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崔钰却是出列,拱手道:
“太子殿下,虽说标点符号能辅助理解经典,可白话文注解怕是不妥。
白话文通俗易懂,难有文言之韵味与深度,恐会破坏经典的庄重。”
李承乾扫了崔钰一眼,他本以为这时候谁还敢找不痛快,原来是这小子,
崔钰是博陵崔氏族长崔弘礼嫡长子,博陵崔氏乃是如今的五姓七望之首,
主要产业就是文化教育,还主导着如今的国子监,这是动了他们的蛋糕了,难怪这小子要跳出来。
他微微一笑,目光坦然地看向崔钰:
“此言差矣。我等推广白话文注解,并非要摒弃文言之美,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寒门学子,能有机会接触和理解圣人经典。
科举之路本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不应因文字的艰涩而将许多有才之人拒之门外。
况且,白话文注解只是辅助手段,学子们在理解文意之后,依旧可以深入研读文言经典,感受其韵味与深度。”
此言一出,不少人暗自点头。
如今大唐繁荣,寒门学子数量众多,若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经典,无疑能为朝堂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于志宁又提出疑问:
“太子殿下,这标点符号毕竟是新事物,若要推广,应如何让学子们快速掌握其用法呢?”
李承乾看了眼崔钰,嘴角上翘露出一抹坏笑,而后从容道:
“此事简单。可先在国子监开设专门课程,由李太傅与孔祭酒亲自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而后编写相关教材,由本太子来印刷,发放至各地学府。
同时,在科举考试中,适当加入与标点符号运用相关的题目,如此一来,学子们自然会重视起来。”
李世民听着李承乾有条不紊地应对,心中暗自欣慰。
“诸位爱卿,太子所言甚是。此事就交由李纲、孔颖达二位爱卿负责,务必尽快落实。”
“遵旨!”
李纲与孔颖达领命。 随着此事尘埃落定,大殿内的气氛也渐渐变得轻松起来。
众人的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师说》之上,一位人赞道:
“太子殿下所作《师说》,见解独到,对为师之道阐述深刻,实乃佳作。
今日又引入标点符号这新奇事物,想必不久之后,整个大唐都会为之改变。”
李承乾谦虚道:
“不过是一时所思,能对大唐有所助益,便是本宫之幸。还望各位爱卿多多支持,共同为大唐的繁荣努力。”
众人听后,纷纷称是,大殿内原本因争论而紧张的气氛,此刻已化为对学问探讨的热烈氛围。
众人见此,心中对李承乾的这一举措又是惊叹,又是思索。
惊叹于太子大胆革新的想法,也思索着这标点符号融入经典之后,将会给大唐的学术和教育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崔钰脸色却是阴晴不定,眼神涣散,良久,唤来家中奴仆,在其耳边耳语了好一会,奴仆匆匆离去。
李承乾崔钰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嘴角不屑地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笑。
他踱步走到杜荷身边,压低声音说了几句,杜荷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随后,李承乾转身,却见李世民已然大大咧咧地在他身旁坐下,伸手将打开的金樽拿在手上,
动作潇洒地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美滋滋地喝了起来。
李承乾见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中暗自腹诽,却也没说什么,
金樽月如今在长安城中声名大噪,已然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李纲、孔颖达、虞世南、虞世林等人纷纷兴致勃勃地围上了李世民,
眼中满是对金樽月美酒的渴望,纷纷嚷着找李世民要酒喝。
李世民一脸肉痛,这金樽月可是宝贝,他实在有些舍不得。
但面对这几位朝中重臣和大儒,又不好拒绝,只得勉强拿起酒壶,给他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倒了一点。
倒完酒后,他手上紧紧握着金樽月的酒壶,生怕别人抢去一般。
随后,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开口问道:
“承乾,你刚才说你要负责印刷重新翻译后的着作,你打算怎么做?”
李承乾点了点头,目光平静地扫了一眼周围的其他人,他只是淡淡地开口道:
“皇上放心,您到时候就知道了。”
说话间,李世民也是不着痕迹地又看了眼其他人,瞬间秒懂他的意思,便也都没再多说什么。
李承乾这才起身朝着台上的上官仙儿与公孙嫣然走去。
此刻,台上的两位佳人看到李承乾走来,眼睛里瞬间闪烁出崇拜的小星星,眼神中满是倾慕之意。
她们连忙起身,规规矩矩地给李承乾行礼,动作优雅大方。
李承乾抬手随意地挥了挥,示意她们不必多礼,而后目光温和地问道:
“两位可愿追随于我?”
上官仙儿和公孙嫣然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毫不犹豫的坚定,几乎同时娇声答道:
“愿追随太子殿下!”
得到两人肯定的答复后,李承乾微微一笑,坐下叫人取来笔墨纸砚,写了两首曲子歌词。
这是他又文抄公上线,抄写下的两首经典歌曲。
李承乾耐心地教她们如何发音,如何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情感。
两位佳人聪慧伶俐,不多时便掌握了要领。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安排她们道:
“今日晚上,你们便去皇宫表演这两首曲子,我自会安排妥当。”两人应下,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另一边,杜荷抱着几瓶酒,身边围了一群人。
他们聚在一起小声嘀咕着,时不时地往李承乾那边偷瞄几眼,眼神中带着一丝神秘与好奇。
此时的青楼内,其他人也是几个人一伙地围坐在一起,桌上都铺了纸张。
若是有人仔细看去,便能发现纸上写的都是刚才李承乾说出的诗句。
这些人一边小声讨论着诗句的精妙之处,一边时不时地往李承乾那边看去,言语中满是惊叹与赞赏。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文学与欢乐交织的氛围中时,一位太监打扮的人急匆匆地走进青楼。
他神色慌张,进来后东张西望,似乎在急切地寻找什么人。
很快,他看到了坐在那里的李世民,眼睛一亮,赶紧快步走了过去。
王德时刻跟在李世民身边,看到过来的太监,立马上前阻拦。
小太监在王德耳边小声说了几句,王德的脸色瞬间一变,神色凝重起来。
他低声回了几句,而后朝着李承乾一指。
说完,王德立马走到李世民耳边低语了几句。
与此同时,小太监也找到了李承乾,在他耳边匆匆低语几句。
李承乾的脸色微微一变,立马朝上官婉儿、公孙嫣然交代了几句:
“你们先准备好晚上的表演,我有点急事需要离开。”两人乖巧地点点头。
交代完后,李承乾便急匆匆地往外走去。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的动作,他匆忙起身,看了眼往外走的李承乾,也赶忙跟了上去。
青楼内众人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被打破,只剩下一片疑惑与猜测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