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宇宙跃迁的淡紫色光晕在“共生2号”船尾渐渐消散,那光晕并非均匀的色块,而是由无数细碎的星尘粒子凝聚而成,边缘泛着鎏金般的微光,如同被宇宙潮汐冲刷过的绸缎,在黑暗中缓缓舒展又悄然隐没。舷窗外,原本被跃迁引力场拉扯成扭曲光带的星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沉淀,那些被拉长的光子重新凝聚成点点星辰,有的带着冷冽的银白,有的泛着温润的橘黄,如同被打翻的银河碎钻,镶嵌在深邃的宇宙画布上。
叶云天抬手按灭驾驶舱的跃迁完成提示,指尖触碰到的控制面板泛着柔和的冷光,冰凉的触感顺着神经末梢蔓延开来。他微微倾身,目光穿过三层强化石英舷窗,投向下方那颗正在缓缓转动的星球——a-37宇宙的蓝星。舷窗的纳米涂层自动调节着透光率,过滤掉宇宙射线的刺眼光芒,让那颗星球的轮廓愈发清晰。
与三年前初次抵达时的景象截然不同。彼时的蓝星被厚重的灰黑色雾霾包裹,那雾霾并非普通的云层,而是工业废气与化学污染物凝结成的有毒气溶胶,呈现出令人窒息的铅灰色,连恒星的光芒都无法穿透,只能在雾霾边缘折射出惨淡的暗黄色光晕。那时的海洋是死寂的墨蓝,如同凝固的沥青,海面上漂浮着成片的工业废料,塑料残骸与金属碎屑交织成网,甚至能看到锈迹斑斑的沉船残骸半露在水面,海岸线被黑色的油污覆盖,连最耐污的海藻都无法生存。更令人心悸的是大气层中弥漫的刺鼻气味,那是硫化物与重金属蒸汽混合而成的恶臭,即使隔着“共生1号”的三层过滤系统,仍能隐约闻到,刺激着鼻腔黏膜发酸。
而此刻,蓝星的轮廓清晰明朗得惊人。淡蓝色的大气层如同一层通透的纱衣,澄澈得能看见高层大气中流动的极光丝带,浅绿与淡粉交织,在恒星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原本墨蓝的海洋泛着澄澈的浅蓝,近岸海域更是呈现出渐变的青绿色,阳光穿透水面,能看到水下几米深处摇曳的海草与穿梭的鱼群,银色的鳞片在光线下闪烁。海岸线隐约可见成片的绿色植被,那是人工培育的耐污植物与原生植物的混合群落,深绿与浅绿层次分明,如同为星球镶上了一圈翡翠项链。甚至能看到几群白色的海鸟在低空盘旋,它们舒展着翅膀,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时而俯冲掠过海面,叼起鲜活的鱼虾,那是三年前绝无仅有的生机景象。
“总指挥,蓝星大气污染指数已降至联盟安全阈值的1.2倍,较三年前下降78%。”领航员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欣喜,指尖在全息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调出详细的数据图谱,“其中pm2.5浓度从每立方米890微克降至195微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含量下降91%,大气中氧气占比回升至21.3%,接近未污染时期水平。”
“海洋净化率60%,近岸海域水质达到3类标准,适合海洋生物生存。”领航员继续报出检测数据,全息屏幕上同步显示出对比图,左侧是三年前墨黑浑浊的海水样本,右侧是如今清澈透亮的水样,甚至能看到其中游动的浮游生物,“深层海域重金属浓度下降57%,表层海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均达标,目前已有13种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重现踪迹,包括蓝星特有的白鳍豚与珊瑚虫群落。”
这些数据与叶云天眼前的景象完美契合,他微微颔首,目光仍停留在那颗焕发新生的星球上。“地星电梯分站运作正常吗?”他问道,声音带着长途跃迁后的些许沙哑,却依旧沉稳有力。
“运作稳定,各项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负责物资运输的专员立刻回应,调出地星电梯的三维模型,模型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绿色光点,代表着各节点的正常运作,“蓝星地星电梯分站建成于半年前,采用m27的暗物质合金与碳纳米管复合结构,暗物质合金提供了超强的抗压性与韧性,碳纳米管则保证了结构的轻量化,全长三十五万公里,从蓝星赤道附近的发射基地延伸至同步轨道的星枢站,对接联盟的星际物资运输航线。”
“清洁能源运输效率较之前的火箭运输提升80%,单次运输量可达2000吨,目前蓝星70%的电力供应来自联盟支援的星尘能源发电机组。”专员补充道,“星尘能源通过地星电梯的能量传输通道直接输送至各城市变电站,零排放、零损耗,彻底替代了蓝星原本依赖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从源头遏制了新的污染产生。”
叶云天的指尖轻轻敲击着驾驶舱的扶手,脑海中浮现出三年前的场景。那时“共生1号”带着联盟的核心技术降临蓝星,最关键的便是林月瞳主导研发的“层流净化矩阵”。那套设备如同一张覆盖全球海域的无形巨网,由上千个悬浮式净化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搭载着暗物质能量核心,能产生定向的层流引力场,将海水中的化学污染物与重金属逐层分离、分解。重金属离子被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沉淀至深海储存区,化学毒素则被分解为无害的水与二氧化碳,仅用一年时间就让近岸海域恢复了生机,第一批鱼群重现时,蓝星的科研人员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而地星电梯分站的建成,更是解决了蓝星的能源困境。他还记得蓝星人之前使用的化石能源发电厂,烟囱里不断喷出黑色的浓烟,周边的土地寸草不生,而星尘能源发电机组则完全不同,其核心是提炼自m27星尘矿的高纯度星尘粉末,通过暗物质反应产生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运行时仅会排放出微量的无害气体,甚至能净化周边的空气。
