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寒露已过,京城飘起了细雨。苏明远站在明远书院二楼的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雨丝斜织,敲打在青瓦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他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身上的现代服装——一件深灰色的针织衫和牛仔裤,仍是觉得不太自在。

三百年前,他是大明的状元郎,如今却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重操旧业,开办书院,传授传统文化。时代的巨变让他时常恍惚,尤其是看到那些方寸之间能装下整个世界的“手机”,和能在天上飞的“飞机”时,他总觉得自己还在梦中。

“老师,直播设备已经准备好了。”阿林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那个让苏明远既惊奇又抗拒的方盒子。

苏明远转身,微微颔首。即便已经穿越五年,他依旧保持着昔日的仪态,背脊挺直,步履沉稳。

“今日又要做那‘直播’?”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阿林笑道:“老师,现在全球都在响应我们的‘护符行动’,今天我们要展示弟子们从各地带回来的文化元素,网友们都在等着看呢。”

下楼时,苏明远的目光被墙上挂着的一幅字吸引——“守先待后”,这是他刚穿越到这个时代时写下的。那时的他迷茫而惶恐,不知自己这个前朝状元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能有何用武之地。直到他发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渴望,才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直播开始了。阿林年轻而有活力,对着手机屏幕侃侃而谈。苏明远则坐在一旁,看着那些从景德镇带回的瓷土、敦煌的沙子、泉州的贝壳被小心翼翼地装入新制的护符木盒中。这些物件让他想起了大明江山的风物,心头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我们守护的不是一个符号,”阿林在直播中举起沾满泥土的护符,“是让每个地方的文化,都能在云雷纹的怀抱里,找到回家的路。”

这话语击中了苏明远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更加沉厚:“此言甚善。文化如川流,源远才能流长。我等所做,不过是为这川流疏浚河道,使其不至于干涸断流。”

直播间里的评论顿时沸腾起来,观众们纷纷留言:“状元老师开口了!”“说得太好了!”“文化交流的比喻真美!”

阿林惊喜地转头看他:“老师,您今天愿意多说几句吗?”

苏明远稍作迟疑,然后缓缓点头。他对着那个被称为“摄像头”的东西说道:“余少时读《尚书》,有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文脉传承,关乎国本。今见诸位同心护道,余心甚慰。”

他的话或许有些文绉绉,但从屏幕上一波波涌来的点赞和爱心来看,观众似乎接收到了他的心意。

直播结束后,苏明远独自回到书房。窗外雨声渐沥,他铺开宣纸,磨墨执笔,写下“云雷纹”三字。这笔迹遒劲有力,却藏着几分无人察觉的孤独。

他想起了自己刚来到这个时代时的困惑与无助。那时他躲在图书馆里,疯狂阅读历史书籍,才知道大明早已灭亡三百余年,中华文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最让他痛心的是,许多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已经支离破碎,被人遗忘。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阿林端着一杯热茶进来:“老师,您今天在直播中说的话真好。”

苏明远微微一笑:“不过是些老生常谈。”

“不,很有力量。”阿林放下茶盏,“对了,云南那边发来了一个视频,您一定要看看。”

视频中,哈尼族老人带着族人,在梯田的田埂上用稻穗编出巨大的云雷纹图案。然后老人面对镜头,唱起了古老的丰收歌谣。那歌声苍凉而浑厚,穿透了屏幕,直抵人心。

苏明远怔住了。那调子他从未听过,但那情感却如此熟悉——那是对土地的眷恋,对丰收的祈愿,对生命的礼赞。跨越数百年时空,这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感依然相通。

“这是什么歌?”他轻声问。

“哈尼族的古老民歌,已经很少人会唱了。他们说,云雷纹让他们想起了自己文化中的某种图案,所以用这种方式响应我们的活动。”

苏明远感觉眼眶有些发热。作为古代文人,他原本对所谓“蛮夷”文化抱有偏见。但在这个时代,他学会了欣赏中华大地多种文化的美丽与价值。

“文化的血脉,原就不分彼此。”他喃喃自语。

三日后,明远书院组织了一场特别活动。苏明远决定亲自带队,重走京中文化遗迹。

清晨的阳光透过古槐树的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明远带着弟子们从故宫出发,沿着历史的痕迹往城南走去。每至一处文化遗迹,他便驻足讲解其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

