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真感情,还得是人家刘浩和张再庆。
哥俩真就是纯粹的对脾气,看的马晓玲都直撇嘴,也不知道心里吃醋了没。
不过马晓玲倒也不会被冷落,有二丫儿张芳芳在呢,别瞅这小丫头想她嫂子也想的够呛,可家里来且了,人家二丫儿也得先忙着招呼且不是。
刘浩和马晓玲就这么热热闹闹的搁靠山屯住下了。
虽说是猫冬,俩人也不会无聊。
单就是赵铁柱家里头那热闹劲,马晓玲都有点乐不思蜀了。
转眼到了赶场的日子,往年这个时候,各个屯子的知情都往场部跑,各个村寨的车把式则忙着创收。
今年略显冷清,各个知青点的人走了一多半,甚至有点屯子,知青点直接就没人了。
最迟明年,知青们回城的政策彻底放开,只要乐意,全都能回家。
入冬之后,靠山屯知青点就剩下周红婷自己了,平日里那个冷清,当真不足为外人道。
一个人孤单就算了,关键是真就不安全。
林彩英去沈阳之前,就给周红婷交代了,让她回家探亲一趟,过完年天暖和再回来。
周红婷自然从善如流。
她一个姑娘家的,独自一个住在知青点,哪怕平时虎妞她们几个时不时过来跟她作伴,也备不住有人惦记。
也就是靠山屯有老支书坐镇,没村癞子滋生的空间,但凡换到南沟屯子,指不定早就出事了。
周红婷一直没办回城手续,是跟林彩英商量之后的决定。
正经来说,这姑娘各方面都没啥大问题,在国家已经放开政策的眼下,但凡打申请,通过的概率极大。
之所以一直拖着,还是回城之后安排不了工作。
大批知情回城,让各个城市的岗位更加稀缺,甚至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周红婷能够在靠山屯跟着侍弄草药啥的,多少赚点,肯定比回城吃家里强。
只不过,这种情况肯定是不符合眼下大部分人的价值观的。
她父母提起来,也是抹眼泪,可周红婷自己,在回到杭城之后,亲眼见到了许多无法安排工作的知青们生活的有多窘迫之后,反倒是产生了长期跟着林彩英种植草药、捣鼓药膏之类营生的想法。
周红婷偷偷算过一笔账,即便是她运气好,回到杭城之后能够安排工作,每个月正常开支,也就是三十多块。
这还是老工人,刚上班的,还拿不了这么多工资。
各种吃喝开销刨去,还能剩下多少?
更何况,工作是那么好安排的?
哪怕真就是人人有份呢,这么多回城的知情,大家不得排队慢慢等吗?
轮到自己的时候,天知道已经等多久了。
反倒是跟着林彩英,在靠山屯折腾药膏,也就是小半年的时间,中间还被人举报过,严重影响了收益,就这,周红婷陆陆续续往家里寄了一百二十块钱和百十斤全国粮票了!
要知道,这还是草药今年刚开始尝试,压根就没有收益。
要是种植药材的事情也办成了,哪怕是参与的人多,分到个人手里,也不比上班赚的工资少!
当然,稳定性和各种福利这一块,周红婷没法考虑。
但这玩意咋说呢,她考虑,就能有吗?
反倒是,她在靠山屯做的一切,并不一定非得需要知青的身份。
把回城的手续办了,然后人依然留在靠山屯,继续跟着一帮姐妹们种药材做药膏,未尝不是一条活命的路子啊。
杭城这边,真的能安排工作,再回来也不晚。
说到底,即便是周红婷自己,也是希望能够在家里有份正式的工作的。
毕竟哪怕在后世,大部分人的观念,能在杭城有个安稳的正式工作,也比在东北乡下屯子里做小生意强。
更何况是眼下这个年代呢?
可惜,世间哪有事事皆顺自己心意的?
周红婷的父母最终被说服了,一家子人放下心事,倒也轻轻松松过了个年。
只等着年后周红婷返回靠山屯,继续自己种药材做药膏的事业。
只不过,父母脸上的笑容有多少真多少假,谁也说不清,只剩下暗暗心酸。
还是自己老两口没本事,没法给姑娘安排个工作,眼瞅着同龄人都忙活着说媒找对象了,而自家的大女儿还得回东北继续插队。
身处杭城,周红婷的父母打听消息的渠道更加方便。
自然清楚国家的政策,也明白知青们回城是大势所趋。
可总要吃饭,总要生活吧。
心中总是愧疚的,尤其是周红婷的亲事。
老两口晚上的时候,也暗自琢磨过。
红婷的模样真就不比旁人差,哪怕没工作留在杭城,未必就找不到一个有工作的丈夫。
可狭小的屋内,连给女儿支张床的地方都没有……
母亲略略从侧面提了一嘴亲事,周红婷虽然嗔怪,好似害羞,可作为过来人,她母亲敏锐的察觉到,这姑娘怕不是在东北那边有了对象吧?
少女情怀,单纯的害羞不乐意提起自己的婚事,和别人提起,心底瞬间就想起某人,不论是表情还是态度,终究是不同的。
母亲长叹,却也无能为力,甚至不敢开口劝说。
且先这么糊涂着吧,未必不是一门好亲事,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到了赶场这天,张红旗一帮人早早起来,去生产队借了马拉大车,直奔县城。
原本好些人以为,今年知青少,怕是要比往年冷清。
可真到了场部附近,就会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
知青比往年自然少了,可场部周围却比往年还热闹。
咋说呢,消费能力得到了释放,周边的乡亲来来赶场,用自家的东西换点粮票啥的,更胆大了。
也没啥人管,往年戴着红箍来回巡逻的年轻人,都少了很多。
建设兵团改制后的第一个春节,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改变,已经悄悄发生。
走在人群里的张红旗,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或许过完年,就能见到那些天南海北赶过来专程跑木材指标的老客们。
真正让东北这片土地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机会,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