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京城,蝉鸣裹挟着热浪在大街小巷中翻滚。
海子湖畔的垂柳无力地垂着枝条,唯有水面泛起的细微波纹,偶尔能为燥热的空气带来一丝凉意。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个海子染成金红色。
肖镇握着自制电耙子,小心翼翼地在浅水区来回移动。
电耙子入水的瞬间,水面泛起细密的涟漪,紧接着,数尾大鱼翻着雪白的肚皮浮了上来。
岸边,小勋和小鱼儿兴奋得直跳脚,清脆的欢呼声在湖面上回荡。“爸!这条大鲤鱼比我胳膊还长!”
小勋高举着战利品,稚嫩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腮边的水珠在夕阳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一颗颗珍贵的宝石。
肖镇直起腰,伸手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目光不经意间扫向回廊方向。
只见肖征站在那里,手中攥着一份文件,脸色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那神情与周围欢乐的氛围格格不入。
肖镇心中一紧,连忙把电耙子递给身旁的警卫员,迈开大步朝着肖征走去。
“刚接到地震局密报,”肖征压低声音,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没有旁人后,才将手中的加急电报展开,“华北地区地应力监测数据出现异常,震级预测从6.5级上调到了7.8级。”
他的手指重重地按在电报上的关键数据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
“而且,时间节点...和你之前通过超级计算机推演的7月28日,完全吻合。”
肖镇的后背瞬间绷紧,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尽管他早已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和模拟,但当灾难真正迫近时,那种压迫感和紧张感依旧让他觉得心脏仿佛被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复兴基金的物资调度进度怎么样了?”肖征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矿泉水和方便食品已经全部就位,”肖镇皱着眉头,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项物资的调配情况,
“但帐篷和医疗物资还在路上,受限于当前的交通运力,最快也要后天才能抵达。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在不引起社会恐慌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地疏散群众?
一旦消息泄露,很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混乱。”
两人正说着,李小云抱提着战利品步伐轻快地走了过来。
小勋和小鱼儿还在叽叽喳喳地分享着抓鱼的趣事,但李小云敏锐地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
作为一名医生,她太熟悉丈夫此刻紧绷的下颌线条和凝重的眼神。
“要帮忙吗?”她轻声询问,将两个孩子交给一旁的保姆后,从口袋里掏出301医院最新的值班表说道:“我可以申请调派应急医疗队待命,医院的储备药品和医疗器械也能随时启用。”
夜色渐浓,书房内的台灯散发出暖黄色的光晕,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铺满桌面的军事地图上。
肖镇拿起红笔,在唐城的位置重重地画了个醒目的红圈,笔尖又缓缓移向“国贸创新中心广场”:“后面的联合演练必须按原计划进行,但要加入地震救援科目。
让施工队提前准备好爆破装置,模拟建筑物坍塌场景,同时安排专业的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你打算用演习当幌子?”肖征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现在也只能出此下策了还有今晚去老乡那里如实汇报吧。”肖镇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无数次推演的数据和方案
“演练结束后,以‘排查安全隐患’为由,强制周边居民暂时撤离。
物资车趁着夜色分批出发,重点区域安排党员干部挨家挨户通知,务必做到不漏一户。
同时,要提前和媒体沟通好,避免不实消息传播引发恐慌。”
李小云突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医药箱前,翻找出一个精致的玻璃瓶。“这是我改良的速效镇痛剂,”
她将瓶子递给肖镇,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
“用金陵制药厂的新设备生产了500支,药效比常规药剂快三倍,持续时间也更长。但...”她咬住下唇,神情变得忧虑,“药物储备再多,也抵不过震后可能爆发的瘟疫。
震后的卫生条件极差,尸体处理不及时、饮用水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
