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药香日渐浓郁,却不再是绝望的气息,而是透着生机。
朱元璋的病榻前摆着新熬的药膳,青瓷碗里盛着燕窝莲子羹,是朱文正特意让人从南洋加急运来的补品。
老皇帝斜倚在锦被上,脸色虽依旧苍白,却已能清晰地说话。
“正儿,你这药膳做得越来越像样了。”朱元璋舀起一勺羹汤,嘴角带着难得的笑意,“比御膳房的厨子强多了。”
朱文正坐在床边削着苹果,闻言笑道:“四叔要是喜欢,侄儿天天给您做。”他将削好的苹果切成小块,用银签插好递过去。
朱元璋接过苹果,却没吃,只是看着朱文正:“这几日朝堂之事,辛苦你了。”
朱文正摇头道:“为四叔分忧,是侄儿的本分。”
朱元璋叹了口气:“标儿去得早,允炆又……朱家的子孙,就剩你和雄英能撑事了。”
提到朱标,朱文正眼中闪过黯然。他将苹果递到老皇帝嘴边:“四叔别想太多,先养好身体要紧。雄英那边恢复得不错,昨日还能下床走动了。”
朱元璋这才咬了口苹果,点了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此时太监来报,说太孙朱雄英前来请安。
朱文正连忙起身迎出去,只见朱雄英穿着厚厚的棉袍,由宫女搀扶着走进来,脸色虽依旧苍白,却比往日多了几分血色。
“皇伯父。”朱雄英轻声喊道,声音还有些虚弱。
“快进来,外面冷。”朱文正扶着他走到床前。
朱雄英跪在地上磕了个头:“孙儿给皇爷爷请安。”
朱元璋连忙让他起来:“快起来,地上凉。你身子弱,别跪太久。”
朱雄英起身坐在椅子上,看着朱元璋:“皇爷爷今日气色好多了。”
朱元璋笑道:“托你皇伯父的福,好多了。你怎么样?太医说你恢复得不错?”
朱雄英点头道:“嗯,皇伯父每天都让人送药膳过来,孙儿感觉有力气多了。”
祖孙三人说了会儿话,朱雄英因体力不支先回去休息了。
朱元璋望着他的背影,对朱文正道:“雄英这孩子,心性纯良,就是身子骨太弱了。”
朱文正知道老皇帝想说什么,轻声道:“慢慢调理会好的,儿臣已经让人从南洋医学院请了最好的大夫,过几日就到。”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大明的江山,需要一个身体康健、有勇有谋的君主。雄英这样的身子骨,怕是撑不起这万里江山啊。”
朱文正沉默不语,他知道老皇帝说的是实话,可这储君之位,岂是能轻易动摇的?
朱元璋握住他的手:“正儿,你是朱家的长孙,功劳赫赫,又深得军心民心。朕想……封你为皇太侄,立为储君,将来继承大统。”
朱文正闻言大惊,连忙跪下:“四叔万万不可!侄儿是臣子,岂能觊觎储君之位?雄英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孙!”
“雄英体弱,难堪大任。”朱元璋沉声道,“咱知道你顾虑什么,但这是为了大明江山。你若不答应,咱百年之后,谁能镇住那些文臣武将?谁能保住朱家的天下?”
朱文正叩首道:“儿臣愿意辅佐雄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储君之位,绝不能接受!”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朱元璋有些动怒,“咱知道你忠心,但这不是忠心的问题,是社稷安危的问题!”
朱文正抬起头,眼中满是坚定:“父皇,储君之位关乎国本,岂能随意更改?雄英是太子嫡子,法理上的储君,就算雄英不成,不是还有允熥吗?”
朱元璋看着他倔强的样子,气渐渐消了,反而有些欣慰:“你能这么想,咱很高兴。但咱意已决,你先回去好好想想,明日早朝,咱会宣布此事。”
朱文正还想再劝,却被老皇帝挥手制止:“你去吧,咱累了。”
朱文正无奈,只能躬身退下。
走出乾清宫,寒风迎面吹来,他却感觉不到冷,心中一片滚烫。
储君之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权力巅峰,可在他看来,这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他想起马皇后的疼爱,想起朱标对他的信任,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接受这个决定。
回到英王府,朱文正彻夜未眠。
他在书房来回踱步,看着墙上挂着的大明疆域图,心中思绪万千。
次日清晨,朱文正顶着黑眼圈来到乾清宫,却见朱元璋正在与几位老臣议事。
经此一乱,朱元璋还是觉得老弟兄们靠谱在,汤和、徐达等开国元勋已经被召回,看到朱文正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朱元璋示意他坐下:“正儿来了正好,我们正在商议立储之事。”
朱文正心中一紧,刚想说话,徐达先开口了:“英王殿下,陛下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了。老臣以为,立您为皇太侄,是为大明社稷着想,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汤和也附和道:“殿下功劳赫赫,民心所向,由您继位,我等心服口服。”
朱文正连忙起身拱手:“诸位大人误会了,储君之位当属皇孙雄英或允熥。文正愿辅佐,绝无二心。”
朱元璋沉声道:“正儿,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是关乎大明江山的大事。雄英的身体你也看到了,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皇爷爷,孙儿能担起!”一个虚弱的声音传来,众人回头,只见朱雄英在宫女的搀扶下走进来,脸色苍白却眼神坚定。
“孙儿虽然体弱,但愿意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治理好大明。请皇爷爷不要立皇伯父为储君。”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雄英,你……”
朱雄英跪在地上:“孙儿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请皇爷爷给孙儿一个机会。皇伯父是大明的柱石,若立皇伯父为储君,会寒了天下忠臣的心。”
朱文正也跟着跪下:“四叔,雄英说得对。侄儿愿做周公,辅佐雄英,绝无二心。请父皇收回成命!”
李徐达等人见状,也纷纷跪下:“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景象,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你们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