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皇上,庶福晋说已将做法教给厨子,愿意免费借厨子给皇上宣传甲虫……”暗十七回禀道。
康熙听着明晴的建议,眼睛越听越亮,心情很好:“准了!”
于是次日一早,当小夏子来给明晴借厨子的时候,明晴还一脸懵!
解释过才知道,原来是她们俩昨晚吃小龙虾时,听到胤禛想向百姓推广小龙虾,免得浪费了美味。
明晴随口一提,可以炒一锅出来,免费尝试推广,若是不会炒,自己可以借厨子;又或者是卖给酒楼当菜方子。
这东西大小也是荤腥,胤禛为民,不想肥了那些商人,便采纳了她第一个建议。
上报给康熙时,直接用了她的名义。
但却没来得及同她通气。
不过是件小事而已,明晴没放在心上,大手一挥直接同意下来。
唯一的麻烦点是龙虾炒料买的是现成的,要想传授给百姓,得手把手教厨子学会炒料才行。
于是一整天,明晴都泡在小厨房,一遍遍炒,一遍遍尝,直到味道差不多才停下手。
学会炒料,第二天皇城脚下就支起了六口大锅。
洗的洗龙虾,剥的剥蒜,切的切辣椒,忙得不亦乐乎!
早在昨日,官府也发了榜:经皇家研制,发现如今更名为小龙虾的甲虫可以食用,属荤腥,今日起连续三日将在皇城脚下现场炒制小龙虾,免费品尝……
因为“小龙虾”一名和浩荡声势,锅才支起来附近就围了不少百姓。
里一层外一层,堵得水泄不通!
负责此事的胤禛和太子爷见状,连忙让官兵去维持秩序,免得发生踩踏事件。
原本持半信半疑态度的百姓,见太子爷和四阿哥如此重视,已经相信甲虫、不,小龙虾能吃了。
只是他们曾经吃过,味道不太好!
但当厨子们炒出锅的一刻,前来围观的百姓彻底信服,自觉排队领取小龙虾,生怕迟了轮不到自己。
现场炒制和免费领取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小龙虾,见排队的人实在太多,太子爷和胤禛又搞了个限量活动。
每人只允许免费领取两只麻辣的和两只蒜蓉的!
很多人听完大失所望,小龙虾味道太香,他们还没仔细尝出味道就没了!
但有些聪明的,尤其是开酒楼的那些店家,立马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在百姓还在排队免费领取时,好些店家已经悄悄派人去四处收集小龙虾,又派来自家大厨现场学习炒制。
等三天免费推广一过,京城就有三四家酒楼开始售卖小龙虾,短短一月就赚得盆满钵满,让人眼红不已!
原本还有不少后来者想分一杯羹,奈何为时已晚。
曾经在京城遍地开花的害虫,如今竟连一只踪影也看不见,花高价也买不到的那种,只能作罢。
但小龙虾已成为京中一大特色美食,响当当的名声家喻户晓,就连足不出户的明晴都被身边人耳朵念起了茧子!
幸好这几日小菜园的作物陆续成熟,听雪阁众人忙着丰收,小龙虾热度慢慢从听雪阁淡了出去。
好歹是亲自看着种出来的,明晴兴致勃勃换了衣服,准备参与丰收。
岂料衣服刚换上,就见苏培盛匆匆赶来,见她一身装扮,一副死了亲娘的丧感。
“苏公公这是怎么了?”明晴好奇地问。
苏培盛反应过来后,立马对一旁的抱琴和司棋招呼起来:“别愣着,快,快给你们主子换身衣服,重新梳妆,皇上和诸位阿哥马上就到!”
“什么?”
明晴惊得瞪大了眼睛,康熙好端端的来府里做什么?还有自己这一身农妇装扮,哪里能见康熙和诸位阿哥?
抱琴和司棋也慌了神,赶紧手忙脚乱地帮她换衣服、重新梳妆。
明晴心急如焚,一边任由她们摆弄,一边问道:“苏公公,皇上和阿哥们怎么会突然来府里?”
苏培盛苦着脸道:“奴才也不知,奴才刚陪主子爷在前院书房练字,门房突然来报,指名要见您,大家都乱套了。”
说话间,听雪阁外已经传来了众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明晴看了眼刚整理好妆容,理了理衣领子,就见康熙率诸位阿哥端着步子走进了院子。
她急忙走出屋门,快步上前跪地请安:“奴婢见过皇上,皇上万安!”
“见过太子爷,诸位阿哥,太子爷、诸位阿哥吉祥!”
抱琴、司棋和其他奴才紧跟其后。
康熙笑着虚扶了她一把:“起来吧,朕听闻朕的生辰礼备好了,今日特来瞧瞧。”
明晴强装镇定,陪着康熙和诸位阿哥往小菜园走去,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
胤禛陪在她身旁,轻轻捏了捏她指尖,这是胤禛安抚她的专属动作。
想到前几日的勘察结果,明晴慢慢镇定下来,跟随众人一道前往小菜园。
看到小菜园里一垄一垄打理好,绿油油、红彤彤的菜地,众人只觉得莫名舒心,不自觉展露笑颜。
康熙也忍不住夸道:“俏俏向来是个精细人,没想到连种菜也是一把好手!”
明晴笑着福身:“奴婢不敢当,都是底下人打理得好。”
康熙看了眼菜地,好奇问道:“你要送给朕的礼物在哪里?”
“在那儿!”明晴指着枝叶蔫了吧唧的两块地说道。
康熙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倒是没有嫌弃,他早已从暗卫口中得知这是成熟的表现,真正的果实是长在地里。
其他阿哥不知,以为她在敷衍,纷纷替她捏了把汗!
“今日可是要收了?”康熙又问。
明晴规矩回答:“是。”
“那正好,给朕来把锄头,朕要亲自收礼物!”康熙兴趣大开的说。
吓得在场众人纷纷跪下制止。
“皇阿玛!”
“皇上不可!”
“你们可是觉得朕老了?连把锄头都拎不动?”康熙不悦地眯起眼睛问。
众人闻言只把头垂得更低,不敢言语。
唯有明晴是真的害怕康熙下地。
倒不是关心康熙能不能拎动锄头,而是是担心康熙不懂农事,一锄头下去还不知道要挖坏多少红薯、土豆呢?
康熙环顾众人一遍,唯见她神情不一,顿时来了兴趣:“俏俏,你来说,这锄头,朕拎得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