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胤在陕西府谷县聚众起义,王嘉胤杀死谷县县令,开仓放粮。响应早前的王二、高迎祥闯王起义军。
起义军以“杀贪官、济贫民”为口号,迅速壮大,收拢了2000多流民。
陕西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
消息通过驿站的驿卒,程程上报。
陕西巡抚胡廷宴,面对闯王高迎祥的农民起义军,选择隐瞒不报。害怕自己丢掉官职,害怕要承担责任。
胡延宴选择“捂盖子”,拒不上报。全部压下来。
陕西巡抚作为地方最高行政与军事长官之一,负责赈灾、剿匪及稳定地方。
这样的结果导致,三边总督杨鹤,根本不知道。闯王高迎祥的农民起义。
原因很简单,在古代消息闭塞。
说白了,陕西巡抚胡廷宴,就是官僚主义作风。
他就是一个庸碌的官员,只想着混吃等死。不想着为陕西老百姓做点事情。
.....
陕西,西安府。
正殿,门楣高悬。青琉璃瓦覆顶,雕龙画栋,在烈日下灿灿生辉。
“父王。大事不妙矣。”秦王世子朱存极,手里拿着一张小巧玲珑的绢帛,匆匆忙忙走进正殿。
“何事乎?”秦王朱谊漶,坐在软塌之上。看着眼前轻纱漫舞的美姬,脸上露出淫邪之色。
秦王世子朱存极,看着的美姬。挥了挥手:“你先退下。所有人都退下。”
“是,世子殿下。”美姬停下舞步,挥舞着薄纱水袖,翘了一个兰花指。
片刻,正殿内只剩下秦王父子两人。
“存极。到底发生什么事?让你脸色惊慌?”秦王朱谊漶,一脸严肃看着儿子。
“父王。我们秦王府的旁系,在太原城开有酒楼。酒楼的掌柜,是孤的心腹。”
“这是他写的密信。”秦王世子朱存极,说完之后。把手里的绢帛,交给秦王朱谊漶。
秦王朱谊漶缓缓打开绢帛,瞳孔骤然收缩,大吃一惊:“晋王被杀?”
【世子殿下,就在七日之前。魏忠贤带着东厂的阉党,深夜闯入晋王府。晋王府全府上下,惨遭杀戮,没有活口。晋王府现,被东厂霸占。】
秦王朱谊漶,面色十分的震惊。声音在颤抖:“朱由检,下手这么快?”
“现在,该当如何?”
“存极。我们秦王一脉,还要造反嘛?”秦王朱谊漶眉头紧锁,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境地。
“父王。老话说得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秦王世子朱存极,躬身作揖,劝诫道:“朱由检,对宗室下手。没有给我们活路,他是逼着我们去死。”
“父王。不能在犹豫了。”
“我们秦王府,要暗中打造兵器.火器,招募工匠。”
“我们不造反,就要被朱由检剥削。每年要交几千万两白银。”秦王世子朱存极,语出惊人道。
“他朱由检的祖宗,燕王朱棣。靠着八百人起兵,奉天靖难。”
“我们现在有银子,有粮食,还有武器。”
秦王朱谊漶,听到这番话。目光变得坚定,深吸一口:“好。既然他朱由检的祖宗,燕王朱棣可以靖难,清君侧。我们秦王一脉,当然也可以。”
“存极。你亲自去办,按照招募流民和工匠。进入王府”
“打造火铳和弓箭.长枪。”秦王朱谊漶,表情严肃,看着世子朱存极。
“此事,必须要保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不能让你的正妻,还有妾室知道。”
秦王世子朱存极,点了点头,表情凝重:“明白,父王。”
......
陕西,米脂县李家站。
驿站的驿卒李自成,满脸的羡慕。看着自己的侄子李过。
“李过。叔叔想不到,你居然会被陛下征辟。”
李过手里拿着两个烧饼,递给李自成:“叔叔。这次进京,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临走之前,过儿...特意看望你和婶婶”
妻子韩金儿,穿着粗布麻衣,长发盘起。素面朝天,还是颇有几分姿色。
“李过。你这次进京,可是要当大官了。”
“到时候,可不能忘了你的叔叔婶婶。”韩金儿脸上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李自成伸手接过烧饼,大口咬下。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是啊。”
“陛下仁慈,特意免除了陕西。两年的田税和人头税。”
李自成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曾为地主放羊。长大之后,进入驿站,主要工作是传递公文的差役。
换句话来说,李自成是知道。当今陛下朱由检,免除陕西两年的田税。
李过爽朗的笑声:“婶婶。你放心,我李过不会忘记。小时候,叔叔婶婶的照顾。”
“叔叔。侄儿手里,还有二十文铜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叔叔,请你务必收下。”李过站起身,拿出身上积攒下来的二十文铜钱。
李自成刚刚想要拒绝。
妻子韩金儿眼前一亮,主动上前伸手:“那好,李过。婶婶代你叔叔收下。”
李自成转过头,面色不悦看着妻子韩金儿。
三人聊了一会,李过站起身。起身告辞。
“叔叔,婶婶。过儿走了,今天就要出发。离开米脂县,你们要保重。”李过双手抱拳,表情严肃。
李自成点了点头,眼神中羡慕的神情,关心道:“过儿。去了京城,谨言慎行。尽量不要冲动。”
“如果能够见到陛下,要懂得表忠心。”
李过点了点头,深呼吸。张开双臂,一把抱住李自成:“叔叔。过儿,谨记你的教导。”
然后,李过便离开。坐上了一辆马车,跟随朝廷的天使,离开儿时的家。仿佛离家的游子,踏上未知的旅程。
.....