“共生2号”缓缓驶入蓝星大气层,机身与大气摩擦产生的淡红色光晕沿着机身流转,如同给飞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铠甲。飞船沿着海岸线低空飞行,高度维持在一千米左右,下方的沿海城市尽收眼底。
三年前,这里的高楼破败不堪,外墙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露出里面锈迹斑斑的钢筋,街道上堆满了垃圾,浑浊的污水顺着路面流淌,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而此刻,高楼外墙被重新粉刷上了浅色系的环保涂料,在阳光下呈现出柔和的光泽,部分建筑的外墙还安装了柔性太阳能板,既美观又能发电。街道干净整洁,采用了透水混凝土铺设,路面看不到一丝垃圾,两侧的排水沟内水流清澈,偶尔能看到小鱼苗在其中游动。
道路两旁种植着联盟支援的耐污染绿植“星芒草”,这种植物的叶片呈细长的披针形,翠绿的叶片上布满了细密的星状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银绿色光泽。它不仅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还能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养分,根系发达,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街道上的蓝星人穿着简洁的浅色衣物,材质是由联盟提供技术研发的可降解纤维,轻便透气,还能抵御紫外线。他们脸上带着久违的平和,眉宇间的愁苦被舒展的笑容取代,老人们坐在街边的长椅上聊天,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嬉戏,手中挥舞着用植物纤维编织的玩具,偶尔会抬头望向低空飞过的“共生2号”,眼中满是好奇与感激,有的孩子还会用力挥舞着小手,发出清脆的欢呼声。
“变化真大啊。”林月斌站在叶云天身旁,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感慨。他身着银灰色的联盟科研制服,制服的材质是暗物质合金编织而成,轻便且具有防辐射、恒温的功能,胸前佩戴着联盟科研院的徽章,闪烁着微弱的蓝光。他的面容与林月瞳有着九成相似,同样的剑眉星目,只是眉宇间更显沉稳,眼角没有林月瞳那样的浅浅细纹,取而代之的是常年专注科研留下的专注神情。作为m27星球顶尖的生态环境研究员,这次他主动请缨加入回访团队,负责土壤与环境样本检测。
“三年前我们来的时候,这里的孩子都戴着厚重的防毒面具,那面具是用劣质塑料制成的,边缘粗糙,密封性也不好,孩子们呼吸时能听到沉重的喘息声,连跑跳都不敢用力,生怕面具脱落。”林月斌的目光落在那些奔跑的孩子身上,眼中满是欣慰,“现在总算能正常在户外玩耍了,你看他们的笑容,多纯粹。”
叶云天目光掠过那些奔跑的孩子,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顺着风传入飞船。但他心中却没有太多轻松,反而沉甸甸的。“生态复苏只是第一步,”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我们这次来的核心任务,是查清寿命问题。环境好了,可蓝星人的寿命没有同步提升,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林月斌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他点点头:“我明白,生态修复是表象,生命质量的提升才是根本。我已经准备好了全套的检测设备,包括土壤样本采集仪、细胞分析仪、重金属检测仪,都是联盟最新研发的,精度比三年前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共生2号”在蓝星寿命监测中心的停机坪平稳降落。飞船着陆时,底部的缓冲装置释放出淡蓝色的能量护盾,与地面接触时没有产生丝毫震动,只有轻微的气流扩散开来,吹动了停机坪周边种植的“绿绒藤”。
这座监测中心是联盟与蓝星联合建成的,通体由白色的环保建材搭建,这种建材是由蓝星本土的火山岩粉末与m27的生物树脂混合制成,可降解、无污染,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监测中心的顶部覆盖着大面积的柔性太阳能板,呈淡淡的蓝紫色,能根据太阳角度自动调整倾斜度,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外墙爬满了能吸收有害气体的“绿绒藤”,这种植物的藤蔓呈深绿色,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如同绿色的绒毯,既能净化空气,又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让监测中心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融为一体。