队伍最后方,一个年轻女子悄悄跟着。她不像其他参与者那样积极上前,而是保持距离,时而拍照,时而记录。苏明远早已注意到她,但并未点破。

行至一段残存的明代城墙下,苏明远停下脚步,抚摸着斑驳的墙砖:“此墙见证过数百年风雨。嘉靖年间,俺答兵临城下,守城将士在此浴血奋战三日,保京城不失。”

忽然,那年轻女子走上前来:“先生说得不全对。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这段城墙其实是在万历年间扩建的,不可能经历过嘉靖时期的战事。”

众人哗然。阿林欲上前理论,被苏明远抬手制止。

“姑娘有何依据?”他平静地问。

女子从包里拿出一份资料:“这是京城考古研究院的最新报告,里面有碳十四测年数据和文献考证。”

苏明接过资料,浏览片刻后,坦然道:“多谢指正。学问之道,贵在求真。是余拘泥于旧闻了。”

女子似乎没料到他会如此回应,一时语塞。

午后,队伍在一处庭院休息。那女子主动走到苏明远面前:“苏先生,对不起,我刚才不是故意要让您难堪。”

苏明远抬眼打量她。约莫二十出头,眉眼清秀,戴着眼镜,有着书卷气。

“无妨。请教姑娘姓名?”

“我叫陈雨楠,京大历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明代文化史。”她顿了顿,“其实我一直关注明远书院的活动。今天来,是想亲眼看看您。”

苏明远示意她坐下:“看来姑娘对余有所质疑。”

陈雨楠直言不讳:“说实话,我认为您的‘护符行动’虽然初衷好,但太过理想化。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注定只能成为小众爱好,不可能真正复兴。”

苏明远为她斟上一杯茶:“姑娘可知道,为何云雷纹能引起如此多人的共鸣?”

“因为新鲜感?或者从众心理?”

“因为这是血脉深处的呼唤。”苏明远望向庭院中的古槐树,“文化之于人,如水之于鱼,虽不觉其存在,却不可或缺。今人之所以响应,并非一时新鲜,乃是感受到了这种缺失后的渴望。”

陈雨楠若有所思:“但您不觉得,您所倡导的传统文化,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了吗?”

“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苏明远微笑道,“譬如那云雷纹,起源于青铜时代,历经商周秦汉,至唐宋演变,至明清又有不同表现。每个时代都赋予它新的形式与内涵。我们今日所做,无非是继续这个进程。”

他拿起茶杯:“就像这茶,源于中国,传至日本,发展出茶道;西传至英伦,有下午茶文化。文化在传播中变化,在变化中生存。关键不是保持‘纯粹’,而是保持‘生命’。”

陈雨楠怔怔地看着他,一时无言。

队伍继续前行,最终抵达往生司旧址。那里已是一片现代化街区,唯有一块石碑立于街角,注明此处曾为往生司所在地。

苏明远站在碑前,百感交集。往生司,明代负责文书档案的机构,他中状元后曾在此短暂任职。那时同僚们笑他年纪轻轻就得此殊荣,将来必是内阁首辅的材料。谁料命运弄人,他没能成为首辅,却成了三百年后的“网红”。

“这里曾经是什么样子?”陈雨楠问。

苏明远闭目回想:“有前后三进院落,前院有巨槐一株,夏日绿荫如盖。厅堂内悬挂着‘文脉流芳’匾额,是永乐年间大学士杨士奇所题。”

他详细描述着往生司的布局与陈设,甚至记得哪间屋子藏有什么典籍,哪处走廊最容易积水。说得如此生动具体,仿佛昨日还在那里办公。

陈雨楠惊讶不已:“这些细节,史书上都没有记载,您怎么...”

