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国从开完永昌帝的内阁会议,走马上任督师,主持对关内道叛军李金刚的镇压之战,他就留意起赵暮云这支军队。
不仅是之前范南的提醒,还是这段时间赵暮云战绩的耀眼,杨定国对赵暮云有了不同的看法。
自从赵暮云出道以来,与鞑子的多次作战,未尝败绩,足以可见其在用兵方面的与众不同。
杨定国也从其他途径窥之一二,特别是赵暮云军队使用的弓箭和武器,格外不一样。
而赵暮云士兵的战斗素养和顽强作战精神,纵观整个大胤军队,是大相径庭。
并且,赵暮云在军饷方面,更是能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朝廷的拨款。
甚至连河东道的裴伦,因与赵暮云有合作,也是不仰仗兵部军饷鼻息。
现在,赵暮云的战略眼光已经不在于他的边境七个州府,更是放眼整个朝廷的平叛战局。
不过,杨定国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起来。
像赵暮云这种不受朝廷军饷粮草制衡的军队,也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万一朝廷某天对他的掌控不到位,那便是一场灾难。
军人拥兵自立,在大胤王朝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作为士大夫阶层出身的杨定国,如果真遇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会坚决给予打击,毫不留情。
“茂生,你见到赵暮云,传达我的军令,他有何反应?或者说,他提出什么要求?”
杨定国急忙问道。
“回大人,赵暮云拿下夏州,俘虏上万叛军,粮草极度欠缺。他希望大人能及时调拨军饷和粮草给他。”
拿了钱,自然要替人说话。
谢茂生当即向杨定国说明赵暮云强烈要求朝廷给他军饷和粮草。
“他和裴伦不是不需要朝廷给他们粮草和军饷吗?”
杨定国一愣。
裴伦与朝廷达成共识。
河东道不要朝廷的钱粮,河东道自己搞盐养兵马。
而河东道的细盐除了卖给鞑子血赚之外,不许销往京城以东、以南的区域。
“赵校尉说夏州叛军的存粮不多,饥民遍地,他得拿出大量的钱粮安民。而且在收复夏州战斗中,士兵的伤亡也很大,抚恤金严重不足。”
谢茂生眼不眨心不跳,娓娓道来。
“我不信他没有钱粮。”杨定国皱起眉头。
“大人,你不给他钱粮,那如何奖赏他呢?要是一点都不表示,赵校尉麾下的将士将来只知道赵暮云,而不知道朝廷了!”
谢茂生劝道,“更何况,赵暮云立了如此大功,他没有向朝廷递表,而是向大人您来汇报,我看他不贪收复夏州全功,要将其分润于我们啊!”
“嗯,谢先生言之有理!”听到谢茂生的话后,杨定国点点头。
毕竟攻克李金刚老巢和打败李金刚相比,功劳也不遑多让。
并且先拿下了夏州,对李金刚的影响不是一点半点。
这位杨定国获得全胜,又平添一个重要的要素。
“那就给赵暮云调拨三千两白银,三万石粮草吧!”
“此事我交给军需官去做,茂生,你既然回来了,那就一起参赞此次大战方略。”
谢茂生心头不禁叹息一声,杨尚书的格局似乎太小了一些。
人家赵暮云主动出兵收复夏州,还释放善意,分润功劳,而杨尚书却如此小气巴拉,就给这么一点东西,打发要饭一样。
不过,他帮赵暮云说话,也只能到此为止。
要是说得太多,估计有其他嫌疑的了。
“赵大人,对不住了!”
......
随即,杨定国的幕僚参军准备合议的所需,纷纷忙碌起来。
侍卫们也是飞奔而去,给各营将领下达通知。
不一会,各营的将佐们纷纷赶来。
杨定国的大帐之中,很快挤满了人。
李成化、京师五营的领军都尉,副都尉、司马、参军以及杨定国的随行幕僚,悉数到齐。
朝廷派来的监军太监、御史台的随军御史也在一旁静候。
这也是杨定国来到蒲塬之后十五天来召开的第三次全体将校军事会议。
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杨定国要解除对峙状态,主动进攻叛军了。
他看着济济一堂的大胤将军们,清了清嗓子,然后请出了尚方宝剑,平贼铁卷,督师将令。
“诸位将军!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金刚的部将侯宗敏已死,其余张洪、李胜、王利等叛将被擒,夏州已经收复了!”
什么!
杨定国话音刚落,大帐之中顿时嗡嗡一片,人人脸上震惊之色。
看到众人的激烈反应,杨定国很是满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之前大家都在抱怨本督为何在这里集结兵马后却按兵不动,其实本督从京城出发之日,就暗中派使者责令平虏校尉赵暮云偷袭夏州!”
杨定国缓缓说道,“赵校尉不愧是屡破鞑子的将星,没有让本督失望。”
“尚书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啊!”
“没想到尚书大人早已有安排,是我等目光短浅了。”
“尚书大人用兵如神,我等钦佩万分。”
“......”
恭维之声起此彼伏,说得杨定国心中一个舒服。
他等众人议论一阵以后,才伸出双手虚压,示意大家安静。
待帐内鸦雀无声后,杨定国才出声道:
“如今夏州收复,麟州的叛军也是惶恐不安,正是我们与李金刚发起决战的好时机!”
“诸将听令!”
众人顿时脸上一凛,挺直腰杆。
“李将军,你率龙骧营,虎卫营进攻李金刚大营正面!”
“邱都尉,你率鹰扬营进攻左翼;毛都尉,你率飞熊营进攻右翼;左都尉,你率豹韬营守卫中军!”
“陇右道、剑南道、以及裴伦三军在李金刚的西、南、北三个方向拦截逃窜出来的叛军。”
“其余各部,各司其职。”
“这一次,本官要以雷霆扫穴之势,一战定乾坤,平定叛乱,为陛下分忧。”
“望诸位齐心协力,奋勇杀敌。若有懈怠畏战者,斩!”
“陈公公与方御史共同监督。”
杨定国目光灼灼,扫视着大营中的一众将领,掷地有声。
随即谢茂生等幕僚将令牌盒递给杨定国。
李成化和邱、毛、左等都尉当即上前领命。
不一会,蒲塬的大胤军营,如同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一队队士兵从大营中开拔,向西而去。
旗帜招展,刀枪如林,马如龙。
大胤帝国最强的京师五营,涵盖长枪兵、刀盾兵、弓弩兵、骑兵等各兵种。
先是李成化与邱、毛两都尉分成了三路浩浩荡荡大军,左右相隔五里,齐头并进。
接着就是在左都尉的豹韬营保护下的杨定国中军,紧随李成化的两万人后面,相隔一里。
五万人一起进军开拔行动,气势如虹。
而留在蒲塬大营的,便是近六万多人的辅兵杂兵,以及辎重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