刚走出舱门,一股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与海水的咸腥味,再也没有了三年前的刺鼻化学气味。海风拂过脸颊,带着一丝微凉,让人精神一振。叶云天深吸一口气,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吸入肺中,能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舒畅。
蓝星寿命监测中心的负责人埃伦早已等候在停机坪旁。他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蓝星人,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身形略显佝偻,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韧。他穿着一身浅蓝色的工作服,胸前佩戴着监测中心的徽章,袖口挽起,露出的手臂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看到叶云天一行人,埃伦快步上前,步伐虽然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很沉稳。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掌心粗糙,指关节有些变形,那是常年操劳留下的痕迹:“叶总指挥,林研究员,欢迎你们回来!感谢联盟的支援,蓝星能有今天,全靠你们的帮助。”
叶云天与他用力握了握手,能感受到对方掌心的力量。他注意到埃伦的手指微微颤抖,掌心有着明显的老年斑,颜色呈深褐色,分布在指关节与掌心纹路处。而按照蓝星人的年龄划分,六十岁本该是中年后期,身体机能不该如此衰退,正常情况下,蓝星人在六十岁时仍能保持较好的体力,老年斑通常要到八十岁以后才会出现。
“埃伦主任,辛苦你了。”叶云天松开手,语气真诚,“这一年,蓝星的寿命监测数据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埃伦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眼中闪过一丝沉重,他侧身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叶总指挥,林研究员,请跟我来,具体数据都在监测大厅,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
监测中心的大厅宽敞明亮,顶部是透明的穹顶,阳光透过穹顶洒进来,照亮了整个大厅。大厅正中央是一块巨大的全息屏幕,占据了整面墙壁,屏幕上实时滚动着蓝星各地区的寿命数据、健康指标和环境参数,数据以不同颜色的光点呈现,红色代表危险区域,黄色代表关注区域,绿色代表安全区域。屏幕左侧的柱状图清晰显示,蓝星人类的平均寿命从三年前的50岁,提升到了如今的52岁——仅增长了2岁,与环境改善的幅度严重不符。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困境。”埃伦指着全息屏幕,语气沉重,“联盟的技术让蓝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指标都在稳步下降,可人类的寿命却没有明显提升。尤其是老年群体,近半年已有17位老人因器官衰竭去世,他们大多是长期污染的受害者,年龄在65岁至70岁之间,按照联盟的健康标准,这个年龄段本不该出现如此严重的器官衰竭。”
埃伦抬手在全息屏幕上轻点,调出了那17位老人的详细资料:“你看,这位是前工业区的钢铁工人,长期接触重金属粉尘,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这位是海岸线附近的渔民,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海水,肝脏和肾脏都受到了严重损伤;还有这位,是化工厂的技术员,长期接触化学试剂,免疫系统早已崩溃。即使环境改善了,他们身体的损伤也难以逆转,我们用尽了所有医疗手段,也只能延长他们几个月的生命。”
叶云天的目光落在屏幕上滚动的逝者名单上,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死因:肝衰竭、肾衰竭、肺功能衰竭、心肌梗死……清一色的器官损伤导致的衰竭。这些名字如同一个个沉重的印记,刻在屏幕上,也刻在叶云天的心里。“这些老人,是不是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生活过至少二十年以上?”他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笃定。
“是的。”埃伦点头,眼中满是无奈,“他们大多是前工业区的工人,或是长期居住在海岸线附近的居民,身体里积累了大量的重金属和化学毒素。这些毒素在体内潜伏了几十年,对器官造成了不可逆的慢性损伤。虽然现在环境好了,但这些毒素并没有完全排出体外,仍然在持续破坏着他们的身体机能。我们的医疗技术只能缓解症状,却无法彻底修复受损的器官,更无法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
