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
“谁说,我们没有粮食?”
扶苏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让张苍刚从软塌上撑起来的半个身子又瘫了回去,他瞪大了眼睛,看着一脸淡然的扶苏,又扭头看看旁边同样错愕的苏齐,感觉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
“殿下,您就别卖关子了!我这算盘珠子都快盘出火星子了,府里那点存粮,就是把老鼠的口粮都算上,也撑不过三天!您这五日之约,这不是……这不是拿自个儿的太子之位开玩笑嘛!”张苍哀嚎道,他觉得自己的头发又掉了好几根。
苏齐也收起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样,皱眉道:“殿下,咱们金源商会在关中的粮食,确实都在前几日被那股神秘的买家一扫而光。现在从外地调粮,最快的也要七八天才能到。这五天,就是个死局。”
“谁说我们的粮食,一定要在关中?”扶苏笑了。“我已经和父皇商议,朔方暂时不缺粮了,让盐引换粮的商人,先来咸阳!我已派黑冰台传出密令。现在,第一批十万石粮食,正日夜兼程,向咸阳而来。算算时间,最多五日,便可抵达。”
苏齐和张苍彻底呆住了。
他们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一个词:震撼。
釜底抽薪?不,自家这位太子殿下,玩的是瞒天过海,暗度陈仓!
“我的天……”张苍捂着心口,感觉自己需要一颗速效救心丸,“殿下,您……您这是什么时候布的局?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合着就我一个是真着急上火的?”
扶苏拍了拍他的肩膀:“府长之才,在算,不在谋。让你知晓,你这几天便不会如此真情实感地替我着急,戏就演得不真了。”
张苍张了张嘴,最后憋出一句:“殿下,您学坏了。”
苏齐却是抚掌大笑:“妙!实在是妙!如此一来,我们在朝堂上立下军令状,就不是什么冲动之举,而是一个巨大的诱饵!一个让敌人以为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从而放心大胆地将所有赌注都押上来的诱饵!”
扶苏点了点头,眼中寒光闪烁:“没错。我要的,不只是平抑粮价。我要借此机会,将这些魑魅魍魉,一并斩断!”
他转向苏齐:“苏先生,该我们出招了。”
当天下午,东宫门口,人头攒动。
一张新写就的巨大告示,被贴在了宫墙上,
“奉太子令:体恤民艰,为国分忧。即日起,东宫开仓,平价售粮。凡我大秦子民,凭户籍文书,皆可以十钱一斗之价,购米一斗。售完即止,童叟无欺!”
告示一出,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喧哗。
“十钱一斗?我没看错吧?外面都涨到二十钱了!太子府卖十钱?”
“假的吧!哪有这么好的事?肯定是做做样子,让我们看看就完了。”
“太子仁善!定是拿东宫的口粮来给我等黔首食用!”
怀疑、观望、感激的情绪,在人群中弥漫。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
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了不远处,公子胡亥在几名侍从的簇拥下走了下来。他没有靠近,只是远远地望着东宫门口的闹剧,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与他同行的,还有御史中丞韩谈等几位官员。
“呵呵,胡亥公子您瞧,”韩谈捋着山羊胡,
“太子殿下这是黔驴技穷了。演这么一出戏,是想收买人心吗?可惜啊,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真金白银的粮食,谁会信他?”
胡亥懒洋洋地笑道:“我大哥一向仁德,不到黄河心不死。由他去吧,咱们就当看个乐子。等五日之后,看他如何对父皇交代。”
就在众人人心浮动,甚至有人准备转身离开之际。
“吱呀——”
东宫那沉重的侧门,缓缓打开了。
几名身穿劲装的东宫卫士,推着一辆辆装满了麻袋的板车,从门内鱼贯而出。
为首的一名管事声如洪钟。
“太子有令!开仓放粮!”
卫士们动作麻利地解开麻袋,金黄的粟米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人群瞬间安静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死死地盯着那些米山,喉头不自觉地上下滚动。
是真的!
真的是粮食!
“现在!凭户籍文书上前!排队购买!每人限购一斗!不许多占!”
管事一声令下,人群炸开了锅。
“是真的!快排队!”
“让我先!我家里已经两天没开火了!”
“别挤!别挤!都听太子府的安排!”
混乱只持续了片刻,在那些身形彪悍的卫士维持下,一条长龙迅速在东宫门口排了起来。
第一个买到米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她颤抖着手,将十枚铜钱递过去,换来了一斗沉甸甸的粟米。她不敢相信,抓起一把米放进嘴里,用力地咀嚼着,感受着那份真实。
“呜……”老人突然放声大哭,她跪倒在地,冲着东宫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这一跪,这一哭,像是点燃了引线。
人群的情绪被彻底引爆,长长的队伍里,无数人眼眶泛红。他们排的不是队,是活下去的希望!
远处的马车旁,胡亥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韩谈的山羊胡被他自己下意识地揪掉了好几根,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这……这怎么可能?他哪来这么多粮食?”
扶苏此刻正站在东宫的角楼上,身旁的王潇潇亲手为他披上一件披风。他静静地看着下方那条望不到头的长龙,看着那些百姓脸上从绝望到狂喜的表情,心中五味杂陈。
这就是他要守护的万民。
“殿下,”一名内侍匆匆来报,“今日准备的三百石米,已经全部售罄。外面还有很多人没有买到。”
“嗯。”扶苏点了点头,“传令下去,明日继续。还是三百石。”
内侍退下后,他又发布了第二道命令:“让苏先生准备好的那些人,可以开始行动了。”
夜幕降临,东宫门口的喧闹渐渐散去,但整个咸阳城却因为这三百石平价米,彻底沸腾了。
然而,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了。
东宫卖米的消息,非但没能让市场上的粮价降下来,反而像是火上浇油。当晚,黑市上的米价,从二十钱一斗,直接飙升到了二十二钱!
那些囤粮的商贾,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反而变得更加疯狂。在他们看来,扶苏这三百石米,不过是杯水车薪,是最后的挣扎。这是在告诉他们,太子真的没粮了,只能靠这种方式来拖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