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指尖有节奏地叩击着龙椅鎏金扶手,沉声道。
\"万里来朝皆是客,各藩属与海外华人团远道奔波不易。
礼部须遣专员全程接待,从车马迎送到馆驿安置,一应事务不得疏漏。\"
弘历突然抬眼,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
\"另着市场监督局即刻行动,凡有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抄没家产,枷号示众!\"
\"臣遵旨!\"苏琦伏地叩首。
\"顺天府尹听令!\"弘历声如洪钟。
\"京城如今人潮如海,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即日起城门盘查加设三重关卡,警察局增派三倍巡警,日夜轮值。
若见强买强卖、寻衅滋事之徒,不论官绅显贵,先拘后奏!\"
顺天府尹浑身紧绷,颤声道:\"臣定当鞠躬尽瘁!\"
殿内气氛凝重之际,兵部尚书傅鼐疾步出班,蟒袍上的麒麟补子随着动作微微起伏。
\"启禀皇上!大小金川战事已近尾声,叛匪主力尽歼,还请圣上下达善后旨意!\"
弘历摩挲着翡翠扳指,目光望向殿外沉沉夜色。
\"传旨四川巡抚纪山,速从安东、红河、澜沧等地征募苦役,尽快打通金川要道。
另择良吏赴任,鼓励内地百姓前往垦荒,设流官治理,若再有贼人试图割据,军法处置!\"
傅鼐伏地叩首:\"臣遵旨!\"
殿内一时寂静,唯有烛火摇曳。
弘历抬手示意,御前太监当即疾步而出。
顷刻间,数十名太监鱼贯而入,托着描金朱漆盘,盘上黑绸覆盖的服饰棱角分明。
当绸布掀开,一套融合西装挺括与中山装立领特色的黑色服制展露无遗——月白色竖纹衬衣领口镶着金线,墨色呢料外套缀着黄铜盘扣,长裤两侧嵌着暗袋,腰间革带扣头雕刻着蟠螭纹。
\"这是朕亲手设计的官服。\"弘历指尖划过外套翻领,龙袍袖口扫过御案发出轻响。
\"既有西洋服饰的利落,又存华夏衣冠的庄重。
日后朝廷官员,非此服不得入殿。\"
殿内刹那间炸开惊雷般的喧哗。
监察御史赵启铭踉跄着撞开同僚,乌纱帽歪斜欲坠,手中笏板直指龙椅。
\"皇上!服制乃区分尊卑贵贱的根本!
自周公制礼作乐,历代皆以冠冕、补服辨等级,蟒袍玉带象征天家威严。
今改穿紧身窄袖之服,岂不是要混淆君臣上下?
祖宗定下的朝服规制,已传百余年,岂可随意践踏!\"
头发花白的御史梁国治更是涕泗横流,额头重重磕在地砖上。
\"先帝遗训言犹在耳,服色不可乱,礼制不可废!皇上此举,恐遭列祖列宗谴责!\"
文华殿大学士阿克敏突然出列,腰间的满洲式蹀躞带撞出清脆声响。
\"皇上!马褂、箭袖是骑射根本,是满人立身之本!
当年先祖以这一身装束入主中原,如今改穿西洋样式的窄衣长裤,岂不是要动摇满人根基?\"
阿克敏猛地扯开衣襟,露出内里的传统棉甲,\"没了这宽袍大袖,我们如何挽弓?没了马蹄袖,如何行满洲抱见礼?\"
\"迂腐!\"弘历猛然掀翻案头奏折,抓起新式官服甩向阶下,铜扣撞击青砖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们死守祖宗成法,却不知变通!宽袍大袖行动拖沓,跪拜时动辄绊倒,批阅文书要撩起袍角,骑马乘车更是累赘不堪!
如此服饰,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政务?且这新式朝服并非无尊卑之分!\"
弘历抬手示意太监捧出不同样式的服制,目光如炬扫过群臣。
\"一品至三品,领结用赤金线绣流云纹,革带扣头雕螭龙戏珠,四品至六品,改用藏青丝线绣水波纹,扣头刻松鹤延年,七品以下,则以素色棉麻为料,扣头仅饰简单回纹。
文臣领结绣书卷、墨砚,武将绣兵戈、盔甲,细微之处皆藏等级之序!\"
弘历说着,抓起一件官员常服用力展开,\"你们看这内衬暗袋,可藏密信舆图,这束腰设计,行动坐卧皆不受限,不比那宽袍大袖强上百倍?\"
礼部侍郎顾廷仪抢步出列,官服上的仙鹤补子微微颤动。
\"臣附议!旧制官服看似威严,实则弊端重重。
臣每日处理文书,宽大袖口常扫翻墨砚,随驾出行时,补服下摆缠住马镫,险些酿成大祸。
新式官服修身利落,暗袋可放奏折,革带便于携带火折等物,实乃办公利器!
且皇上在细微处严守礼制,既保尊卑有序,又合实用之道!\"
\"实用?简直本末倒置!\"赵启铭涨红着脸嘶吼。
\"我朝以礼治国,服制关乎天道伦常。
若官员皆着相似服饰,百姓如何分辨贵贱?长此以往,必生僭越之心!\"
赵启铭转身面向满殿群臣,挥舞着笏板:\"诸位大人,难道要看着祖宗传下的礼制,在我们手中毁于一旦?更何况这是动摇满人根本的祸事!\"
果亲王允礼摘下缀满宝石的冠冕,银须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皇兄上思虑深远!海外华人虽改服饰,仍以盘扣、立领彰显华夏血脉。
我朝新服既取西洋之长,又在领结、纹饰上严守礼制,正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典范!
如今全球华人齐聚京城,若我等仍穿着臃肿袍服,如何展现大清革新气象?满人根基在于骑射武艺,而非一件衣裳!\"
梁国治突然瘫坐在地,涕泪纵横:\"亲王殿下,当年剪辫令已让人心惶惶,如今再改服制,只怕天下大乱啊!
满人失去传统服饰,就像断了根的大树!\"他转向弘历,重重叩首:\"恳请皇上收回成命,莫要让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够了!\"弘历猛地起身,龙袍上的金线蟠龙随着动作泛起冷光。
\"朕推行新政,就是要让大清跟上时代!看看你们的蟒袍——\"弘历指向张廷玉,\"遇风便飘,遇水则沉,如何应对紧急军务?
新式官服采用耐磨呢料,暴雨不浸,荆棘不伤,这才是治国安邦的衣裳!大清若只靠服饰维系根基,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内阁首辅张廷玉终于上前一步,蟒袍下摆扫落阶前烛火。
\"臣以为,皇上所谋深远。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终成霸业。
今我朝改制,亦是因时而变。
新式官服既存华夏衣冠之魂,又有西洋服饰之利,细微处更严守等级,实乃中兴之兆。
大清根基在军强国安,不在衣袂宽窄!\"张廷玉扫视着争执的群臣,\"难道我们要抱着旧制不放,看着大清在故步自封中衰落?\"
殿内陷入短暂的死寂,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弘历缓缓坐下,转动着拇指上的翡翠扳指:\"朕意已决。
明日早朝,所有官员必须身着新服,胆敢抗旨者,革职查办!\"
弘历的目光扫过阿克敏、赵启铭等人苍白的脸,\"记住,顺应时势者昌,墨守成规者亡。
这新式官服,不仅是衣冠之变,更是我大清迈向强盛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