翌日,上午。午时两刻。
李自成在米脂县驿站,收到舅舅高迎祥,派人送来的书信。
李自成缓缓打开,手里的竹简,从上到下看完,顿时面色大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自成。舅舅揭竿而起,杀了县令。开仓放粮,招募流民。你我舅甥,一起共谋大业。明朝迟早要灭亡】
来人小声道:“李自成。吾乃闯王亲兵,他希望你。能够加入,一起共图大业。”
李自成面色阴晴不定,果断的拒绝,把竹简交给对方:“不行,李某。现在是驿站的驿卒。”
“不会加入...起义军”李自成压低声量,面色阴沉如水。
来人迟疑一会,警告道:“李自成。你不加入可以,但是你要保守秘密。不能出卖闯王。”
李自成眉头紧锁,犹豫再三。咬了咬牙:“行。我李自成对天发誓,不会出卖我舅舅。”
“那好,李自成。举头三尺有神明,希望你说到做到。不要出卖自己的亲舅舅。”
说完这番话,来人就转身离开,离开了驿站。
.....
话分两头,京城,紫禁城,乾清宫。
“臣!原大同总兵满桂,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满桂双膝跪倒在地,伏地磕头。
满桂风尘仆仆,在王承恩的带领下。小心翼翼进入乾清宫,第一次见到了小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穿着明黄色蜀锦祥云九龙袍,缓缓站起身。亲自扶起满桂:“满爱卿,汝辛苦了。”
“大同大捷,打出了我们大明的威风。”
“让蒙古科尔沁部,折戟沉沙。还筑造了京观。”
朱由检不由得开怀大笑,用手拍打满桂的手背:“朕,龙颜大悦啊。”
满桂顿时松了口气,心里升起无尽的感激:“臣,愧不敢当。”
“不过,大同镇。那是九边重镇。”
“陛下。大同镇的城墙,年久失修。墙体,已经有裂缝。”满桂缓缓开口,说得非常委婉。
朱由检回过神来,眉头紧皱。注视着满桂:“裂缝?这个现象,是什么时候开始?”
“天启年间?还是万历年间?”
满桂犹豫一会,缓缓站起身:“回禀陛下,应该是...万历年间。”
“应该?”朱由检错愕的表情。
满桂连忙解释道:“回禀陛下,臣不是山西人。臣老家是宣府人,万历四十七年,武举进士。”
朱由检不由得点点头:“懂了。”
“满桂。你走之后,你觉得在大同镇。谁能接替大同总兵,这位位置?”朱由检话锋一转,坐回龙椅。询问满桂的意见。
满桂认真考虑片刻,躬身双手抱拳:“回禀陛下。臣,举荐副总兵耿如杞。”
朱由检有些茫然,没有听过这个人。
“王承恩。你马上派人,传户部尚书毕自严,来见朕。”朱由检转过头,看着王承恩,命令道。
“是,皇爷。”
一刻钟之后,户部尚书毕自严,穿着六部尚书的深红色官袍,手持芴扳觐见。
“臣,毕自严。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毕爱卿。这位是满桂。”
“大同大捷,消灭了蒙古科尔沁骑兵,四千多人。”
“满桂告诉朕,大同镇的城墙,年久失修。墙体有了裂缝。”
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看着毕自严:“你们户部,马上拨款。西厂和锦衣卫护送,前往大同镇。”
“不要跟朕说,户部没有银子。”
毕自严哭笑不得,双手握着芴扳:“陛下。户部是有钱。修缮城墙,需要招募工匠。”
朱由检迫不及待:“那就招募。难道我大明,没有工匠乎?”
“你要人,就去工部.兵仗局。”
“朕,立刻下一道圣旨。送到内阁。”朱由检转过头,看着王承恩。
“王承恩,你替朕写一道圣旨。”
就这样,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拨款80万两白银。从工部和兵仗局,招募150名工匠。
西厂和锦衣卫,总共派出400人,护送这80万两白银,还有150名工匠。前往山西,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