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仔细整理完吕布的资料后,他对吕布的好奇心愈发强烈起来。他不禁思考着,吕布究竟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势力迅速扩张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呢?
不仅如此,吕布竟然还能够将袁绍的势力纳入自己的版图,这无疑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成就。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成功地收服了凉州的马腾,使得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而吕布在面对匈奴和鲜卑人时,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才能,将他们打得节节败退,甚至让他们对边境地区都望而生畏,丝毫不敢侵犯。
如果吕布真的像外界传闻那样只有匹夫之勇而无智谋,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这让诸葛亮对吕布的真实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此时此刻,诸葛亮心中竟然涌起一股冲动,想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位传奇人物,一探他的虚实。然而,他并没有立刻行动,因为他深知当前的局势。
目前,刘备、曹操和孙权三家正联合起来共同抗衡吕布的大军。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相信自己迟早会有机会在战场上与吕布一决高下。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想出一个能够击败吕布大军的良策,然后顺势夺取荆州各郡,为刘备提供一个稳固的立足之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乱世中站稳脚跟,逐步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就在诸葛亮苦思冥想应对之策的时候,突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刘备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只见刘备满脸焦虑,额头上甚至还挂着几颗汗珠,显然是有什么急事。
刘备一见到诸葛亮,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孔明啊,大事不好了!刚才曹操和孙权分别派人来了,现在都在客厅里等着呢。我刚才已经分别和他们谈了一会儿,可他们都表示想要担任联盟的总指挥,来指挥针对吕布的这场战斗。你说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诸葛亮听了,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深思熟虑。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说道:“主公,切莫担忧。曹操和孙权二人皆怀有野心,若让其中一方担任总指挥,另一方必然心有不服,如此一来,联盟内部恐怕会产生裂痕啊。”
刘备一听,心中更加焦急,连忙追问:“那依孔明之见,究竟该如何是好呢?”
诸葛亮的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他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依我之见,我们可以提议设立一个联合指挥营帐,由三方各出一人组成指挥小组,共同商议决策。这样一来,既能平衡各方的利益,又能避免一方独大所引发的矛盾。如此安排,方可确保联盟的稳定和团结。”
刘备的眼睛突然闪过一道亮光,他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方案。紧接着,他与诸葛亮一同起身,迈步走向客厅。
进入客厅后,刘备和诸葛亮分别落座。他们面对曹操和孙权的使者,神情严肃而庄重。诸葛亮首先开口,他详细地向使者们阐述了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使者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待诸葛亮讲完,使者们纷纷表示会将此方案带回给各自的主公。他们深知这个方案对于联盟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怠慢。
使者们离去后,刘备和诸葛亮稍作休息。然而,他们的心中却都无法平静。这个方案虽然得到了曹操和孙权的初步认可,但最终的决定还需要他们权衡利弊后才能做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曹操和孙权都在仔细思考这个方案。他们各自召集谋士,共同商议其中的利弊得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曹操和孙权最终都认为这个方案对于联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决定同意这一安排。
联盟的暂时稳定让刘备和诸葛亮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也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战即将来临。诸葛亮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毫不犹豫地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对抗吕布大军的策略中,不敢有丝毫松懈。
自从曹操,孙权同意各出一人组成指挥小组,共同商议决策之后,曹操那边则是派出了荀彧,孙权那边派出了鲁肃,刘备这边自然是诸葛亮。三人聚到一起,开始商讨对抗吕布的具体策略。
荀彧目光如炬,率先打破沉默,朗声道:“吕布所率之军气势如虹,其骑兵更是锐不可当,若与其正面交锋,我军恐难以取胜。依我之见,不如先采取坚守之策,以消耗其锐气。”
鲁肃闻听此言,连连点头,附和道:“文若所言甚是,此乃上策也。我军可于险要之地扎营,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严密防守。如此一来,吕布即便强攻,亦难以破我防线。待其粮草耗尽,军心不稳之际,我军再伺机出击,必能大获全胜。”
诸葛亮手抚长须,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二位所言不无道理,然吕布此人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他定然能料到我军会坚守不出。如此一来,他恐怕会施展计谋,诱我军出战。我观之,可派遣小股部队佯装中计,引其部分兵力深入我军腹地,然后再以伏兵将其包围,一举歼灭,如此便可挫其锐气。”
荀彧与鲁肃对视一眼,皆对诸葛亮的计策深表赞同,脸上露出赞赏之色。
三人稍作商议,便开始进一步细化策略。他们仔细研究地图,确定了诱敌的路线、伏兵的位置以及各部的作战任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万无一失。。他们深知,这场与吕布的大战关乎三方命运,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在紧张而有序的谋划中,对抗吕布的策略逐渐成型,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