林月斌走上前,调出土壤监测模块,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操作:“埃伦主任,能否带我们去采集一些沿海地区的土壤样本?我想检测一下土壤中残留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它们对生物细胞的影响。尤其是前工业区和海岸线附近,我怀疑土壤中的残留毒素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持续造成伤害。”
“当然可以。”埃伦立刻安排身边的助手,“通知监测点的工作人员,准备好采样工具,配合林研究员的工作。我们在沿海设置了十个土壤监测点,覆盖了前工业区、农田、居民区和自然保护区,每天都会采集样本,你们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的检测数据,也可以现场采集新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谢谢。”林月斌点点头,转身对身后的科研团队吩咐道,“带上采样设备,重点采集0-20厘米和20-50厘米深度的土壤样本,注意做好密封和标记,避免样本污染。”
叶云天没有跟随林月斌去采集土壤样本,他转身走进了监测中心的基因检测实验室。实验室位于监测中心的二楼,门口有一道智能感应门,需要验证身份才能进入。走进实验室,一股淡淡的消毒水气味扑面而来,与蓝星本土的消毒水不同,这种消毒水是联盟研发的生物消毒剂,无刺激、无残留,能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不会对人体和实验样本造成影响。
实验室里,蓝星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几位志愿者进行基因采样,他们穿着无菌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动作轻柔而专业。采样工具是一次性的,由可降解材料制成,采样过程快速无痛,志愿者们脸上没有丝毫不适。看到叶云天进来,医护人员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恭敬地问好:“叶总指挥好!”
“大家辛苦了,继续工作吧。”叶云天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实验室里的设备。实验室里摆放着一排排先进的仪器,包括基因测序仪、染色体分析仪、端粒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大多是联盟支援的,部分是蓝星技术人员根据联盟的图纸自主生产的,性能与联盟本土的设备相差无几。
“总指挥,这是我们近期采集的500份蓝星人基因样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序列分析。”实验室负责人是一位年轻的蓝星女性,名叫莉娜,她穿着白色的科研制服,戴着一副智能眼镜,镜片上显示着复杂的数据,她将一份全息报告递给叶云天,“样本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叶云天抬手接过,全息屏幕在他面前展开,呈现出复杂的基因序列图谱,如同一条蜿蜒的彩色河流,不同颜色的线段代表着不同的基因片段。他指尖滑动,调出m27暗物质后代的基因序列作为对比——这是出发前从联盟生物数据库中调取的核心数据,包含他自己的基因样本、林月瞳的基因样本,以及联盟其他暗物质后代的基因数据,样本量超过十万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基因序列的对比在屏幕上以红绿两色呈现,大部分片段高度相似,毕竟无论是m27人还是蓝星人,本质上都是人类文明的分支,基因相似度高达99.7%。但当叶云天将目光聚焦到端粒区域时,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如同鞋带末端的塑料保护套,被称为“生命时钟”。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细胞便会停止分裂,走向衰老和死亡。蓝星人的端粒序列片段,比m27暗物质后代的端粒短了近三分之一,更关键的是,屏幕上显示的端粒缩短速率曲线呈现出陡峭的上升趋势——蓝星人端粒的缩短速度,是m27暗物质后代的2倍。
“莉娜,把30岁以下蓝星人的端粒数据单独调出来,和m27同年龄段的数据做对比。”叶云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指尖在全息屏幕上划出一道精准的弧线,将数据范围缩小到18-30岁区间。
莉娜立刻执行操作,智能眼镜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总指挥,同年龄段对比结果出来了:m27 30岁暗物质后代的端粒平均长度为11.2千碱基对,缩短速率为每年0.05千碱基对;而蓝星30岁人群的端粒平均长度仅为7.8千碱基对,缩短速率高达每年0.11千碱基对。更关键的是,蓝星20岁以下青少年的端粒,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化学损伤痕迹,这在m27青少年中几乎不存在。”
叶云天俯身凑近屏幕,指尖放大端粒损伤的局部图谱,那些如同被强酸腐蚀过的不规则缺口清晰可见。“这些损伤痕迹的特征是什么?和已知的重金属、化学毒素作用特征是否吻合?”
