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号,去华清交论文,奉上《传染病》专着,是的肖镇就是这么气性。
转身去小海读的机械系报名,递交了《石油钻探探测工具和钻机研究》专着交给了教务秘书,没遇到教务长,让那家伙开了接收纸条,又在办公室给自己老师张怀玉打了电话,又问教务秘书叫什么名字。
因为这个教务秘书就是7.1参加表彰大会那个自吹自擂的家伙,他不信任这个人才有这个操作。
肖镇看了又看这人,以涉及国家机密。让他和纸条密封袋一起,肖镇自从有了相机之后有个好习惯,“咔嚓”一下哈苏照了张相才放心离开的。
这都是新世纪的时候一位港城姓陈的小伙子身上学的奇怪知识点。
还不放心,回到跨院就给鲁丹说了自己担心,鲁丹不敢大意,他是知道肖镇以前当交通员的直觉很厉害的,所以马上调人去调查。
果然晚上就看到这个跟国人聊天都要夹单词的货,晚上就去老莫餐厅跟北方邻居大使馆的人吃饭,正准备把肖镇上午给的文件袋交给大金毛时,就被五六个人捉了个现行。
第二天一早,华清机械系的领导就登门一是道歉一是感谢肖镇的警觉。
肖镇第一次看这个海龟就知道这人吧天生公知汉奸像。
昨天去交资料,他就多长了个心眼,这家伙还不守规矩直接拉出他没权限看肖镇交的东西的。
就这么大拉拉看了,肖镇以防万一,所以才那么不给这家伙面子,签接收字条,照相合影,回家给鲁丹他们专业人士报告自己感觉的疑点,果然这是个没脑子的“废品”。
大金毛被列入不受欢迎人士当天就坐列车驱逐出境了,这已经算礼送了。
海龟嘛,家里也肯定是革命家庭,不过家里有些溺爱孩子,战争原因,当妈的一直在老大哥陪小留学生读书生活。
那人进去了,还是这么不体面进去的,这人母亲还去公安大院求肖镇冯阿姨呢,这事根本不能去开口求情的好不,这人拎不清啊!
他老子是知道的,家里出了这样的孽子,前途没有了,自己主动申请去粤西民族地区做贡献,带走了哭哭啼啼的孩子妈。
肖镇9月2号靠交通员的警觉性搂草打兔子搞掉一个特务的时候。
这晚中院西厢房贾家的饭桌上硬菜超过了过年。
贾东旭去102厂上班第一天,傍晚下班回来后,夜里给身子重的秦淮茹擦了身体。
两人躺在床上,小秦今天热情的给小贾来了次冰火。
“当家的,今天你师父回来了,看到我们买了自行车他好像有些说法,不过还好居委会的段主任带着街道办的来钉光荣牌。
你说他不会又不依不饶的吧,得想办法谢师了,现在你们都不是一个厂也不是一个系统了,你觉得呢?”小秦说完水汪汪的眼睛盯着自家男人
“我明天先去跟王大哥商量一下具体怎么办了来,住这么近,不能落人口实。”小贾考虑了一下说道……
9月3号,小贾带着从军人服务社买的茶叶、糕点还有两条军供香烟、军供老白干晚饭后到了易中海家,明说了谢师。
又说自己9月4日提前请了假,等把棒梗送去幼儿园就回来准备谢师宴,晚上他请了刘海中、阎阜贵一起见证。
这不9月4日,晚上贾家很是热闹,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小贾跪下磕了谢师礼,奉上99元谢师红包,其他时间就一起吃吃喝喝。
易贾两家最后的师徒情分算是终结,小贾付出了4个月的工资,了结了这段说不清楚的师徒关系,两方都轻松了。
老易已经有了新目标:后院才搬来的一个小年轻方小平,有些木楞,跟小时候傻柱性格一样。
这样的人属于老易天然的养老人选,年纪也才18岁,老易已经打听清楚了,他这次回来得带徒弟,他还从住93号的一对母子那里选了个才进厂的。
他想办法给老杨说把人换房子换到中院来住,他就收这小子为徒。
老易是上双保险,这次带徒弟嘛,得给人家点真东西,教到二级就差不多了,饿不死这两个人,再干他就怕出现小贾这种现象。必须坚决遏制。
9月5号,肖镇打电话通知华清出版社老黄来家里取45万字的《高山下得花环》,还有35万字的《香格里拉》这样的惊喜。
然后又给老黄四页《励志为新国家科研奋斗给读者的一封信》的作者信。
老黄从惊喜到失落只是前后三分钟,“怎么就封笔了呢?”
“没有太多精力写书了,我得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前进,给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文学作品只是消遣的小道,我要追求科学研究的大道。”肖镇一本正经的说道
肖镇没说实话,他一是嫌弃固定稿酬让他的智慧作品得不到符合价值的尊重。
二是以后啊越文青越容易被人攻击,自己知道,那还凑上去找不自在,他又不是天生贱相,喜欢住牛棚喂蚊子。
后面他会出书,出的都是学术专着,比如诺贝尔前年就提名他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晶体管研究。
这家伙在国际上可是声名远扬啊!尤其是他的《魔法时代》系列作品,自第一部和第二部相继发布之后,其国际声望更是如日中天,节节攀升。
老黄满脸愁容,脚步沉重地缓缓离去,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他的手中紧紧握着肖镇最后封笔前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曾是肖镇的心血结晶,如今却成了他与读者之间最后的联系。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黄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想起了昨天的事情。
尽管心中仍有些许不甘,但他还是决定去出版社看看。
当他来到出版社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两辆装满读者来信的长安货车停在门口。
这些来信堆积如山,每一封都代表着一个读者的期待和祝福。
老黄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他知道这些读者们是多么希望肖镇能够重新拿起笔,继续为他们创作精彩的故事。
然而,肖镇却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对这些来信无动于衷。
无论老黄如何劝说,他都坚定地表示自己已经封笔,不会再回头。
老黄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肖镇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很难改变。
尽管如此,老黄还是没有放弃。他相信总有一天,肖镇会被读者们的热情所打动,重新回到写作的道路上。
肖镇要是知道老黄这么想,一定吐槽他且等着吧,改开后不忙的话可能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