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史纪常,年纪虽说只比袁金凯大两岁,但这面相可要显老许多,脸颊消瘦、胡须稀薄,还有一脑门子抬头纹。
三十好几才中的举人,机缘巧合下与徐世昌结识,后者见他头脑伶俐、人情练达,十分的赏识。
徐世昌到东北任总督后,便也将他带了过来,先是在通化做知县, 几个月前才刚升任的辽阳知州。
相比传统科举出身的官员,这史纪常的视野更开阔、思想也更加灵活、务实,他做地方官的首要原则就是“发展”,只要能让自己管辖的地方变好,在不违背底线的前提下啥事都可以商量。
他在通化县任上时,就干了不少如翻修道路、扩充学堂的利民好事,在百姓中的口碑是非常不错的,以至于卸任时还有人送他“万民伞”呢。
调任到辽阳后,他仍旧秉持埋头发展这一原则,尤其热衷修建各式学校,而王永江的警务学堂扩建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他平时跟王永江的交往也不少,又都是想做实事的人,彼此也就逐渐熟络起来,甚至在工作之余还总凑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
可史纪常发现,这王永江打从大孤山抓完于冲文回来后就大变了样。
一天天的,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交代他事时也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问他话就答,没话问人家是扭头就走,没有个笑模样。
难怪都说这家伙是个倔驴,做事是真认真,做人是真马虎啊,要不是遇到自己和袁金凯这样欣赏他的上司,恐怕早回家种地去了。
不就是知道了镰田商行的事了么?还闹上臭脾气了。
可正所谓“屎难吃,钱难赚”,敢情他王永江缺钱就知道伸手跟上面要,可哪会明白这搞钱是有多难啊。
城内修路要钱,扩建学校要钱,教师开资要钱,没钱就寸步难行,指望徐总督那边发?他要有钱还要下头这些官干什么?
所以史纪常并未拒绝镰田弥助上杆子送过来的钱,它能花出去为啥不要?
只是他心里早就打好了主意,差不得的事可以通融,但涉及底线的原则问题是门都没有啊。反正花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小鼻子想怎么折腾就冲他来吧。
只是这些话没法跟王永江言明罢了,这也是他和这头倔驴最大的区别,先办事再说,至于手段是不是看着光彩,反而是次要的。
不管怎样,史纪常还是欣赏王永江这刚正不阿的性格,所以对他这些天的态度也不在意,还想着趁今天这机会把矛盾给化解开呢。
也亏得这位杜大人面子大,若非今天是他请客,王永江还真就未必来。
要说这杜玉霖,史纪常内心也是很敬佩的,按理说这人不过一介草寇,可办起事来却给人高瞻远瞩的感觉。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发生的这些事,难道他就真的没参与其中?
那边“振兴商行”刚倒台,他就接手过来还顺势搞出个“华霖商贸行”来,这漏子接得也太好了点,那真就是一眼从大草原看到了辽阳州啊。
若这人真这么厉害,是不是就能让他出点油水呢?现在城西边的路可还没修,还打算建一所新的翻译学堂,可都需要钱呀。
想到这,史纪常眯眼看向右手边的袁金凯。
这个家伙虽然他做事圆滑,但底线是真没多少的,就说大孤山这事,他还真替倭国小鼻子出上力了?要不是王永江力挽狂澜,非好好收拾他不可。
看吧,若是这次和那杜玉霖谈的好,就留下他继续用下去。
袁金凯可都一直在观察着知州大人,见人家瞄向自己,急忙一抬屁股,满脸都堆满了笑。
“大人,约的时间还没到,我这就下楼去迎一迎。”
说完,便要起身离席。
就在这时,雅间的门被伙计轻轻拉开,一身黑衣便装的杜玉霖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于文斗。
一进门,杜玉霖完全褪去了懒散模样,精气神十足、两眼烁烁发光,朝着史纪常几人利落的抱拳拱手,
“几位大人久等,杜玉霖有礼了。”
袁金凯是最先起身的,那速度就跟屁股底下有人推了他一把似的,“嘭”的一下就完成了起身回礼的全过程。
真是打心眼里害怕这小子啊。
他已经连着几个晚上梦见那口马肉锅了,一打开盖子,里面便飘着杜玉霖笑着的脸,真是要多瘆人就有多瘆人。
王永江紧随其后站起拱手回礼,动作落落大方,笑容亲切自然。
“王永江,见过杜大人。”
史纪常是最后起身的。
“久闻杜统带威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啊。”
“可不敢当,史大人言重了,快请坐。”
在彼此见礼过后,杜玉霖和于文斗便在史纪常左手边坐下。
与此同时,伙计们也开始上菜,不一会就摆满了一大桌子菜肴。
几人也没急着上来就谈正事,趁饭菜热乎就先吃喝起来。
杜玉霖还真有点饿了,掰下来一只烤鸭腿就塞到了嘴里咀嚼起来。
史纪常抿了口酒,反倒更觉得这人够真诚、不做作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杜玉霖拍着撑起来小肚子,满脸都是舒坦的样子。
“史大人,咱东北的菜可还对你的胃口?”
史纪常是江苏人,一听人家这么问,便知道他也并非对自己一无所知。
“起初觉得这口味太重,可吃久了也就习惯了,我都担心以后回去吃不惯家乡菜喽。”
“怎么会?你们那边的鸭血粉丝汤、松鼠鳜鱼、砂锅鱼头啥的,我一样爱吃。”
“哈哈,杜大人果然见多识广。”
“嗨,这算啥啊,倭国的马肉锅咱都吃过呢。”
袁金凯此时嘴里正嚼着一块肉,一听这话就想起了那锅里炖着的人手,一股子恶心感就涌了上来,捂着嘴便跑了出去。
别人还以为他这是喝多了呢,脸上不禁带出了几分戏谑。
杜玉霖却趁机一碰史纪常的胳膊。
“史大人,大孤山那边,我想跟你做个买卖?”
“哦?”
史纪常笑着看过来,堆起一脑门子的抬头纹。
“可有大赚头啊?”
“有有,保准够你修好多条路、建好几家学校的。”
“哈哈,那这买卖我可就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