“吻合度高达89%。”莉娜调出一份毒素作用特征数据库,将蓝星人端粒损伤图谱与汞、镉、多氯联苯等十余种强毒性污染物的作用图谱叠加,“您看,这里的嘧啶二聚体断裂、鸟嘌呤氧化损伤,正是重金属离子与化学毒素结合后,攻击端粒dNA链造成的典型损伤。这种损伤不仅会直接缩短端粒长度,还会破坏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酶本可以修复部分端粒损耗,但蓝星人端粒酶的活性仅为m27暗物质后代的41%。”
叶云天沉默不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虚拟操作台。他想起三年前“共生1号”带来的检测数据,那时只关注了器官表面的损伤和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却忽略了基因层面的深层破坏。端粒损伤是不可逆的,至少以目前蓝星的医疗技术无法逆转,这意味着即使环境彻底净化,蓝星人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让端粒恢复正常水平。
就在这时,个人终端传来林月斌的通讯请求,屏幕上弹出他带着防护面罩的脸,面罩上沾着些许黄褐色的土壤颗粒,背景是一片废弃的工厂遗址——钢筋外露的厂房框架如同巨大的钢铁骨架,地面上还能看到凝固的黑色油污痕迹,唯有墙角顽强生长着几株星芒草,翠绿的叶片与周围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
“云天,有重大发现。”林月斌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他抬手摘掉防护面罩,露出额角的汗珠,“我们在原工业区50-80厘米深度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到了超标的‘类金属有机复合物’,这种物质不是单一重金属,而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由砷、铅与多环芳烃结合而成,稳定性极强,常规的净化技术根本无法分解。”
他将土壤样本的检测报告同步到叶云天的终端,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该复合物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同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重金属离子构成核心,多环芳烃形成疏水外壳,这种结构让它能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百年,甚至能穿透植物根系的细胞壁,进入食物链循环。
“我用这种复合物的稀释液做了肝细胞和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林月斌调出实验影像,画面中,原本活跃分裂的肝细胞在接触稀释液后,分裂速度明显减慢,细胞膜上出现了细小的孔洞,细胞内的线粒体发出的荧光逐渐变暗,“你看,即使浓度只有每升0.01毫克,也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加速端粒缩短,同时破坏细胞的氧化应激系统,导致活性氧大量积累,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更可怕的是,这种复合物会在人体脂肪组织中富集,半衰期长达28年,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
叶云天的目光落在实验影像中逐渐凋亡的肝细胞上,那些细胞的端粒区域发出的红色荧光越来越弱,与蓝星人基因样本中的端粒损伤特征完全吻合。“也就是说,我们之前检测到的土壤重金属浓度达标,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隐患是这种难以分解的类金属有机复合物。”
“没错。”林月斌的声音透过终端传来,带着一丝凝重,“这种复合物在表层土壤中含量较低,但在深层土壤中浓度很高,会通过地下水渗透、农作物根系吸收等方式持续释放,进入人体后,与之前积累的重金属毒素叠加,形成‘双重打击’——一方面持续损伤端粒,加速细胞衰老;另一方面加重器官的慢性炎症,最终导致器官衰竭。”
叶云天挂断通讯,转身看向莉娜:“立刻检测那500份基因样本中,是否有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残留标记,同时调取蓝星前工业区的历史生产记录,重点排查是否有产生这种复合物的工业流程。”
“明白,总指挥。”莉娜立刻投入工作,实验室里的基因测序仪开始高速运转,发出轻微的嗡鸣,屏幕上的数据以每秒数千条的速度刷新,“蓝星前工业区主要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其中三家大型化工厂在百年前曾生产过含砷、铅的染料和农药,生产过程中确实会产生类金属有机复合物,而且没有任何环保处理措施,直接排放到土壤和河流中。”
