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许妙音带来的震动,像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虽然渐渐平复,但水面下的暗流,却从未真正停止过。
苏锦屏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流云轩的日子,确实比以前好过了一些。
内务府送来的份例不敢再缺斤少两,偶尔还能见到点荤腥(虽然大多是些没人要的边角料)。
那些曾经鄙夷或无视她们主仆的宫人,如今看到她们,眼神里也多了些复杂的东西——好奇、敬畏,或者……更深的忌惮。
但苏锦屏没有被这表面的改善所迷惑。
她深知,自己不过是拔掉了一颗扎眼的钉子,却可能因此惊动了更多潜伏在暗处的毒蛇。
尤其是她隐约感觉到的那几道来自高处的、若有若无的关注目光,更是让她时刻保持着警惕。
所以,她选择了蛰伏。
白天,她依旧待在流云轩里,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
那些从小太监手里换来的杂书,成了她了解这个世界、打发时间、也顺便维持“人设”的重要工具。她还会做些针线活,但不再是那些容易引人注目的“新奇”玩意儿,而是最普通的鞋垫、抹布,
或者帮小翠缝补一下衣裳。偶尔,她也会在院子里摆弄那些石头枯枝,做出一些只有她自己能看懂其“意境”的、极其简陋的“自然小品”,用来“怡情养性”。
小翠则成了她最重要的“耳朵”和“腿”。苏锦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消息,而是开始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让小翠去打探。
“小翠,你去浣衣局那边送东西(送的是她纳的几双鞋垫,算是维护人情)的时候,留意一下,听听那些洗衣宫女们平时都在抱怨些什么?是差事太重?管事太凶?还是……别的什么?”
“你去内务府领东西的时候,多跟小林子、小禄子他们聊聊。问问他们最近当差顺不顺心?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事?或者……内务府上下,有没有什么难办的、让管事的头疼的事情?”
她没有直接问关于崔嬷嬷或者皇后的事情,那太扎眼。她选择从最底层、最细微的地方入手,去了解这个皇宫运转的细节,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中的“问题”和“需求点”。
她相信,很多看似无解的大问题,往往都源于一些不起眼的小矛盾。而她,或许就能从这些小矛盾中,找到那个可以让她施展“才华”的突破口。
小翠虽然不太明白主子为什么突然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兴趣,但还是忠实地执行着。
几天下来,各种零零碎散的消息汇集到了苏锦屏这里。
“主子,浣衣局的姐姐们抱怨说,最近天气时好时坏,她们洗好的衣服总是没地方晾!为了抢个向阳通风的好位置,天天吵架,都快打起来了!管事的刘妈妈也头疼得很,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就是没用!”
“主子,小林子公公说,内务府库房最近好像在盘点,账目有点乱,好几个小管事都因为这个被训斥了。小邓子倒台后,那边一直缺个得力又细心的人管账呢!”
“主子,小禄子公公说,尚宫局的崔嬷嬷,最近好像心情不太好。听说是……下面那些教习姑姑和负责洒扫的小宫女之间,为了争抢一些打扫工具或者休息的房间,闹了好几次不愉快。崔嬷嬷最是看重规矩和体统,为这些事儿气得不轻,但又不好为了这点小事大动干戈……”
苏锦屏仔细地听着,把这些信息都在脑子里过滤、分析。
浣衣局晾晒难?库房账目乱?尚宫局内部有矛盾?
这些看起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背后却可能反映出管理上的混乱、资源的分配不均,或者……人际关系的紧张。
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尚宫局内部矛盾”这条信息上。
崔嬷嬷……
这位铁面无私、最重规矩的老嬷嬷,因为下面人争抢工具、房间这种小事而烦心?这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这个问题,不大不小。既不会牵扯到太高层的权力斗争,又能体现出管理上的难题。如果她能想出一个巧妙的法子,帮崔嬷嬷解决这个“小麻烦”,既能展现她的“管理才能”(而非仅仅是手工艺),又能进一步获得崔嬷嬷的好感,还不会显得过于刻意和功利。
而且,崔嬷嬷是皇后倚重的人。获得了崔嬷嬷的认可,就等于间接向皇后递上了一份“能力证明”。
就是它了!
苏锦屏打定了主意。她要帮崔嬷嬷解决这个“内部矛盾”的问题。
可是,怎么解决呢?
直接跑去跟崔嬷嬷说“嬷嬷我帮你想个办法”?那也太唐突了,崔嬷嬷肯定不会搭理她。
她需要一个更自然、更巧妙的方式。
苏锦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她不再是摆弄石头枯枝,而是拿出炭笔和草纸,开始画一些……奇怪的“表格”和“流程图”。
她在草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图,标注上“尚宫局”、“教习姑姑”、“洒扫宫女”、“工具房”、“休息室”等字样,然后用箭头连接起来,标注上“需求”、“冲突”、“现有规则”、“弊端”……
这完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流程分析”和“问题诊断”的方法!
她一边画,一边思考。
争抢工具?是因为工具数量不够?还是分配不公?或者是领用归还的制度有问题?
争抢休息室?是因为空间不足?还是使用时间冲突?或者是没有明确的排班和使用规定?
这些问题,用宫里传统的“靠资历”、“凭关系”或者简单的“排班轮流”的方法,可能很难彻底解决,反而容易引发更多的不满。
但如果……用现代的管理思维呢?
比如,工具管理,能不能实行“责任到人”、“定期盘点”、“损坏赔偿”的制度?或者根据工作量和区域,进行更合理的“定额分配”?
比如,休息室的使用,能不能根据当值时间、工作强度,制定一个更科学、更透明的“积分轮换”或者“预约登记”制度?
这些想法,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惊世骇俗”的。但苏锦屏相信,它们是有效的,也是……相对公平的。
她把这些初步的想法,用这个时代的人能看懂的语言和方式,简单地写在了一张干净的纸上,没有署名,也没有写抬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份……匿名的“管理建议书”?
好了,解决方案有了(虽然还很粗糙)。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它,“恰好”地送到崔嬷嬷手里,并且让她相信,这是个“可行”的好办法了。
这又需要一番巧妙的安排。
苏锦屏想到了……小禄子。
小禄子跟尚宫局那边的一个小太监有点交情,也许……可以通过他,把这份“建议书”,“不小心”遗落在崔嬷嬷可能会经过的地方?
或者……让那个小太监,“偶然”捡到,再“出于好心”呈给崔嬷嬷?
还是说,直接让小翠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