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献词环节的小小风波,以苏锦屏的惊艳表现和丽嫔的再次吃瘪而告一段落。
虽然场面一度紧张,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皆大欢喜(除了丽嫔和少数嫉妒之人),也让这寿辰宴的气氛,更多了几分趣味和谈资。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献礼环节了。
这也是每年(或者逢五逢十)寿辰宴上的重头戏。各宫嫔妃都会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或是表达孝心,或是彰显家世,或是……借机争宠。
太后娘娘虽然信佛,看似不重奢华,但毕竟是太后,见惯了好东西。
送来的礼物若是太普通、太寒酸,那也是失礼。但若是太奢华、太招摇,又可能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或者……有什么别的企图。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很是考验各宫的智慧。
首先献礼的,自然是皇后娘娘。
皇后送上的,是一尊她亲手抄写的、用金粉描绘在紫檀木经板上的《金刚经》,经板两侧还镶嵌着温润的羊脂白玉。
这份礼物,既显诚心(亲手抄写),又显贵重(金粉、紫檀、羊脂玉),更契合太后礼佛的心意,还带着皇后母仪天下的端庄大气。
“皇后有心了。” 太后看着那经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连连点头,“这字……是越来越有风骨了。”
“谢母后夸奖。” 皇后温婉一笑。
接下来,便是几位份位较高的妃嫔。
淑妃娘娘送的,是一件用南海进贡的、极其罕见的千年砗磲雕刻而成的观音像。
砗磲洁白温润,雕工精湛,观音像法相庄严,慈悲祥和。这也是投太后所好,既贵重,又显虔诚。太后也表示很喜欢。
丽嫔强打精神,献上了她准备的寿礼——一套用西域进贡的七彩琉璃打造的佛前供奉用具,包括香炉、烛台、花瓶等,流光溢彩,华丽异常。
“嗯,这琉璃倒也别致。” 太后看了看,点了点头,但语气明显不如刚才对皇后和淑妃那么热络。
她老人家眼神虽然不好,但也看得出这套东西匠气太重,过于追求华丽,反而少了些礼佛的虔诚和静气。丽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面上还是强颜欢笑。
其他几位妃位、嫔位的娘娘,送的也大多是些贵重的珠宝玉器、或者名家字画、或者精心准备的滋补药材、锦缎被褥之类。虽然也都是价值不菲,但也都在意料之中,没引起太大的波澜。
轮到安美人时,她献上的是一幅她亲笔绘制的《松鹤延年图》。画中山石嶙峋,古松苍劲,仙鹤栩栩如生,意境清雅,笔法脱俗,确实显露了不凡的画功和才情。
“嗯,安美人的画,是越发精进了。” 太后仔细看了看,也表示了赞许。皇上更是多看了几眼,对安美人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让丽嫔心里又添了几分不快。
再往后,就是些份位更低的贵人、才人、常在等等。她们能拿出来的东西,就相对普通一些了。
大多是些自己做的针线活(比如绣个福寿图案的荷包、抹额),或者家里送来的、稍微体面点的土仪特产。
虽然也都是尽了心意,但在前面那些珠光宝气的衬托下,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
终于,轮到了苏锦屏。
当太监念到“流云轩苏才人献寿礼”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了她身上。
大家都很好奇。这位刚刚在献词环节大放异彩、又被皇上亲自点名叫她准备“新奇有趣”寿礼的苏才人,到底会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是会像她做的那些小玩意儿一样,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还是会……因为材料所限,或者才思枯竭,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最终沦为笑柄?
丽嫔更是死死地盯着苏锦屏,眼神里充满了怨毒和……一丝期待。她太希望苏锦屏这次会栽个大跟头了!最好是拿出什么犯忌讳的东西,直接被太后治罪!
在万众瞩目之下,苏锦屏由小翠搀扶着(她故意表现得还有点虚弱,毕竟“受了惊吓”),走到了殿中。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捧着一个锦盒或者托盘。而是……由两个小太监(是小林子和小禄子!苏锦屏特意提前跟崔嬷嬷那边打点过,让他们帮忙抬东西,既是给自己人创造露脸机会,也显得更郑重些)抬着一个用深色厚布罩着的、看起来方方正正、体积还不小的东西,走了进来。
这架势,就跟别人完全不一样!
“那是什么东西?那么大?”
“用布罩着,神神秘秘的……”
“不会真是做了什么怪力乱神的东西吧?”
众人议论纷纷,好奇心都被提到了顶点。
苏锦屏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太后磕了头,声音清脆地说道:“嫔妾苏锦屏,恭祝太后娘娘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愿娘娘松鹤长春,安康顺遂!”