埃伦不知何时走进了实验室,他看着屏幕上的分子结构模型,脸上露出愧疚与痛心的神色:“这些化工厂是蓝星工业革命的产物,当时我们只追求经济发展,完全忽略了环境代价。直到百年后污染泛滥,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那些复合物,是我们留给后代的‘毒瘤’。”
叶云天拍了拍埃伦的肩膀,语气平和却坚定:“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解决办法。生态修复需要时间,但蓝星人的生命不能等,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既能清除体内毒素,又能修复端粒损伤的方案。”
接下来的三天,联盟团队与蓝星科研人员展开了全方位的联合研究。叶云天主导基因层面的分析,将蓝星人的基因序列与m27暗物质后代的序列进行更深度的比对,试图找到能增强端粒稳定性、提升端粒酶活性的基因片段;林月斌则专注于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降解研究,尝试用星尘能量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让它们能够分解这种顽固的污染物;莉娜和她的团队则对17位已故老人的遗体组织样本进行解剖分析,提取器官中的毒素残留,绘制毒素在体内的分布图谱。
第四天清晨,叶云天站在实验室的舷窗边,看着蓝星的朝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同碎金流淌。林月斌带着一身疲惫走进来,眼底布满血丝,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云天,有突破了!”
他将一份实验报告递给叶云天,全息屏幕上显示着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我用星尘能量的高频震荡波处理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稀释液,发现星尘能量能够破坏复合物的疏水外壳,让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与多环芳烃分离。分离后的重金属离子可以被星尘能量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多环芳烃则能被普通微生物分解。更重要的是,星尘能量对人体细胞没有损伤,反而能促进细胞的自我修复。”
叶云天快速浏览着报告,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实验曲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改进星尘理疗设备,让它不仅能修复端粒,还能清除体内的类金属有机复合物?”
“完全可以!”林月斌点头,语气激动,“我已经设计出了改进方案,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高频震荡模块和毒素吸附模块,星尘能量在修复端粒的同时,能将体内的复合物分解、吸附,再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实验室模拟测试显示,改进后的设备对体内复合物的清除率可达68%,端粒修复效率提升40%,连续使用三个月,细胞衰老速度可降至m27暗物质后代的1.2倍。”
叶云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抬手拍了拍林月斌的肩膀:“干得好!立刻安排生产改进后的设备,我们这次带来的星尘粉末足够量产5000台,优先发放给老年群体、前工业区居民和青少年。同时,把设备的生产技术交给蓝星,让他们尽快建立生产线,实现自主供应。”
“好!”林月斌立刻转身去安排,脚步都变得轻快了许多。
与此同时,莉娜也带来了基因研究的新发现:“总指挥,我们在m27暗物质后代的基因中,找到了一段能增强端粒稳定性的基因片段,命名为‘星核基因片段’。这段片段能编码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包裹在端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抵御外界毒素的攻击,同时提升端粒酶的活性。蓝星人的基因中也有这段片段,但处于沉默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星尘能量激活它!”
叶云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激活后的效果如何?”
