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贞观三年,三月。

在李恪离开长安后不久,李世民就将房玄龄进封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行使宰辅之权。

虽然,在此之前,两人就已经在朝中架空了李渊那一代的老臣,行使了宰辅的权利。

但是,毕竟没有正式的名号。

如今李世民正式加封他们为左、右仆射,这无疑是对他们能力的高度认可和对他们过往功绩的肯定。

而身为尚书右丞的魏征,则调任秘书监,负责整理典籍、参与朝政谋划以及为李世民提供明智的谏言。

与突厥连年的大雪灾不同,这几年的大唐也接二连三的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贞观二年的旱灾和蝗灾,便是对大唐的一次严峻考验。

这两场几乎一起而来的自然灾害,导致关中大地干裂,庄稼枯萎,蝗虫漫天飞舞。

关中大部分百姓们流离失所,齐聚长安。

若是按照历史原来轨迹,这两场巨大的自然灾害,会导致大唐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

关中百姓的流离失所,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不安,治安问题也会随之凸显。

大量的灾民涌入长安,给长安带来巨大压力,粮食供应紧张,物价飞涨。

除了引起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还会饿死无数百姓。

但好在当时的长安城中,有着蜀王李恪的存在。

心生怜悯之心的李恪,不忍这么多大唐百姓遭受苦难。

使出了浑身解数,赈灾施粥,以工代赈,建造蓝田县。

在物价上涨的时候,更是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跨国购买粮食,以平息物价。

可以说,李恪的这一系列举动,成功的救下了来到长安的那些灾民,也让整个长安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一时间,关中的百姓家中,都供起了李恪的长生牌,他们口口相传着李恪的善举,将他视为救星一般的存在。

正所谓命运无常,贞观三年,也就是今年,大唐再次爆发了旱灾。

只不过这一次,长安城中,已经没有了李恪的身影。

前往封地任职的他,自然无法帮助朝廷协助这次赈灾任务。

但好消息是,这一年的大唐恢复了不少的国力,朝廷在应对此次旱灾时,也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资源。

再加上,有了李恪上一次救灾的经验,朝廷此次应对旱灾更加从容有序。

因此,房玄龄和杜如晦决定借鉴李恪曾采取的以工代赈之法,组织大量灾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道路修缮等工作。

这样既为灾民提供了生计,又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力量。

但有了李恪这个前面赈灾的榜样。

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对这次赈灾之事蠢蠢欲动。

实在是李恪在救灾之后的声望,荣升之快,几乎可以说,比之太子李承乾也要更胜一筹。

这让李承乾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要知道作为太子,威望和地位,最好都要保持在皇帝之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顺利继承大统。

但李恪的崛起却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在朝堂和百姓中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虽然说,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非常的懂事,不愿留在长安,也没有流露出要跟他争夺东宫之位的意思。

但是,无论是朝堂之内,还是民间,总会有人时不时拿他与燕王李恪做对比。

而让太子李承乾心里很有压迫感的就是,在年前,也就是冬日皇室狩猎的时候。

在他与魏王李泰比试射箭的时候,因为地震的原因,差点误伤到父皇李世民。

李承乾觉得,他必须在这次赈灾中有所作为,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担当。

唯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李世民的信任和百姓的拥护,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所以,在房玄龄与杜如晦提出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付这次旱灾的时候。

还不等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行朝廷上的大佬,推荐这次赈灾的人手。

太子李承乾就站了出来,朝李世民拱手道。

“父皇,儿臣身为太子,也想为这次受灾的百姓做些事情,希望父皇将此次赈灾之事,交由儿臣。”

面对突然出列的李承乾,李世民一脸欣赏的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之色,然心中亦有几分疑虑。

毕竟,上次赈灾施粥的时候,想着锻炼一下这三个儿子,让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魏王李泰这三个儿子,一人负责一处施粥地点。

最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表现平平,只有那个满脑子鬼点子的李恪完成了任务。

眼下赈灾救命,虽然,自己现在的物资和底蕴,比起去年要好上很多。

但李世民仍对李承乾此次主动请缨有些担忧。

毕竟赈灾之事关系重大,关乎百姓生死与国家稳定。

李承乾见李世民未立刻应允,又急切道。

“父皇,儿臣深知此次旱灾之严峻,亦明白百姓之疾苦。儿臣定当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回报父皇之信任与百姓之期望。”

听到太子李承乾的话,朝堂之上众臣顿时议论纷纷。

纷纷赞赏太子李承乾有担当、有仁心。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心中暗自思索。

长孙无忌则微微皱眉,担忧李承乾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如此重任。

但见李承乾态度坚决,又不好当面反驳。

良久,还是房玄龄率先开口道:“陛下,太子殿下既然有此决心,实乃百姓之福,陛下之福。再则此次旱灾虽严峻,但以太子之才能,想必不是问题,更何况,亲自参与政事,对其太子的成长以及国家稳定都大有益处,因此,臣等愿全力辅佐太子殿下,确保赈灾工作顺利进行。”

杜如晦也点头道:“陛下,以工代赈之法已有先例,如今太子殿下主动请缨,可给予其机会。臣等定当协助太子殿下,将此次赈灾之事办好。”

见到自己最为得力的两位大臣,都表示赞同。

李世民心中的疑虑稍减,但仍未完全放下。

他微微沉吟,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长孙无忌身上,问道:“辅机,你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询问自己,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此担当,臣自然是支持的。”