“好孩子,快起来吧。” 太后笑着抬了抬手,“哀家听说,皇上特意让你准备了份‘新奇有趣’的寿礼?快呈上来,让哀家也开开眼界。”
“是。” 苏锦屏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刻让太监揭开罩布。
她先是环视了一下四周,目光在丽嫔那充满恶意的脸上短暂停留了一下,然后才转向太后,脸上露出虔诚而又带着点神秘的笑容:
“回太后娘娘,嫔妾愚钝,不敢说什么‘新奇有趣’。只是……感念太后娘娘慈悲为怀,一心向佛,又恰逢娘娘万寿,普天同庆。
嫔妾不才,便……斗胆揣摩佛法妙理,结合自然之趣,亲手做了这么一件……嗯……‘祈福转经光影灯’,希望能为娘娘纳福增寿,带来佛祖的庇佑。”
祈福转经光影灯?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又跟佛法有关!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连皇上和皇后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哦?转经轮哀家倒是见过,这‘光影灯’又是何物?” 太后好奇地问道。
“这个……” 苏锦屏故意卖了个关子,脸上露出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笑容,“此物之妙,非言语所能形容。还请太后娘娘、皇上、皇后娘娘,以及各位娘娘姐妹们……移步近观。为了显出效果,最好……将殿内的光线,稍微调暗一些。”
还要调暗光线?这就更让人好奇了!
皇上立刻来了兴致:“哦?还有这等讲究?快!按苏才人说的办!把窗幔拉下一些,灯烛也灭掉几盏!”
立刻有宫人上前,将暖阁内的光线调暗了下来。
整个大殿,顿时陷入了一种柔和而又有些昏暗的氛围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被厚布罩着的神秘物件上。
就在这时,丽嫔却突然阴阳怪气地开口了:
“哎哟!苏妹妹这寿礼可真是与众不同啊!还要关灯闭窗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变什么戏法,或者……行什么见不得光的‘法术’呢?”
她这话,是在故意往“妖术”、“邪祟”上引!用心极其险恶!
果然,她的话音一落,一些胆小的宫人脸上就露出了惧怕的神色,连太后和皇后的眉头都微微蹙了一下。
苏锦屏心里冷笑。丽嫔啊丽嫔,你终于还是忍不住跳出来了?
她没有生气,反而转过头,对着丽嫔,露出了一个无比纯良无辜、甚至带着点委屈的表情:
“丽嫔娘娘说笑了。嫔妾这点微末伎俩,哪敢在太后娘娘和佛祖面前弄玄虚?”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虔诚,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
“嫔妾这件‘祈福转经光影灯’,乃是诚心之作!其光,取自烛火,象征佛法之光,破除黑暗,普照众生!其影,绘自莲花祥云,象征清净吉祥,福寿绵长!其转,仿自天地轮回,寓意佛法无边,生生不息!”
“至于为何要调暗光线……” 她微微一笑,笑容纯净得如同白莲,“只因……佛光需在静心中感悟,祥瑞需于黑暗处显现。嫔妾是想……让这份诚心和祝福,更加纯粹地呈现在太后娘娘面前罢了。”
她这番解释,不仅把自己那点“小把戏”上升到了“佛法感悟”的高度,还顺便把丽嫔的“恶意曲解”给怼了回去,显得自己虔诚无比,而丽嫔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 丽嫔被她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气得差点鼻子都歪了!她发现,自己每次想攻击苏锦屏,最后都会被对方用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给化解掉!
而皇上和皇后听了苏锦屏的解释,却是连连点头。
“嗯,说得好!佛光需在静心中感悟!” 皇上赞许道。
“苏才人有心了。” 皇后也微笑着说。
就连太后,听了这番与佛法相关的解释,脸上的笑容也更深了些,对这件神秘的“光影灯”,越发期待起来。
丽嫔看着这情景,气得差点吐血!
但她不甘心!她就不信,苏锦屏那个所谓的“光影灯”,真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等会儿揭开罩布,要是里面是什么歪门邪道、或者粗制滥造的东西,她一定要抓住机会,狠狠地踩死她!
苏锦屏感受到了丽嫔那怨毒的目光,心里只是冷冷一笑。
想跟我玩心理战?想曲解我的意图?
丽嫔啊,你还太嫩了点。
等着吧,真正的好戏,现在……才要开始!
她对着小林子和小禄子,轻轻点了点头。
两个小太监会意,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揭开了那块深色的罩布!
所有人的目光,都屏息凝神地望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