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提到,靓坤掌权时,东星借重金贿赂获取洪兴铺面,靓坤只顾私利,对社团整体利益漠不关心。
“不过,”
骆驼话锋一转,“蒋天生回归,蒋家人行事狡猾,你们最好收手,别再动洪兴的生意和地盘。”
骆驼特意召开会议警示属下,蒋氏掌控的洪兴不同于靓坤时期的洪兴。
听到指令,众人皆表示遵从,唯独乌鸦嬉笑如故,毫无服从之意。
“乌鸦!”
骆驼怒不可遏,拳头重重砸向桌面。
笑面虎霍然起身,对着乌鸦怒吼:\"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竟敢如此放肆?难道不将龙头的话放在眼里?\"
乌鸦纵使心怀壮志,此刻也不敢公然与骆驼对抗,只能不甘不愿地回应:\"是,是,我明白了。
往后若见洪兴的人,我会让手下避开便是。”
然而笑面虎依旧毫不留情地指责:\"你母亲何在?你到底有没有听进龙头的话?若再胡来,定将你逐出东兴社!\"
骆驼挥了挥手示意笑面虎停止呵斥,随后语重心长地说:\"我能理解众人对洪兴的不满,为何他们能成为港岛第一大社团?这些情绪我并非不知,但事态需从大局出发。”
\"若矛盾激化,我们与洪兴开战,又如何维系生意?唯有和平共处,各自发展,方能获利。”
教训完毕后,骆驼语气转冷:\"谁若违逆我的决定,阻碍东星发展,便是与全社为敌。”
会议最终不欢而散,除乌鸦外,东兴社的其他高层相继离开。
乌鸦却猛然将桌子掀翻,杯盘尽碎。
他的眼神充满杀意,似乎面前站着的正是宿敌。
恰在此时,会议室门被推开,笑面虎果然进入。
此人曾在会议上力挺骆驼,斥责乌鸦。
见到笑面虎单独回来,乌鸦怒不可遏,嘲讽道:\"你来做什么?莫不是要驱逐我?\"
令人意外的是,笑面虎态度大变,满脸奉承:\"我完全站在你这边,一味退让洪兴实在可笑,骆驼这般畏首畏尾,何谈称雄江湖?\"
乌鸦一时怔住,记忆中笑面虎在会议中分明支持骆驼,甚至带头辱骂自己。
如今笑面虎却迅速转变立场。
笑面虎继续说道:\"骆驼唯唯诺诺,毫无担当,这才致使我们沦为第二社团。”
乌鸦听罢冷笑一声,却是彻骨寒凉。
他问道:“什么意思?你对骆驼有意见?”
笑面虎靠近低声说道:“我怎会反对龙头?我只是认为若由更有能力的人接任,或许更好。
毕竟一味退让未必是好事。”
笑面虎察觉到乌鸦的意图,但他无意告知骆驼。
他同样渴望提升自身地位,而帮助新龙头上位无疑是最大功绩。
乌鸦轻笑,试探道:“你真这么想?别把我扯进去。”
笑面虎亦在试探:“不过是随口抱怨,莫要误会。
家中来了两位菲佣,要不要去看看?”
于是乌鸦随他回了家,二人密谋至深夜。
骆驼召集的会议毫无成效,东星的势力不仅未收敛,反而愈发嚣张。
第三日午后,两帮小混混竟在洪兴地界交火!
蒋天生听闻消息后,温文尔雅的形象瞬间崩塌,他紧握双拳,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发出声响。
东星实在太过分!
然而蒋先生无法立刻采取行动,尽管洪兴为港岛第一大帮,但靓坤掌权时严重削弱了其力量。
此刻并非与东星全面开战之时,更何况蒋先生还有其他目标——那些曾背叛过他的叛徒。
若贸然开战,那些堂主定会在局势不利时反戈。
蒋先生只能暂且隐忍。
骆驼得知后大惊,随即致电蒋先生致歉,承诺严惩涉事人员。
若双方稍作妥协,此事或可平息,但两帮堂主皆不安分。
背叛过蒋家的堂主深知,唯有全面对抗东星,蒋天生才无力复仇。
东星内部,乌鸦等强硬派亦蠢蠢欲动。
港岛两大帮派洪兴、东星常起冲突!
百姓人心浮动,忧虑全面战争波及自身。
街头巷尾多了许多巡逻的警察,即便夜幕降临,人们也不敢轻易外出。
杨尘自然听闻了这些消息,面对忧虑的朋友和下属,他安慰道:“不必过于担心,依我判断,东星与洪兴的首领们并无全面开战之意。”
他继续说道:“即使底下闹得再凶,也不过是局部冲突,不会波及他们的安稳日子。
一旦全面开战,失败的一方将一无所有。”
即便局势紧张,杨尘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他来到华谊电影公司,向下属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如今全港弥漫着恐慌情绪,市民害怕会因社团争斗受牵连。
虽洪兴与东星未必真会开战,但这却是我们公司拓展市场的大好时机。”
下属们听后一脸迷茫,杨尘解释道:“我要筹备一部新片,仍以社团为主题,名为《以和为贵》。”
听完杨尘讲述剧本构思后,众人担忧此时拍片风险过高。
全港犹如**桶,若影片完成上映时恰逢两大社团火并,市民闭门不出,公司岂不是损失惨重?
