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又从刘继武家借了一些工具,回到家就开始干活。先照着格洛克的图片反复琢磨尺寸,画了个大概的外观图,然后又照着外观图拿块木头开始雕刻外形,反正也不要求精确,大差不差的就行了。杨山主要是想把格洛克的精致、简约的外观体现出来。
做好后,杨山又拿出纸开始设计这把枪的主要零件的三视图,主要就是5个铁片组成,枪身两片塑形后用铆钉连接,套筒同样是两片铆接,然后两者之间套接,中间加入弹簧,最后一块铁片圈成柱状的弹匣,用来装火柴,插进枪身握把中用卡榫固定。
至于内部结构,杨山打算在靠近枪口的枪身位置留出个向上的缺口,做个尺寸合适的铜块中间钻孔当作容纳火柴头的击发块,在装上火柴头后插回缺口里就当时上膛了,撞针固定在套筒中枪机上,套筒与枪机处于半连接状态,枪机与枪身前部之间有个拉力弹簧。
具体的操作行程是这样,用手向后拉动套筒,套筒连带着枪机向后,枪机挂住销接在枪身下部的扳机,处于击发状态;套筒向后时露出枪口处的缺口,取出击发块把火柴从孔隙中插进去,从另一边像拉细铁丝一样抽出来,把火柴头留在孔隙中(或者直接折断,留一小段梗在击发块里也行),再把击发块原位放回,推回套筒到初始位置,装弹完毕;扣动扳机,枪机在弹簧的扯动下向前运动,撞针撞到击发块中的火柴头击发。
杨山兴致勃勃的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外观图和内部结构示意图,至于用什么材料制作,用多大拉力的弹簧,他都不懂,统统交给二级工同志了。
熬了整整一夜,杨山终于完成了他的工作,他早上把这些东西交给贾东旭后就匆匆赶往街道办吃早饭去了,都快饿死了。
“东旭,怎么还不走啊,上班要迟到了。”一大爷见贾东旭还坐在屋里,就进来提醒。
“这就走!师傅您来看看,这东西好做么?”贾东旭没有抬头,眼睛依然盯着那个内部结构图。
“这是什么?造枪?谁画的?”一大爷对外观图没啥兴趣,一眼就看明白了,不过对张三视图看的比较认真。
“杨山做了把能用火柴头当子弹的玩具枪,柱子想弄成真枪的样子,所以杨山画了个图,想让我做出来。”贾东旭把前因后果大概说了下。
杨山从小就对机械类的东西感兴趣,大学时候的金工实习他学的很认真,钳工做锤子,铸造做飞机模型,线切割做狗牌,他统统动手做一遍,当然都做的非常差,属于有才又爱玩那类人。不过机械制图课是他的强项,当年他画零件三视图的时候,在制图室里一站就是一整天。他带的资料里也有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知识,靠着以前的记忆基础,现在上手也画的有模有样。
“这小子不简单啊,居然还标注出了公差配合。”一大爷有些感慨,愈发觉得杨山前途无限。他又看了看身边的贾东旭,唉,还是老实人更好把控。
“这东西挺容易上手的,我再完善一下这张图,你就照着做试试,正好练手,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枪机与枪身之间的连接滑轨,对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你注意一下。哦,这边居然还有张装配流程图,不错,做这小东西涉及到了咱们钳工的大部分基础操作。”一大爷对这个玩具枪越来越有兴趣了。
“东旭,你要用心做这个玩具,再完善一下各个部件的尺寸,然后写个报告,把其中的操作步骤和加工要求都要写清楚。我给你把把关,帮你交到厂子里去,对你有好处的。这东西能当成2级钳工的实操考试内容。”
“师傅,做成这个就能当2级工?这比我去年的考试简单多了。”贾东旭有些疑惑。
“你上手做做就知道了,能做成和能做好差远了,我敢和你打赌,你第一次装配好后,这枪肯定打不响。”一大爷一副高深莫测样子。
周一下午,杨山把街道办的李主任、财务的老张会计和主管他的陈杰干事都请到了图书室,向他们展示了图书室的完工后的模样,并当场演示了借阅证的填写、发放规则,收款流程和款项对接方式,图书借阅规定和借出、回收图书的全部流程,并且也把用于宣传的200张宣传页拿了出来,准备用这两天的下班时间发放到辖区每个院子的管事大爷手中,尽力做到周三图书馆开放的事情,辖区居民能够人尽皆知。
李主任对于杨山能在10天左右完成此项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如果不是杨山还要上学,李主任都想要个临时工编制让杨山专职管理图书室了。陈杰对于杨山也非常感谢,如果没有杨山,这些工作都会是她的,杨山也算是帮了她的大忙了。张会计也完全同意杨山处理款项的流程,日日结账不说,还快捷便利,所写账目一目了然,没给他负责的财务室增加多少工作量。
李主任对于杨山发放宣传单的主意也很赞成,并允许杨山这两天借用街道办的公用自行车去各个街道发放。杨山听到后也是松口气,能少走10多公里的路了。
周三早上,图书室顺利对外开放了,没有揭牌仪式,也没有剪彩仪式,只有杨山像送自己的喜糖一样,挨个办公室给街道办的每个工作人员发放他已经填写好的借阅证,这30多本借阅证也是工作成绩啊!
刚刚开放没什么人,杨山也懒得呆在屋子里,拿了本《领导选集》搬了个凳子,跑到门卫室门口,一边和齐大爷聊天,一边学习一下传说中的屠龙术,想知道到底有多高深。
眼睛盯着门外,想着第一个上门的会是什么人呢?结果院内有人在喊他,“图书室的小子呢? 还没开放半个小时呢就上厕所去啦?”
杨山赶紧回头,原来是后勤的李大厨,杨山乐呵呵的站起身走了过去,“李师傅,我在这儿呢,光想着迎接外宾了,对内服务没做到位,抱歉抱歉。”
李师傅就是嗓门大,并不是生气,他不怎么识字,所以对有文化的人是很敬重的。“小杨啊,我想问问你,你那里有关于做饭的书么?”
杨山立马摇头,一共就那么点书,都有哪些方面的他门儿清。李师傅有些失望,嘴里嘀咕着啥食物增量法之类的词语,转身就往回走。
杨山突然想了起来,好像有这方面的文章,赶紧叫住了李大厨。“李师傅,你要的是做饭的方法,不是做菜的对吧?”
“对对对,就是做饭的,现在饭都快吃不饱了,哪还管做菜。我就是听别人说有种能把馒头做成很大的方法,叫啥食物增量法的,就想跟着学一下,人总要进步的嘛,所以来问问你。”
“我记得有,你跟我来,看看是不是您要的东西。”杨山把李大厨领了进来,在书架里翻了翻,拿出一摞杂志的合订本。区图书馆为了凑足600册数据,把往期的杂志手工合并装订起来当做一本书,现在杨山手里就有某个杂志的上半年合订本,杨山翻了翻,果然在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相关的介绍。
杨山干脆挨个看目录,把和做饭有关的文章都挑出来,写在小纸条上递给了李大厨,“李师傅,这里边有你说的那些内容,不过好不好用我也不懂,您要自己研究了。另外还有几篇和做饭有关的文章我都写在纸条上了,您把书收好,在借阅登记上签个字就行了。哦,记得两周之内还回来哦。”
送走了不住感谢地李大厨,杨山顺利办理完第一笔业务,开张大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