“实验室模拟显示,激活后蓝星人的端粒缩短速率可降低35%,端粒损伤的修复速度提升50%,而且这种激活效果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莉娜调出模拟实验的影像,“我们可以在星尘理疗设备中增加基因激活模块,通过星尘能量的特定频率,唤醒‘星核基因片段’,从根本上提升蓝星人的生命韧性。”
叶云天沉吟片刻,做出决定:“将基因激活模块加入改进方案,同时启动‘星核计划’,在蓝星青少年中选取1000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追踪基因激活后的长期效果。另外,寿命-环境关联数据库要增加基因数据维度,将‘星核基因片段’的激活状态、端粒长度、体内毒素含量与环境参数实时绑定,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埃伦得知这些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叶云天的手:“叶总指挥,你们不仅拯救了蓝星的生态,更拯救了蓝星人的未来!我代表蓝星全体居民,向联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接下来的十天,联盟团队与蓝星科研人员并肩作战,完成了改进型星尘理疗设备的量产与发放。叶云天亲自参与了设备的使用培训,向蓝星居民演示如何操作设备:将掌心大小的设备贴在胸口,设备表面的星尘纹路会发出柔和的蓝紫色光芒,通过皮肤渗透进体内,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只让人感觉有一股温暖的能量在身体里流动。
一位名叫托马斯的前钢铁工人,今年67岁,患有严重的肺功能衰竭和肝损伤,使用设备三天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顺畅了许多,咳嗽的频率也大大降低。“以前我走几步路就喘得不行,现在能陪着孙子在草坪上散步了。”托马斯握着叶云天的手,老泪纵横,“感谢你们,让我能多看看这个变好的世界。”
叶云天看着托马斯眼中的光彩,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蓝星的寿命问题彻底解决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彻底降解需要数十年,基因激活的长期效果还需要持续追踪,但至少,他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给蓝星人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十天后,“共生2号”的启航准备已经完成。叶云天站在停机坪上,最后一次眺望蓝星。此刻的蓝星,天空是澄澈的湛蓝色,白云朵朵,海岸线的绿色植被愈发茂盛,星芒草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银绿色的光泽,海鸟在低空盘旋,孩子们的笑声远远传来,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埃伦、莉娜、托马斯等蓝星人前来送别,他们手中捧着用星芒草编织的花环,花环上点缀着蓝星特有的蓝色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叶总指挥,林研究员,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埃伦将一个花环递给叶云天,“这是我们蓝星的‘感恩之花’,代表着我们对联盟永远的感激。”
叶云天接过花环,戴在手腕上,花环的枝叶柔软,花香沁人心脾。“我们会回来的,”他语气坚定,“等你们的寿命数据稳步提升,等类金属有机复合物的降解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会带着更完善的技术回来,与你们一起见证蓝星的完全重生。”
登上“共生2号”,叶云天最后看了一眼停机坪上挥手告别的蓝星人,他们的身影渐渐变小。驾驶舱内,跃迁准备提示音响起,淡紫色的星尘光晕再次在船尾亮起,比来时更加璀璨。
“目的地β-12宇宙,岩穴星,坐标已锁定,跃迁引擎预热完毕。”领航员的声音传来。
叶云天抬手按下发射按钮,“共生2号”缓缓升空,蓝星在舷窗外渐渐缩小,从一颗蔚蓝的星球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最终融入漫天星辰。
他坐在驾驶舱内,打开个人终端,林月瞳的最新影像自动弹出。画面中,林月瞳穿着白色的科研制服,站在联盟生物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身后是巨大的基因测序仪。“云天,你们在蓝星的成果我已经收到了,‘星核基因片段’的发现对联盟的寿命研究至关重要。成阳和成光很想你,他们说等你回来,要听你讲蓝星的故事。”
影像的最后,两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出现在画面中,他们穿着小小的联盟制服,胸前别着迷你版的科研徽章,齐声喊道:“爸爸,加油!我们等你回来!”
叶云天的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孩子们的脸庞。他转头看向舷窗外深邃的宇宙,那里有无数未知的星球,无数等待被拯救的生命,无数关于寿命的奥秘等待被探索。
“共生2号”化作一道流光,驶入跃迁通道,淡紫色的光晕划破黑暗。岩穴星的重金属风暴、未知的毒素、更复杂的寿命谜题,都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但叶云天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
他知道,跨宇宙的征程从未停止,生命的探索永无止境。而他们,将带着星尘的光芒,在宇宙中播撒希望,让每一颗濒临枯萎的星球,都能重获新生,让每一个善良的生命,都能拥有漫长而美好的人生。
跃迁的光晕越来越亮,“共生2号”向着β-12宇宙疾驰而去,关于寿命的探索,在跨越星辰的旅途中,又迈出了坚实而璀璨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