苏明远猛然惊醒,自知失言,只好掩饰道:“余钻研古籍多年,自然知道些旁人不知的细节。”

但陈雨楠眼中的疑惑并未消散。

活动结束时,夕阳西下。苏明远宣布:“今日所采集的文化元素,将封入特制的护符木盒,永久收藏于明远书院中。感谢诸位同行。”

众人鼓掌。陈雨楠走上前来:“苏先生,我能去书院看看吗?我想了解更多关于...云雷纹的历史。”

苏明远看着她明亮的眼睛,点了点头。

深夜,苏明远在书房整理当日所得。敲门声响起,是陈雨楠来了。

她站在书房门口,看着满室古籍与字画,仿佛穿越了时空。苏明远正站在案前作画,笔下是一幅精细的往生司复原图。

“您画得真细致,就像亲眼见过一样。”陈雨楠轻声说。

苏明远没有抬头:“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陈雨楠走到书桌前,注意到一幅刚写就的字:“这是...您的字迹?和故宫收藏的明代苏状元字画简直一模一样。”

苏明远笔锋一顿,一滴墨落在宣纸上,晕染开来。

陈雨楠从包中拿出一份复印件:“我研究明代文化史多年,尤其对那位与您同名的苏明远状元很感兴趣。他是嘉靖年间状元,文章书法俱佳,但三十岁就神秘失踪,成为历史谜团。”

她停顿了一下,直视苏明远的眼睛:“您不觉得太巧合了吗?同样的名字,同样的书法风格,对明代文化的了解甚至超过所有专家...”

苏明远放下笔,长叹一声:“姑娘究竟想说什么?”

“我不知道。”陈雨楠诚实地说,“这违背了一切科学常识。但您身上有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气质。您看手机时的困惑,说话时的文雅,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像从古画中走出来的人。”

沉默在书房中蔓延。窗外,一轮明月高悬,与三百年前别无二致。

最终,苏明远开口:“若余说,余确实来自大明,姑娘可信?”

陈雨楠深吸一口气:“理智告诉我不可能,但我的直觉...我相信。”

于是苏明远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如何在中状元后入职翰林院,如何在一个雷雨夜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最初的困惑与恐惧,以及逐渐找到使命的过程。

陈雨楠听得入神,没有质疑,只是问:“您想回去吗?”

苏明远走到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初来时,无一日不想归去。但如今,余在此有了新的责任。文化守护,不分时代。”

他转身面对陈雨楠:“姑娘可为余保守这个秘密?”

陈雨楠点头:“但我有个条件——让我帮助您。您的知识加上我的现代学术训练,我们可以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而不是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

苏明远微微一笑:“善。”

次日,云南梯田的视频在全球网络上爆红。哈尼老人用稻穗编出云雷纹,唱着古老歌谣的画面,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明远书院里,苏明远和陈雨楠一起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回应。伦敦留学生在博物馆前拼出巨型护符,东京动漫爱好者制作了《护符守护者》短片,南极科考队员在冰面上绘出云雷纹...

“文化的血脉确实在流动。”陈雨楠感叹。

苏明远点头:“余曾以为,自己是孤独的守旧者。如今方知,文化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他拿起一支毛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一行大字:

“千古文心一脉传”

这时,阿林兴奋地跑进来:“老师,雨楠姐!你们看谁来了!”

两人抬头,只见视频中的哈尼族老人竟然站在书院门口,风尘仆仆但笑容灿烂。

“我从云南来,”老人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想亲眼看看云雷纹的故乡。”

苏明远忙迎上前:”老人家远道而来,辛苦了。”

老人握住他的手:“应该的。文化是根,不能忘本啊。”

那一刻,苏明远感到一种奇妙的连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天南地北,连接着所有渴望文化归属的心灵。

当晚,明远书院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交流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们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文化记忆。哈尼老人唱起了丰收歌,苏明远则讲述了明代文人的雅集传统,陈雨楠分享了考古发现中的文化故事。

最后,苏明远说:“曾有人问,守护一个古老符号有何意义?余今日方知,我们守护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不是让后人记得我们曾经有什么,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什么。”

掌声中,他看着一张张被文化之光点亮的面孔,突然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迷失在时空中的孤魂。

无论身在哪个时代,文化传承的使命永不改变。而这条路上,他不再孤独。

开启新对话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