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滨这里,朱棣得知了建文帝已经出家为僧,对于权利已经没什么想法。
这次选择出山,也只是为了奴儿干都司的那三万多靖难遗孤。
要是朱高爔知道建文帝这么说,肯定会告诉他,这事就不用他朱允炆操心了。
不久前,他带领着挑选后训练出来的特种部队执行任务,选中的就是奴儿干都司的这些靖难遗孤。
这三万多人现在正在系统空间帮他开荒种地呢,不知道有多幸福。
于奴儿干都司相比,系统空间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可适合生存多了。
而且朱高爔又不会做那不要b脸的资本家,生活在这的居民,每天固定工作八个小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可以提前下班。
而且这里又没有压迫,还不用上税。
这里如今实行的是军管制,所有人都是在一起吃大锅饭,也不会饿着谁。
朱高爔也不怕这些人造反,在系统空间内的小岛上,他随时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而且还能一定程度控制系统空间内的物品。
商量好二龙相见的事宜,朱棣挥手屏退了徐滨,询问起了自己大孙子的看法。
被指定去充当人质的朱瞻基,还是有些担心自己的小命的。
朱棣听完自己大孙的担忧,忙宽慰他不用担心,他可不会置自己大孙的命于不顾。
有了自己爷爷的亲口承诺,朱瞻基这才放下心来。
让小朱没想到的是,一向懦弱的朱胖胖,在听到自己儿子说完这事后却不干了。
当即就要去鸡鸣寺找老爷子讨要说法,朱瞻基连拉都拉不住。
因为朱胖胖比谁都清楚,自己老爹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装疯卖傻吃猪食才当上皇帝的人,亲情对他来说或许有,但肯定不多。
老爷子一直对外说自己是被建文帝逼着才造反的,但一直掌管着燕王府事务的朱胖胖却知道。
在朱允炆削藩前,他亲爹已经在燕王府的地下室暗中打造兵器铠甲了,为了掩盖这些声音,甚至在燕王府养了几千只鸭子。
如今老爷子的年纪已经大了,但朱允炆也就比自己大了一岁。
如今全国各地上下还是有不少建文旧臣,如果哪天老爷子去世了,建文帝登高一呼,那对于大明将又是一场浩劫。
到时他们赢了耗费国家元气,如果输了那就是挖坟掘墓、挫骨扬灰的下场。
与自己儿子的命比起来,朱胖胖知道老爷子肯定更在乎这些。
本就不太信任自己爷爷的朱瞻基听到也是慌了,麻溜的跟着自己爹来到鸡鸣寺。
请出了老爷子,朱棣看到老大的神情就知道他要坏自己的事,阴阳怪气的讽刺道:
“怎么,太子爷这是当太子当的不耐烦了,这是跑来劝我禅位来了?”
朱胖胖闻言只是淡然一笑并不急着为自己辩解。
这可急坏了一旁的朱瞻基,他连忙为自己爹开脱:“我爹他哪敢呢!”
朱棣瞥了自己大孙一眼问道:“那你觉得你爹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瞻基讪讪一笑回道:“我爹他就是一个老实人!”
朱棣冷哼一声,告诉他如今的很多地方大臣包括内阁大学士,都是出自朱胖胖门下。别看老二老三一天天的耀武扬威,整个大明最有实力的,还是这位太子爷。
撤了朱胖胖监国权的这些日子,为他鸣不平的奏折鸡鸣寺都快装不下了。
朱棣都担心,要是他哪天出去打仗,手握大权的朱胖胖黄袍加身直接上位。
看出老爷子的担忧,朱胖胖解释自己没有造反的本事,也不会有造反的心。
朱胖胖接着又打出多轮感情牌,试图劝老爷子放弃用自己儿子的脑袋换跟建文见面的机会。
但这又怎么能打动已经铁了心的朱棣,眼见打感情牌没用,朱胖胖直接雄起,当即撂出狠话。
“您任性了一辈子,要是再这么任性下去,可别怪儿子造您的反了!”朱胖胖一改往日的唯唯诺诺,直面自己老爹。
朱瞻基被自己胖爹的话吓得五官扭曲,忙爬到大胖身边,拉着自己胖爹的袖子,想让他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但朱胖胖却纹丝不动,坚定的目光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霸气。
朱瞻基暗道今天他们父子怕是要完了,早知道就乖乖跟着徐滨去做人质。
出乎朱瞻基意外的是,爷爷竟然没有发火,只是有些落寞的说道:
“我们一家人已经相疑到这种程度了吗,这一家人还有什么意思!”
朱胖胖回道还记得他们是一家人就好。
或许是亲情战胜了理智,又或许是真的担心把朱胖胖逼急了造反。
何况自己还要打仗,郑和还要下西洋,这些都需要老大给他攒银子。
朱棣看了眼跪在地上的父子俩,便直接转身默默地离开了。
时间慢慢过去,终于来到了朱棣和朱允炆约定的见面日子。
无锡,金山寺。
朱允炆待在第九层,朱棣待在第一层,由双方都认可的人孙若薇帮忙传话。
朱棣在拿到盖着传国玉玺的纸张后,便彻底确定了朱允炆的身份。
朱棣为了更好的控制朱允炆,当即表示自己愿意在应天修建一所宫殿,要请朱允炆回来当太上皇。
朱允炆以自己已出家为由拒绝了朱棣,至于朱棣担心的百年之后他会召集旧部东山再起,朱允炆也拿出了自己的诚意—直接让孙若薇把传国玉玺带了下去。
看到传国玉玺的朱棣激动无比,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造反称帝,而是受命于天的帝王。
如今的朱允炆也不再是应天城中那个被朱棣大军吓得怕的要死的皇帝,倒是颇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样子。
朱棣在他的劝诫下,也渐渐放下了内心想除掉他的想法。
还有些不放心的朱棣,最终还是没有遵守二龙不得相见的约定,来到塔顶九层。
在见过建文,确定了他已经没有造反的野心后,朱棣说出了那句。
建文已死,死在他攻进应天那天,他朱棣又何须再杀一个僧人,多谢大师开惑。
说罢朱棣便转身离去,他选择放过朱允炆也放过自己,两代帝王的恩怨就此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