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过去了,夜色依旧浓重。
从谷口逃出来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几乎个个带伤,他们相互搀扶着,步履维艰,每一步都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山谷中吹出的夜风,带着浓郁得令人作呕的血腥气,以及隐约的焦糊味。
又过了一个时辰,谷口已经许久没有新的动静。
于禁知道,那些没能出来的,要么是从他们进入山谷的那个入口逃了出去,要么,已经永远地留在了那片被鲜血浸染的峥嵘谷中。
他环视四周,借着东方天际逐渐泛起的那一丝微弱的鱼肚白,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身边的人数。
四千出头。
出发时,他率领的是一万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泰山精锐。
仅仅一场伏击,一夜之间,便折损了近六成!
“可恨!”
于禁猛地一拳狠狠砸在身旁一棵粗壮的树干之上,指节处传来一阵钻心的剧痛,但他仿佛未曾察觉。
一股无名的怒火在他胸中熊熊燃烧,几乎要将他的理智吞噬。
天色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东方天际,那抹鱼肚白越来越明显,驱散着最后的黑暗。
敌军随时可能从谷中杀出,追击他们这些残兵败将。
己方将士经历了一夜的惊魂与奔逃,早已是疲惫不堪,士气更是低落到了极点,此刻若是与敌军正面交锋,必败无疑。
于禁深吸一口冰冷而带着血腥味的空气,强行压下心中翻腾的怒火与不甘,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果决。
“传令,全军即刻撤退!目标,东南方向的莒阳城!”
莒阳城昨日已被曹军的另一支偏师攻下,城中将领亦归他节制,正好可以作为他们休整和补充的据点。
抵达莒阳城后,于禁顾不上满身的疲惫与尘土,立刻修书一封,派快马加鞭送往主力大营的曹仁将军处。
信中,他详细禀明了在峥嵘谷遭遇伏击的经过,只是对于具体的损失数目,他略作修饰,称“所部奋勇抵抗,然敌军狡诈,据险而守,我军伤亡近三千,余部尚存大半,已退守莒阳城,待将军钧令”。
这并非完全是虚报和推卸责任。
他深知,刘备军的伏击主要集中在狭长的谷道中段,他当时位于前军,而后军的大部分士卒,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他们进入山谷的那个入口逃脱的,并未经过箭雨最密集的地带。
两边逃出来的士卒人数加起来,再除去那些伤重不治、死在路上的,实际被刘备军当场射杀的人数,确实不到三千之数。
但这依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败。
于禁深吸一口气,派遣信使离开后,便立刻着手整顿部队。
他下令将那些伤势过重的士卒集中起来,由军医和未受伤的同袍照料,同时派出人手,返回峥嵘谷方向,并非为了追击,而是为了收敛那些留在谷中的袍泽尸体,以及可能还有幸存的重伤员。
这项任务,他并未抱太大希望,那样的箭雨下,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这是作为一名将领,必须要做的事情。
于禁站在莒阳城的城头,目光沉静地望着北方。
他回忆着峥嵘谷中的一切,尤其是冲出谷口时,那里竟然没有敌军设伏。
这意味着敌军人数不可能太多。
若是兵力充足,完全可以在谷口两侧的高地上再设一道埋伏,形成更完美的口袋阵,将他们这些逃出来的残兵也一网打尽。
敌军没有这么做,只能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分兵把守所有可能的退路。
根据谷中箭雨的密集程度,以及最终逃出来的士卒人数,他可以大致判断,敌军投入伏击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五千。
这是一个可以吃下的数字。
羞辱!
奇耻大辱!
被一支人数不多的敌军,以如此方式,几乎全歼了他引以为傲的泰山精锐!
于禁那向来波澜不惊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咬牙切齿的恨意。
他绝不会让同样的错误发生第二次。
他立刻从莒阳城的守军中抽调了近千名精壮士卒,补充进了自己残缺的部队,将麾下兵力再次凑足了整整五千之数。
虽然这些新补充进来的士卒并非他的泰山旧部,但于禁自信,凭借自己半年多来对泰山兵的严酷训练和调教,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远非寻常军队可比。
他要带着这支重整旗鼓的部队,再回峥嵘谷,凭着五千之众,正面击败那支胆敢埋伏他的敌军,洗刷昨夜的耻辱。
他相信,只要是正面交锋,他的泰山兵足以碾碎任何同等规模的敌人。
经过半日的休整,士卒们稍稍恢复了元气。
于禁没有耽搁,吃过午饭,便再次撒出了大量的精锐探子,朝着峥嵘谷方向疾驰而去,务必查清敌军的最新动向。
那支敌军不可能一直待在谷中不动,他们既然是为了救援徐州而来,必然会继续行动。
只要知道对方去了哪里,于禁就一定会追上。
半个时辰后,第一批探子如飞而回。
探子禀报,敌军并未停留在峥嵘谷,而是朝着东方移动了。
于禁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东方。
东方有郫县,再往东,还有海曲。
这两座城池,如今都还未被曹军攻陷。
看来,那支敌军是想去与陶谦的主力会合,或者,他们本身就是这两座城池的守军。
于禁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心中冷哼一声。
“好胆魄!”
“竟然敢在吾等大军压境之时,主动出击,扰乱后方,更敢如此行迹暴露地向东移动!”
“这领军者,确实有几分水准。”
“不过,”他眼神锐利,杀意凛然,“我于禁,可不会在同一个人的手里,连输两次!”
他猛地一夹马腹,胯下战马嘶鸣一声,四蹄翻飞,朝着东方疾驰而去。
五千名重整旗鼓的曹军精锐,如同出闸的猛虎,紧随于禁身后,卷起漫天尘土。
于禁骑在马上,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他心中盘算着。
这次追上敌军,定要让他们知道泰山兵的厉害。
若是能顺势攻下郫县和海曲,也算是将功赎罪,为主公立下新的功劳。
他脑海中勾勒着即将到来的胜利景象,全然不知。
在他麾下这支五千人的队伍中,正潜藏着一个致命的变数。
(第八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