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河坊街社区的居民微信群就已经热闹起来,像是刚开闸的春水,消息一条接一条地冒出来。置顶的“血管小卫士打卡”活动公告下,新的一天打卡记录开始刷屏:
“@全体成员 今日打卡!太冲穴100下完成 感觉太阳穴那块儿的紧绷感松多了,神清气爽,比喝了冰镇酸梅汤还舒坦!”这是住在3号楼的李大爷,每次打卡都带着点老派的认真。
紧接着,是二楼张阿姨的消息,还配了张自拍——她正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左手捏着右脚的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附议!我按完赶紧测了血压,居然比早上刚醒那会儿降了5mmhg,太神奇了!以前怎么没发现这穴位这么管用!以前总觉得这些‘按按揉揉’是糊弄人的,现在信了!”
群里最活跃的要数刚退休的王师傅,他发了个“加油”的表情包:“赵小胖设计的那个打卡图太可爱了,一个小卫士举着盾牌,盾牌上还写着‘血压稳住,啥都不怕’!我家小孙子天天晚上临睡前监督我按,说‘爷爷不按够数,明天就不给你看奥特曼’,哈哈,现在我比他还积极,一天不按两下都觉得少点啥!”
这个“血管小卫士打卡”活动,是健康管理中心与河坊街社区合作推出的高血压管理新举措,推行还不到一个月,参与人数就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飙升到了现在的上百号人,成了社区里最热门的话题。
苏怀瑾最初萌生这个想法,是源于一次门诊。她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那些因为情绪急躁、肝火旺盛导致血压升高的,虽然按时吃药,但血压总是时好时坏,稍不注意就往上窜。追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很少有人能坚持非药物干预,要么觉得“那玩意儿没用,不如吃药来得快”,要么就是“没时间,忙起来啥都忘了”。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在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上,苏怀瑾特意准备了人体穴位模型,拿着一根小木棍,在模型的脚背上比划着,“它就藏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按下去有酸胀感,就是找对地方了。”她一边说,一边示意大家自己在脚上寻找,“按揉它能疏肝理气、平肝降压,特别适合那些容易生气、头胀头晕的高血压朋友,效果很好。每天按揉100下,早晚各一次,花不了几分钟,简单有效,还不花钱。”
那天天气有点热,社区活动室的吊扇慢悠悠地转着,来听讲座的大多是大爷大妈,但也有几个年轻人抱着胳膊站在后排。苏怀瑾注意到他们,特意提高了声音:“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生气,也容易肝火旺,按按这个穴位,能缓解疲劳,还能预防血压升高,大家都可以试试。”
为了让活动更有吸引力,苏怀瑾特意请赵小胖帮忙设计了打卡图。赵小胖果然没让人失望,画了个圆滚滚的小卫士,穿着红色的披风,举着一个印着“血管健康”字样的盾牌,旁边配着一行俏皮的字:“按够100下,解锁血管小卫士勋章!”图片色彩鲜艳,卡通形象憨态可掬,一在群里发布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居民们按完穴位,就在群里发一张这个打卡图,有的还会配上自己按揉穴位的照片或小视频,分享感受。社区每周还会根据打卡次数和分享质量,评选出三位“打卡达人”,奖励健康管理中心药膳坊的代金券,凭券可以兑换祛湿茶包、全麦饼干等健康食品。这大大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参与度越来越高。
社区王主任是这个活动的积极推动者,他办公室的电脑上就挂着这个微信群,时不时会翻翻看。这天苏怀瑾来社区回访,王主任笑着迎了上去,手里还拿着一份统计表:“苏医生,你们这个法子太妙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社区健康管理的大难题。”
他指着统计表上的数据:“你看,以前喊他们来听健康讲座,来的都是些固定的大爷大妈,年轻人要么说忙,要么说‘我身体好得很,不用听’,很少露面,觉得跟自己没关系。现在好了,这个穴位打卡活动一搞,好多年轻人也跟着参与进来。”
王主任打开手机,翻出几条年轻人的打卡记录给苏怀瑾看:“你看这个小张,是个程序员,天天对着电脑,说‘按完太冲穴,眼睛没那么干涩了,比刷短视频健康多了,还能领代金券,划算’。还有这个小李,刚生完孩子没多久,说带娃累得脾气暴躁,按完觉得心里舒坦多了。”
他又翻出另一份数据:“上周社区免费测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比上个月提高了15%,效果太明显了!以前我们发的健康手册,估计都压箱底了,现在这个打卡活动,天天有人提,有人聊,健康知识自然而然就普及了。”
正说着,住在5号楼的张阿姨提着菜篮子从外面回来,看到苏怀瑾,眼睛一亮,热情地走过来:“苏医生,你可来了!我正想谢谢你呢!”她放下菜篮子,清了清嗓子,就念起了自己编的顺口溜:“太冲穴,真奇妙,每天按按血压掉;不用药,没烦恼,血管健康身体好,吃嘛嘛香睡得好!”
张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这顺口溜啊,在群里一发布,好多人都跟着念,连我那上小学的孙子都背下来了,天天放学回来就问我‘奶奶,今天按太冲穴了没’,你说逗不逗!”
苏怀瑾拿出手机,翻看微信群里热火朝天的打卡景象,有人分享按揉穴位的小技巧,有人请教找不到穴位怎么办,还有人晒出自己的血压下降记录,群里一片积极向上的氛围。旁边陆则衍发来的血压达标率曲线图,像一条稳步下降的滑梯,趋势喜人。
“你看,”苏怀瑾抬头对王主任笑了笑,眼里满是欣慰,“只要方法对了,让大家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并不难。关键是要接地气,有趣味,让他们觉得这不是任务,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能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习惯,能真正融入生活,甚至能给生活增添点乐趣。”
阳光透过社区活动室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墙上“健康河坊,幸福家园”的标语上,也落在苏怀瑾和王主任含笑的脸上。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健康、积极的气息,让人相信,当健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乐趣,全民健康的目标就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