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落下,众人听闻,脸上皆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思索的神情。
虞世南在官场沉浮多年,向来深谙世故,人老成精。
此刻见李纲和孔颖达被李承乾怼得脸色由青转紫,铁青得犹如锅底一般,生怕场面愈发尴尬难以收拾,
赶忙上前一步,脸上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笑意,试图给两人找个台阶下,缓缓说道:
“太子殿下方才所言,细细想来,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过嘛,太子终究还是对师长有些不敬之词,这于礼不合呀。”
李承乾听到虞世南这话,只是冷冷地呵呵一笑,那笑容中满是不屑。
他并未回应虞世南,而是转身径直走向之前摆放着笔墨纸砚的案桌。
只见他在案桌前缓缓坐下,闭目沉思片刻后,便提笔蘸墨,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李世民本就对李承乾的举动充满好奇,此刻见他如此,忍不住快步走上前去。
其他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吸引,纷纷围拢过来,将李承乾团团围住,伸长了脖子想要一探究竟。
李承乾每写下一句,李世民便不自觉地高声朗读一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念到此处,众人已是微微动容,静静聆听。
李承乾笔锋不停,继续写道:
“李纲、孔颖达,年过七旬,教于孤多年,却不悟师道。故作《师说》以疑之。望其如祖云:‘朝闻道,斯可以,终身志于学。’”
李承乾文抄公上线,抄写完这篇韩愈的《师说》,将对李纲和孔颖达的讽刺之意融入其中。
待李承乾搁笔写完,李世民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你这……你这写的是一篇古文?”
李承乾轻轻放下手中毛笔,神色淡然,脸上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说道:
“皇上,这文章虽为古文,但用词通俗易懂,是能让更多人看得懂的文章。
为师者,不应故弄玄虚,而更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如何让人更容易看懂书写的内容。
如此,方能真正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吗?”
众人听闻,一时之间,或点头沉思,或面露惊色,现场气氛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静之中 。
而李纲却是气得浑身颤抖,用手指着李承乾,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与愤怒:
“太子殿下,您如此公然嘲讽老夫,实在有失太子风范!这篇文章看似有理,实则是对我等的污蔑!”
李承乾却神色平静,目光坦然地迎上李纲的视线,说道:
“李太傅,承乾并非嘲讽,只是陈述事实。您教导多年,若只是一味让学生遵循旧制,
却不引导他们思考创新,不知变通,又怎能培育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李承乾与李纲、孔颖达的激烈交锋余韵中时,一直静静在旁观察局势的于志宁,
此刻微微上前一步,语气中略带询问,却又隐隐透着考究的意味,缓缓开口道:
“太子殿下,按照你所言,那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呢?”
于志宁这一问,瞬间将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承乾身上。
大家都好奇,这位言辞犀利的太子,又会给出怎样别具一格的见解。
李承乾听闻此问,先是打量了一番于志宁,他也是李承乾的老师,
是他的老师当中年纪最小的,刚过五旬,记忆里平时很少当面骂李承乾的。
连上温和了一些,不假思索地张口便答道:
“于师所问,这问题说难确实难,毕竟育人之路本就充满挑战;但要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师者切切记下‘知行合一’四字便可。”
李世民知道该他出场了,向前迈出几步道:
“承乾,你刚刚虽言辞有些许激烈,但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欣慰,也有担忧,
“身为太子,能有这般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还能对师道有所认知,这是好事。
然而,你行事也略微荒唐,跑到这青楼之地,终究有些不成何体统!”
李承乾还是很给面子,应道:
“承乾知错。”
李世民又转头看向李纲和孔颖达,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二位爱卿,承乾今日所言,你们也当好好反思。朕向来敬重你们的学识与品德,也深知你们一心为朝廷培养人才。
但正如承乾所说,若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切实为国家、为百姓做事,那这教育又有何意义?”
李纲和孔颖达连忙躬身,李纲一脸愧疚地说道:
“陛下,老臣失职,未能教导好太子,也未能让学子们真正领悟圣人之道的精髓,愿领陛下责罚。”
孔颖达也跟着说道:
“陛下,臣定当反思自身,改进教学,让学子们更加关注民生,学以致用。”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色稍有缓和:
“责罚之事,暂且不提。朕希望你们日后能相互切磋,相互借鉴,为朝廷培育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这时,长孙冲、房遗爱等一干年轻人,原本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此刻见气氛稍缓,
长孙冲大着胆子奉承道:
“陛下,太子殿下今日所作的曲子和所说的话,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深受启发。
我们觉得,不管是读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应该多关注实际,不能只拘泥于传统。”
房遗爱也连忙附和:
“是啊,陛下。我们也想在学习圣人经典的同时,多了解民间的情况,以后也好为国家出份力。”
李世民看着这些年轻人充满朝气的脸庞,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
“你们有这番心思,朕很欣慰。但切不可因为一时冲动,就盲目否定传统。
传统的学问和道德规范,是我朝的根基,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刚刚,众人的注意力大多聚焦在《师说》的内容上,唯有虞世南站在李世民身侧,紧挨着李承乾。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李承乾所写的《师说》,尤其是那些在他看来极为奇怪的标点符号,
整个人愣住了,定在了原地。 过了良久,虞世南才回过神来,
此时的他,全然顾不上正在与李世民交谈,迫不及待地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李承乾的手,神色焦急万分。
他指着李承乾笔下的《师说》,声音中满是急切与好奇,问道:
“太子殿下!”
他的这一声呼喊,音量颇高,顿时打断了李世民正说着的话。
还未等李承乾回应,虞世南紧接着又说道:
“太子殿下,您看这……” 他的手指在纸上那些标点符号上快速移动 ,
“这些怪异的符号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呢?”
虞世南这一开口,众人的目光纷纷被吸引过来,大家都将好奇的眼神投向了李承乾和虞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