但下一句话,又话锋一转,继续道。

“然臣担忧太子殿下年轻气盛,经验不足,在赈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还需谨慎行事,多派得力之人从旁协助,确保万无一失。”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决断。

他看向李承乾,刚准备开口,就听见一道带着微微变声期的声音响起。

“父皇,儿臣以为太子皇兄此次主动请缨,实乃大义之举。儿臣虽不才,愿协助皇兄一同为百姓赈灾,为父皇分忧。”

众人望去,原来是魏王李泰站了出来。

这时候的李泰,身高也长了不少,但腰围也胖了一大圈。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从小宠坏的缘故,性格比较骄纵自负。

总想在一些方面压住他上面的两位哥哥。

去年的冬季狩猎,就想压住李恪,后来见李恪出手救了他和李世民。

那场比赛也不了了之,为了挽回颜面,又提出射箭比赛。

可惜,最后又让李恪出了一回风头。

这次看见大哥太子李承乾主动请缨负责赈灾之事,李泰心中又涌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这时候的李泰,还没有对太子之位产生强烈的觊觎之心,但他那争强好胜的性格却驱使着他在这次赈灾中一定要有所作为。

他渴望得到李世民的赞赏和群臣的认可,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逊色于两位兄长。

历史上明确记载了,李世民十分宠爱李泰,已经到了一日不见就非常想念的地步。

据历史记载,李泰因为身体太胖了,李世民担心他去朝会很困难,于是,特许李泰乘坐轿子去上朝,对魏王泰的宠溺可见一斑。

这样的恩宠,不仅让太子李承乾和其余诸皇子羡慕嫉妒,更是让朝中大臣们感到不可思议。

所以,一见到李泰请旨,李世民的脸上,就露出非常欣慰的表情。

对于李泰积极为百姓做事的态度。

尤其是主动站出来协助大哥李承乾,这让李世民心中的欣慰之情愈发浓郁。

他微微点头,开口道:“青雀你有此心意,父皇深感欣慰。只是此次赈灾不同以往,责任重大,你现在年纪还小,就不要吃这个苦了,就留在宫中好好读书行不行?”

台下群臣看到李世民这一次没有直接答应魏王李泰的请求,顿时全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纷纷以为李世民终于是转性了,不再那般毫无节制地宠溺魏王李泰。

可惜,他们还是太小看了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

只见李泰一听李世民的话,立刻露出委屈的神情,上前一步再次恳请道。

“父皇,儿臣虽年少,却也有报国之心、爱民之意。儿臣也想为大唐的百姓出一份力。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参与此次赈灾。”

说完,李泰就朝着李世民作揖行礼,抬起个大脑袋,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眼神中满是期待。

见到这一幕,李承乾心中暗叫不好。

要知道这一次他主动担下赈灾的事,就是想要刷刷声望。

若李泰参与进来,他在赈灾中的主导权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李泰那争强好胜的性子,说不定还会带来诸多麻烦。

只不过,他身为太子,又是大哥的身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又不好反对。

不然,恐怕还会落下一个不容兄弟、没有容人之量的坏名声。

所以,李承乾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努力维持着脸上的平静。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局势的微妙变化。

他们眼神看向李泰,不明白这件事他为什么要掺和进来。

人家太子李承乾乃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此次主动请缨赈灾,参与政事,历练,积攒声望乃是应有之意。

而你李泰作为魏王,一介亲王,虽受宠却也应明白自己的位置,这般贸然插手,实在令人费解。

但眼见魏王李泰一心想要帮助百姓,一副拳拳爱民之心,也不容打击。

再则,人家皇上还没有说话,你就急着下场反对,也未免显得过于急躁和不懂分寸。

所以,他们也安静的保持沉默。

不出所料,在李世民看到李泰那殷切的眼神后,心中一软,刚刚的坚持瞬间有些动摇起来。

他微微叹了口气,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他深知此次赈灾责任重大,李泰年纪尚小,经验不足,参与其中确实存在风险。

另一方面,他又不忍拒绝李泰的一片赤诚之心。

李世民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泰儿,你既有此心,朕便允了你。但你需牢记,此次赈灾务必听从你太子皇兄与诸位大臣的安排,不可擅自行动。若有差错,朕定不轻饶。”

李泰大喜,连忙跪地谢恩:“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教诲,全力以赴协助太子皇兄,为百姓谋福祉。”

李承乾在一旁,心中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他明白,以父皇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程度,就算他此时提出反对意见,也无济于事。

他唯有暗自祈祷,希望在赈灾的过程中,除了确保自己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防范李泰可能带来的麻烦。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上前一步,拱手向李世民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与四弟齐心协力,办好此次赈灾之事。”

说罢,他转头看向李泰,眼神中虽有一丝复杂,但仍尽量露出和善的神情。

“四弟,此次赈灾,我们当以百姓福祉为重,共同为大唐尽力。”

李泰闻言,也连忙应道:“皇兄所言极是,青雀自当听从皇兄安排。”

然而,别看李泰表面上答应的爽快。

但他心中却已经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盘算,想着如何在赈灾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争取更多的赞誉和关注。

眼见,赈灾这件大事已经敲定,李世民也是脸色一松,就准备挥手退朝。

谁知这时候,代州都督张公谨再次走出了队列。

......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璜台志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家父嬴政,我吃软饭造反怎么了?唐逗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江山,美人什么魑魅魍魉,统统给朕叉出去三国秘事第三部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