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11日,看着泪眼朦胧的小棉袄橙薰的可怜小模样肖镇心都碎了,他此时有种冲动直接上车走吧,可是转眼看到远处他霍叔叔和杨阿姨,渐渐心里又硬了起来。
他的身后还有他幺爸幺妈还有小曙,还有他霍叔叔杨阿姨还有小渝,还有京城的赵钢和冯阿姨也还有小铁锤,他倒是可以不管不顾的两个呼吸游过去,可是他幺爸他们呢?
人有了更多的牵挂,就走不了,他肖镇也是个红尘过客,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他大儿子呢?手里在翻魔方,眼睛没有流泪,就那么把车窗外的爸爸眼睛不眨的看着,这更让肖镇心碎。
“一路顺风,把我们家看顾好,把孩子养好,走吧时间差不多了。”肖镇故作镇静地说道
“死鬼,我走了啊,你过来我跟你说个事,“嗯嘛”。肖镇脸就被陈雪茹逮了一口,他婆娘有些霸道啊,总喜欢占上位咳咳咳……
肖镇真的还有很多事要做,他要去落实晶圆量产,然后是集成电路得去给宝安扫盲学校的技术工具人上课灌顶。
接着晚上他一个人还得把“国家军民两用通讯系统工程”规划书制定出来。
接着是万门程控交换机、通讯线路放大器等等,至于按键电话真的是最简单的事。
哦还有按键计算机,就是菜市场用那种,现在可是妥妥黑科技,Ibm的全球爆卖产品就是这玩意和一间房的工作站电脑。
如果有时间肖镇还想放一放卫星,把升级一下东风快递,打个1500公里不过分吧,天上又有卫星,这行当是肖镇的专业。
闭着眼睛再开发套全球预警雷达,够用15年了。
再然后当然是带着这几所土得掉渣的学校,通过他的火眼金睛筛选出来的学生们一起去大西北种地植树种蘑菇。
问种的什么树,肯定不是沙棘和胡杨,当然是和平与爱的苹果树!
搞完这些他就去彩云之南陪着自己幺爸幺妈去点吃钓鱼休闲了。
京城风沙大,不适应那环境,再就是把注定喂蚊子的接到彩云之南一起浪迹苍山洱海和香格里拉多浪漫的。
62年的时候得准备好数量巨多的高原直升机。
带着飞行骑兵们赶着阿三去再次重温恒河水的温度,千万别说水太凉,他们超勇的。
就这一下午,肖镇制定好了自己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大体工作。
送走妻儿老小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肖镇站在月台上,直到火车消失在视线尽头,才转身大步走向停在另一处的牧马人。
牛皮包包往副驾驶座一甩,他扯开领口两颗纽扣,抬起汉密尔顿看了眼时间——1下午三点十七分,距离宝安扫盲学校的技术课还有五小时时间。
车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肖镇的手指无意识敲打着方向盘,脑中飞速运转着下午列出的计划表。
此时国内半导体研究刚起步,Ibm的晶体管计算机还未普及,他却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动晶元量产,旁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车载收音机里正播放着《社会主义好》的激昂旋律,他伸手拧小音量,从牛皮包掏出皱巴巴的《群众日报》,头版关于“向科学进军”的社论旁,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用红笔标注的重点。
宝安扫盲学校的教室在夜幕降临时依然灯火通明。
肖镇站在黑板前,粉笔灰簌簌落在打着白衬衫的肩头。二十多个穿着红星尔克运动装的学员围坐在简陋的课桌前,面前摆着示波器和自制的收音机。
“同志们,”他敲了敲黑板上手绘的晶体管结构图,“美国人用锗做半导体材料,我们就试试用自己的硅矿。虽然现在我们连提纯设备都没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学员们埋头记笔记的沙沙声中,肖镇的怀表突然发出咔嗒轻响。
凌晨两点,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想起睡前答应过要给儿子寄航空模型图纸。
摸出牛皮笔记本,他一边画着双翼飞机的结构草图,一边在空白处标注:“等爸爸造出能载人的飞机,第一个带你上天。”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实验室的防尘窗帘时,肖镇正盯着显微镜下的硅片样品。
放大两百倍的表面,那些用手工绘制的电路图案,像极了儿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的火车轨道。
技术员老周抱着烧杯冲进来:“肖工!王水配比成功了!能腐蚀出微米级的线路!”
肖镇摘下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还未散尽。
他拿起镊子夹起硅片,对着窗外初升的太阳仔细端详。
那些淡蓝色的电路纹路在阳光下闪烁,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电子革命。
口袋里的钢笔硌得他肋骨生疼,那是出发前女儿偷偷塞进他行李的,笔帽上还粘着她最喜欢的糖纸。
“通知所有人,”他转身时眼神坚定如铁,“今天就开始试产第一批晶体管。记住,我们不是在做零件,是在给新中国装上电子心脏!”
实验室的白炽灯突然全部亮起,在满墙的公式和设计图上投下交错的光影,与窗外渐渐苏醒的城市晨景交相辉映。
此刻的肖镇,已然化身成时代浪潮中最坚定的弄潮儿,带着他的蓝图,向着科技的无人之境奋勇前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肖镇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日夜奋战在科研一线。
他既要负责宝安扫盲学校的技术教学,为学员们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带领团队攻克晶圆量产的技术难题。
白天,他在实验室里和科研人员一起研究材料、调试设备;晚上,他又回到教室,为学员们批改作业、答疑解惑。
在晶元量产的研究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
材料纯度不够、设备精度不足、工艺技术落后,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
但肖镇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为了找到合适的提纯方法,他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连续奋战了几个昼夜,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成功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晶元提纯工艺。
当第一片高纯度的硅晶圆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完美的结构时,整个团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肖镇却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太久,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集成电路的研发工作中。
与此同时,肖镇也没有忘记“国家军民两用通讯系统工程”的规划。
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收集资料,分析数据,与专家们进行深入探讨。
他深知,通讯系统对于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在规划过程中,他面临着诸多挑战。
既要考虑到军事通讯的保密性和可靠性,又要兼顾民用通讯的便捷性和经济性。
他组织团队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不断优化方案。每一个细节,他都要亲自把关,反复推敲。
随着时间的推移,肖镇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专注。他的努力也逐渐得到了回报。
宝安扫盲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他们分布在各个科研岗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晶圆量产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集成电路的研发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国家军民两用通讯系统工程”的规划书也即将完成,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在这忙碌的工作中,肖镇也时常会想起家人。
每当夜深人静,他看着窗外的明月,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
他会抽空给家人写信,向他们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
他在信中写道:“等这些工作完成了,我就直接去彩云之南好好陪陪你们。”
1958年4月18日,在肖镇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块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成功诞生。
这一消息震惊了国内外,标志着我国在半导体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紧接着,万门程控交换机、通讯线路放大器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也相继问世,我国的通讯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粤州、南宁、春城三省实验线路铺设和跨省通话。
再他妈不用手摇的了,这家伙还是把通讯产品叫步步高,步步高按键电话机、国产传真机以及区号设置分配好,如今就等着三省通讯实验。
他肖镇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晶圆、集成电路、全套军民两用通讯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到大规模铺装。
至于放卫星,已经将参数、图纸这些让军用飞机拉去大西北航天城了,哪里有的是大国手操持这个事情。
老大哥还真的在去年10月的时候放了颗卫星,肖镇是瞧不上这样的垃圾玩具的。
他搞的是通讯、环境监测、国土资源调查一箭三星齐发,这才是他的风格。
估计休假结束,他还得去航天城走一走,他想去打打猎了可以吧。
肖镇一个人坐着鲁丹开的京甲即将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