肖镇的目光缓缓扫过地图上蜿蜒的河流走向,最终手指点在了陡河水库的位置。“幺爸,得立刻派人盯着水库大坝,”
他神色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一旦溃堤,下游的城市和村庄将面临灭顶之灾。
要安排专业的水利专家进行实时监测,准备好应急抢险方案。”
说着,他起身倒了三杯茶,蒸汽在昏黄的灯光下氤氲升腾。
三人默默碰了碰杯,没有豪言壮语,这简单的动作却承载着无声的战前誓约。
窗外,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依旧清晰可闻。
肖镇推开窗,看着小勋举着闪闪发光的萤火虫在草坪上欢快奔跑,那无忧无虑的模样,让他心中泛起一阵柔软。
他的思绪不禁飘到了追悼会上那位老乡的遗容,想起了无人机炸飞的匪窝,想起了老人家挥毫泼墨写下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关乎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差错。
“通知西山扫盲学校的人,”肖征转身时,眼神冷冽如刀,透着一股令人心安的威严,“让他们提前进驻唐城周边,有些事,我们必须做在灾难前面。
要利用他们的专业经验和装备,协助进行灾情预判和应急准备。”
肖镇和肖征拿着新鲜出炉的报告书去了老乡家里。
三人商议了近3个小时,初步确立了行动和救护方案,大演练不能停,设备和建筑没了可以造可以修,人没了损失可就大了。
肖镇当着老乡的面摸出小砖头给澳城的王泽端打去了电话,让他从复兴基金里转5000万刀港城华夏银行新开的专用账户上。
这家伙又给陈董事长厚着脸皮要了近1000万美元的帐篷和电锯设备、应急灯、药品物资让她这两天就装货最快速度运到津市港,又把刘菊香的小砖头号给了孩子妈。
肖镇为了救人已经不在乎暴露不暴露了,至少办公室里老乡和自己幺爸是知道肖镇有这个女人也知道澳城南山投资是怎么回事。
他有钱,不过有钱也不是大拉拉一次性全捐出来,财帛动人心啊,他是不会用金钱去考验人性的。
回到家后,月光悄然爬上窗棂,书房的灯光亮了整夜。
远处,国贸工地传来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那是刘菊香在指挥设备调试。
无数盏探照灯刺破漆黑的夜幕,如同无数双警惕的眼睛,默默守护着这座即将进入梦乡的城市。
在这看似平静的夜色下,一场关乎生死的筹备之战,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与此同时,在国家地震局的监测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闪烁,工作人员们神色紧张地盯着各项指标。
在复兴基金的物资仓库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搬运物资,一箱箱矿泉水和方便食品整齐码放,等待着随时出发。
301医院的会议室里,李小云正在组织医疗团队开会,详细部署震后救援的各项任务。
整个城市,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进入了临战状态。
肖镇坐在书桌前,反复核对各项方案,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他深知,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但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义无反顾,为了守护这座城市,为了保护每一个生命,拼尽全力......
还有时间,肖镇和刘菊香两人在从第二天开始疯狂协调光明、农夫、京西的所有物资资源,春城从花卉种植基地用运输机拉了近120套通讯长航时通讯保障无人机过来。
根据老乡的命令,他幺爸在调动全国的直升机和陆航资源。
华北制药、金陵制药在疯狂生产医疗物资所有的车皮根据老乡的命令在调拨物资到地震附近,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同一时间军部总后给全军各大医疗机构发布了“医疗联勤年度考核演习”的通知。
每家医院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到大草原综合演训基地。
人一到就根据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灾害后的紧急医疗处理开始演练。
到达一批就培训一批,培训合格一批就用运输机拉到京畿军区附近军营待命,同时培训京畿军区的部队战士们应急医疗知识。
肖镇加班加点整理出了《地震救灾应急指南》,这时候只能发给军区战士们先学习。
要是给地方的,纪律性不能保证,一旦传开了非得全市炸锅不可,会出大乱子的。
在老乡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各种准备着。
其实大家都还没有想明白一件事,为啥能听进肖镇的各种建议。
这不就是他秦老师以前说过的话,身上多裹几层金粉,增加话语权嘛。
肖镇之前还年轻还得谦逊低调一点,他今年41了,又是新轧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种级别的科学家在那个国家都是大宝贝,所以说的预判这些就会有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