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一小四个人聊着天进了老羊倌儿的屋子,大嫂已经把兔子收拾完了,正哐哐剁馅呢,大哥也和好了面,准备着擀饺子皮。二嫂很自觉的动手收拾起那堆野菜来。
杨山和杨二就带着孩子上炕和老羊倌儿聊天。
“老三,这次回来你还是要去村长他们家看看,好歹也回来一次,你去京城他们家说起来也帮了不少忙的。”老羊倌儿提醒着杨山。
“好,明天我就过去一趟,也不说是拜访村长,就当是找他们家二狗子玩,我现在还是个半大小子学生,直接找上村长会让人家认为咱们不知礼数。”杨山本来也打算去看看。
老羊倌儿点点头,不再说话。
杨山又把后世保养身体的一些常识给老羊倌儿说了一些,别以后天天窝在家里再窝出点别的毛病来。
野菜馅的饺子很好吃,那独特的味道唤起了杨山前身的诸多记忆,让他对这个村子有了更多的认识。
谢家的老村长以前是河东一家布铺的账房,红军东征的时候碰巧碰到了正在要账路上的老村长,最后的结果就是老村长跟着部队去了陕北。全国解放后,老村长因为身体不好,主动要求回家务农,家里的三子一女除了老三一直跟着老村长,其他人都已经在老家成家立业。
本来以老村长这样的资历,完全可以在城里或者富裕的地方混个不错的待遇,但因为是商贾出身,ZZ敏感度很高的他老老实实回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安享晚年。他的三儿子谢宏哲从少年起就在红区受教育,也是能文能武,顺其自然的也就接了老村长的班。说起来老村长虽然是回乡了,可身上还是有编制待遇的,每月能领不少的工资,所以在全村范围中,他家的条件是最好的。当然,老村长也活的明白,村里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能站出来做主,他那点工资也是半借半送的帮助了不少的人。
从与家里人的聊天中,杨山能够感觉的出来,小谢村长对乡里乡亲的还是很照顾的。因为在红区长大,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人脉的,依靠着这些关系,他总能为村里划拉来一些好的政策。
比如这次修水库,本来全村也就300多人,根本达不到修水库的底线要求,可他硬是从县里要来了指标和一些紧缺的物资,更是请来了县里的技术专家来这里实地考察,为村里设计了水库的修建方案。
就凭这一点,杨山就觉得老谢一家都算是全村的救命人了。现在水库虽说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经开始蓄水了,按照杨大的说法,靠着库里的那点水,明年的收成应该不比平年差,如果老天爷再给点力,那绝对就是丰年了。在杨山的记忆中,解放后的第一年就是个丰年,那一年杨山第一次吃到了纯白面粮食,村里的孩子有很多都是第二年出生的。不过即使是丰年,村里也无法保证饿不死人。
转天上午杨山去了小谢村长家,他家的老二叫谢育武,比杨山小一岁,小的时候经常跑到老羊倌这里找杨山玩,不过杨山从来没去过他家,老羊倌儿从骨子里就对当官的充满了畏惧,害怕杨山去了会惹祸。所以杨山认为小谢村长是记错了,他根本就不敢打破谢育武的脑袋。
谢家的样子和其他人家也差不多,都是一副破败的样子,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家的院子非常平整干净,东墙根下的一棵核桃树长的高大茂密,几乎遮住了半个院子。杨山去的时候,谢育武正在核桃树下的石磨上写作业。
“二娃,写啥呢,这么认真。”杨山也不见外,直接就进了敞开的院门。
“嘿,三蛋哥来啦,前天就听我爹说你回来了,我还想着去看看你呢,结果被我爹拦住了,说我不懂事儿,你刚回来肯定有很多话要和家里人说。三蛋哥,你可比原来好看多了,变的这么白,而且还长这么高。”谢育武看到杨山来了是一脸的兴奋,嘴上说个不停。
“你也不矮啊,你爹把你喂的不错,咱俩上称称一称,指不定更重呢。”说着话,杨山走过去坐在了石磨旁边的架子上,很随意的就聊了起来。
谢玉武今年该上初二了,平时都在县城里住校,只是寒暑假回家呆一段时间。别看这家伙长的笨头笨脑的,可学习成绩很好。他爷和他爹都是见过世面的,当然也很看重子女的教育,谢家老大就是村里唯一的初中毕业生,现在在乡里当会计。听谢老二话里话外的意思,他有把握考上城里的中专。
聊了一会儿后,杨山就让谢育武带着去隔壁老村长家,如今老村长是跟着大儿子一家过活。杨山和老村长之前没什么接触,也就客气了两句,然后送上两包大前门当作礼物意思了一下就离开了。
临走时,杨山送给谢玉武一个印有天安门图案的铁皮文具盒,这东西他本来是打算送给杨新的,但是老羊倌坚持让他送出去,杨山想了想也觉得是老羊倌考虑周全。谢玉武自从见到那个文具盒后眼睛就没再离开过,翻来覆去的当成宝贝一样的看着,嘴里不停声的感谢。
杨山也对能送出这样的礼物感觉很得意,这样的文具盒虽不贵重,但在商品流通落后的现在,估计在整个县城里都算是独一份了。又说了几句后,杨山就以家里还有事儿为借口离开了,出门后杨山松了口气,这个任务总算是完成了。
总的来说,这趟回乡杨山还是很高兴的,老羊倌儿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病重,而且村里也在修水库,再加上他留下来的东西,杨山觉得他们一家人应该能够撑过困难时期。
怀着轻松的心态,杨山踏上了回城的路,再次回到这里估计要等到他高中毕业了,那个时候他应该会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家里人,他甚至想着能不能从现实世界中带些特产种子来帮助整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