10个人要在领队赵铭老师的带领下,搭乘举办方提供的车辆前往比赛地:西山训练基地。
路上赵老师又重复了一次比赛规则:以五人为一组,按照组织方发下来的位置信息,参赛组要寻找分布在比赛场地里的十二个签到点,要求全组成员同时在签到点签到才被认为有效,等完成所有十二个点的签到后,再返回出发地,期间还要接受两项隐藏的任务。比赛总时长是8个小时,只有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比赛才会被计入成绩,最后按照消耗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参赛组的排名。
为了保证公平,参与比赛的12个组出发位置各不相同,由抽签决定。第一个签到点和最后一个签到点由举办方指定,剩余签到点的签到顺序不作要求,由各参赛组自行决定路线方案。
另外赵老师还强调了一点,这次比赛主要是面对各部队派出的参赛队,他们参加的是正式比赛。今天在同一比赛场地也有正式比赛,他们一共有8个小组,参赛时长是10个小时,比民兵组早一小时开始,晚一小时结束,而且赛场范围更广,签到点更多,任务难度也更大。在比赛期间如果碰到这些正式的参赛队伍,一定不能影响他们的比赛进程,必要的时候还要为他们让路,在这方面要听从随队观察员的安排。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杨山终于到达了比赛所在地:西山训练基地。杨山跳下车,跟着引导人员走到了他们的出发点,抬眼看去,那十二个签到点就隐藏在不远处方圆十多公里的茫茫群山之中。
上午八点半,赛事组织者把一张写有坐标点位的信纸、一份大比例尺地图和一个指南针发下来,各组有半个小时时间确定行动路线,比赛将九点整正式开始。
孙军是组长,负责指挥队伍的一切行动。
杨治是副组长,负责图上作业。拿到资料后,他就在大家的协助下开始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各个点位。
“组长,咱们在这里,也就是咱们组的出发点。这十二个点就是签到点,咱们的第一个签到点在比赛场地的正中靠南一点,对咱们组来说,有点吃亏。这十二个点里,有两个点个特别好找,都在山顶上;还有五个点也比较好找,周围有较多的参照物;这三个点有点难办,看样子是在树林里,进去以后很难依靠远处的参照物确定具体位置;剩下的这两个点是隐藏点,只给了个坐标范围,就是图上我画出来的两个框,其他就再没有任何提示了。”杨治指着标注好的地图讲解起来,他对分散在整张地图上的签到点有些犯愁,这距离可不近。
杨山也盯着地图上用铅笔画出的那些点,即使按照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估算,要走完这12个点,他们需要爬山涉水走上将近20公里。
而在现实环境中,受各种地形阻碍的影响,他们的实际行走距离很可能超过25公里。25公里的轻装(随身携带行军背包)越野,比赛总时长只有8个小时。同时他还通过图上的等高线圈,努力的在脑袋里想象着他们即将面对的实际地形。
辨认等高线图是民兵训练队的一项比较基础的训练科目,杨山曾多次参与过实地测绘和绘制等高线地图的训练,所以他能很容易依靠地图上的标识还原实际地形和大致的地貌。
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规划着最合理的行进路线。
“都说说吧,该怎么走?”片刻后,组长首先开口。
“组长,我建议咱们到达第一个签到点后,沿着这条河道往东北方向行进,现在是初春而且年后一直都没下过雨,河道应该是干涸的,相对好走一些,而且也很容易确定咱们的实时位置,这条河道的沿线附近的三个签到点,我们都能轻易到达。这样虽然看起来要多走上将近一公里,可我觉得更节省时间和体力。”杨山给出了他的建议。
孙军盯着地图看了几秒,点点头,示意杨治在图上画出路线。
“然后怎么走?”孙军继续提问。
组里最瘦小的凌东说:“直接到攀爬到山顶这个签到点,然后原路返回一小段,沿着比较平缓的山腰绕过山顶转向南边,到达‘丁’号签到点,接着我们一起下到这个山坳找出‘A’号隐藏签到点。”。
“下到山坳这段路太陡峭了,容易出事也耽误时间,我建议先到达这个‘辛’号签到点,然后再回头找‘A’。”一副狗头军师模样的于毅反驳。
“按照图上等高线的密集度,这里的坡度不超过40,咱们能下去。”
“等高线也不能反应所有细节,你说的坡度只是平均后的结果,你能保证这一小段路没有任何起伏和沟坎么?”
看来这两个人平时就爱拌嘴,争论了没几句两个人就都面红耳赤了。孙军看了下手表,可能是认为时间还算充裕,并没有出面制止,而是自顾自的看起了地图。
接下来的路线方案还出现了几次争执,大多数情况都是通过举手表决后确定,只有一次是孙军使用组长的权利确定的。
等杨治完成图上预定行动线路后,大家又开始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设定起每一分段的行进速度和用时,方便监控任务进度和合理分配体力。
杨山按照图上的实际路线又估算了下行走距离,大概是27公里。这与孙军的谨慎选择有关,他宁可多绕路也要尽量避开可能需要冒险的路线,在他看来,完成比赛才是第一要务,排名上的提升不过是锦上添花。
杨山按照自己的想法分配了一下时间,如果中途停留时间是两小时的话,那平均每小时要走4.5公里,差不多就是平坦道路上的正常行走速度,不过考虑到一路上的翻山越岭的复杂路况和持续时间,这个难度很大。
孙军基本上也是这么规划的,寻找两个隐藏签到点一共分配30分钟,完成两个隐藏任务一共分配40分钟,再加上三次一共30分钟的途中休息,另外留出20分钟的时间灵活掌控。接着孙军又开始细化时间段,按照每个分段路线的长度和推测路况,分别配时。
比赛开始前的2分钟,跟随这个组一起行动的两位观察员上前进行了赛前最后发言:“我们的职责是跟随你们一起行动,确认你们的比赛成绩,不会对你们的判断和决定做任何的影响。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我们有权阻止你们为了完成目标而做出的过分冒险的行为。最后,祝民兵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随着观察员的话音落下,比赛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