见大家面露疑色,杨尘坚定地说:“照我的计划行事即可,别忘了我是老板!此片必能大获成功。”
得到杨尘首肯后,电影制作迅速启动。
从剧本完成到上映仅耗时三个月。
这期间,港岛居民始终笼罩在不安与压抑中。
洪兴与东星偶有摩擦,但并未发生大 ** ,市民每日提心吊胆。
影片上映时,不少市民看到宣传海报,其中“以和为贵”
四字引发热议:“和睦相处多好啊。”
“希望洪兴与东星莫要交恶,否则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难以为生。”
\"海报上提到,这部电影同样围绕社团展开。”
\"社团最后是大打出手还是真的握手言和了?\"
看到电影海报上的标题与背景简介,市民们联想到过去一百多天的忐忑生活,不由感同身受,同时也对电影内容充满好奇。
电影首日,第一批观众因好奇踏入影院。
起初,他们只是被片名吸引,希望通过电影释放因压抑环境带来的紧张情绪。
然而,当影片开始播放,观众立刻被深深吸引。
这部以社团为背景的电影拍得极为真实,迅速带动了观众的情感。
每当主角面临危机,观众比银幕上的角色更加紧张,都期盼着事情能尽快解决,主角回归平凡生活。
精彩的动作场景让观众激动不已,有人甚至紧张得汗湿衣衫。
这部电影令人热血沸腾,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场观影中得到了释放。
电影结束后,大家仍觉意犹未尽,甚至有人立即购买下一场票。
凭借出色的故事与极强的代入感,《以和为贵》收获一致好评,首映日便引发热议。
看过电影的人纷纷向身边人推荐:\"你们看了华谊的新片了吗?\"
\"就是《以和为贵》,快去看看!\"
\"这是近十年来最值得一看的电影,错过就太可惜了!\"
虽然《以和为贵》并非十年最佳,但久居压抑生活中的观众视其为珍宝。
在朋友和家人的推荐下,更多市民走进影院。
走出影院后,他们也成为忠实粉丝,积极向熟人推荐这部电影。
《以和为贵》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若有人未看过,便会被视为落伍,无法融入朋友间的讨论。
从未进过电影院的人,为了《以和为贵》也破天荒买票观影。
不久后,这部电影便打破了港岛的票房纪录,且持续刷新。
以往新片上映时,发行方需与报刊媒体合作,花钱让报纸提前吹捧,以吸引更多观众。
否则再优秀的影片也可能无人问津,难以回本。
然而,杨尘并未要求华谊电影公司提前联络媒体。
在他看来,电影的质量应由观众评判,而非影评人或媒体。
若圈外媒体也能随意评论电影质量并形成权威,那么市场只会充斥低质作品。
真正的佳作无需媒体推崇,观众自会认可。
起初,华谊发行《以和为贵》,未通知电视台和报纸,引得所谓“资深影评人”
嘲笑,甚至指责华谊自大。
他们扬言:“不请我们点评,那就等着报道是部失败之作吧。”
还有人恶意攻击,称华谊电影皆为烂片。
甚至有媒体因此记恨华谊,在电影首日上映时,某小报头版刊文《华谊出品,必属烂片》,对《以和为贵》百般挑剔。
然而正如杨尘所料,观众才是评判好坏的关键,那些靠炒作谋利的媒体不过是行业蛀虫。
即便没有媒体助力,《以和为贵》依旧引发观影热潮。
当电影一次次刷新纪录时,先前唱衰的媒体不得不改口。
电影大火后,市民热议不断,报纸和电视台若想提升销量与收视率,唯有大量报道《以和为贵》相关内容。
然而,首映日就有报社在报纸上恶意诋毁该片为烂片,引发众多投诉,粉丝与观众坚决不能容忍这种对电影的污蔑。
甚至有些社团成员观影后感动落泪,得知媒体抹黑电影,他们向电视台发出警告。
媒体因投诉压力巨大,不得不迅速调整策略,在新节目中向剧组、华谊以及粉丝公开道歉。
以往,电影上映前,发行方通常要花钱疏通媒体以保证口碑。
但杨尘的华谊电影公司凭借两部爆款电影打破了这一潜规则,使媒体利益受损。
尽管如此,面对全港众多粉丝,媒体不敢再有异议,甚至主动迎合杨尘,希望得到他的认可。
如今,只有报道《以和为贵》才能吸引更多关注,媒体纷纷寻求采访剧组,挖掘幕后故事。
但由于电影属华谊出品,没有杨尘许可,记者无法接近剧组。
近来,杨尘频繁收到电视台和报刊的采访邀约,刚委婉拒绝,华谊员工便带来一串行业“大佬”
的邀请,希望杨尘能抽空共进晚餐。
这些名片中不乏知名导演与金牌编剧。
这些业界大腕过去常因自视甚高而轻视华谊,对合作提议多不理会。
直到华谊两部电影接连成功,《以和为贵》更是在港岛刷新票房纪录,他们才后悔不已。
圈内所谓的“大佬”
们逐渐认识到,杨尘这位后起之秀的能力远超他们的预期,于是纷纷转变态度,试图与杨尘建立联系,争取未来与华谊的合作机会。
杨尘看着手中的名单,上面尽是些响亮的名字,不禁轻声自嘲道:“早干嘛去了?当初华谊找你们合作时都被直接无视了。”
尽管嘴上这么说,杨尘还是决定抽空与这些人士见面。
这些人不仅在影视圈颇具威望和人脉,与他们交流对华谊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不仅是高层渴望与华谊合作,就连籍籍无名的小演员也想加入华谊。
毕竟华谊接连推出两部大火的电影,演员们普遍认为只要进了华谊,哪怕只是跑龙套,也有可能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