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太太突然喊住梁红英:她赶紧停住脚步,疑惑地回转身。四太太笑着说道:“孩子,你可别太冲动,要知道保全自己要紧,我的意思你明白吧?”梁红英皱起眉头,心里琢磨着,如果有人对父亲不利,难道我也要畏手畏脚,只考虑自己吗?她虽心存疑虑,但还是点了点头,嗯了一声,便急忙转身离开。她担心父亲到了之后会遇到危险,一边走一边在想,四太太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让我出头,这与我的理想和信念完全相悖啊。
刚到门口,她就看到外边聚集了不少人,还有人在扔石块和酒瓶子,大门到现在都没来得及关上。事情没处理清楚,关上大门又怎么解决问题呢?曹正平看着眼前的一切,气得说不出话来,用手指着那些人:“你……你……你们……”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梁红英一看这情况,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受了谁的鼓动来闹事的,甚至还有纯粹起哄的。她心想,必须马上把这些人赶开,不能再让他们聚集曹家门口胡闹了。于是,她走过去先告诉父亲:“父亲!你先和小丁躲远一些,让我想办法解决。”曹正平见梁红英过来了,心里稍微踏实了些,但还是很担心,就算梁红英有两下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那些人毫不退缩,一个劲地进攻。曹老爷问梁红英:“女儿呀,你有什么办法吗?”梁红英见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让父亲受伤,石头扔过来砸到身上可不得了,父亲年纪大了,万一受点伤,可不得了。所以,她首先想先把父亲劝回去,至于怎么把这些人赶退,她还没有特别巧妙的办法,无非是想找个东西挡着身体直接冲出去,冲到他们人群之中和他们理论。可她也觉得这么做,和对方就会爆发激烈的冲突,这不是上上策。
此时,已是傍晚,估计他们也折腾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撤退,总不能整晚上在曹家门前闹吧。所以梁红英告诉父亲:“父亲,您先回避一下,这件事情交给我就行了。”曹正平再次问她:“孩子,你有什么办法呀?你可别被石头砸到。”梁红英知道父亲不放心,担忧自己受伤,这一点让她很感动,父亲对自己的好是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为了让父亲放心,她故意说道:“我早就想好办法了,会巧妙地化解这场闹剧。小丁,你快领我父亲离开这里。”说完,她就帮着小丁推走了曹老爷。
曹老爷一离开,周围还有几个下人在观望。梁红英一看有几个主要人不在,就来了气,问其中一个下人:“金大山呢?还有张二虎、成黑牛、王小成他们几个都去了哪里?平时在府里咋咋呼呼的,到府里有事儿了,怎么不见他们人影?”一个下人上前,支支吾吾地说:“他们喝多了,还在屋子里睡觉呢。中午他们到外边酒馆里喝的酒,我们去叫了两回,都叫不醒。”梁红英一听,怒火中烧:“这群狗奴才真该死,用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帮不上忙,拿着曹家的月钱,等于是在吃白食。在下人面前耀武扬威都有他们,关键需要他们出头露面的时候,他们却掉链子。”旁边一个小伙子劝她:“小姐,你也别出去,让他们扔吧,偌大的曹家,他们也扔不了多远,谁出去谁不挨砸呢,刚才那老尚脑袋都砸破了,他也想说几句好话,别让他们扔了,可是那些人不听,这群人跟疯了似的,也不知道曹家怎么得罪他们了,真是刁民难劝呀。”
梁红英听着这个小哥说话,知道人家也是一片好意,不好意思回绝,就说:“我看看吧,我也不会傻乎乎的让他们直接往我身上扔,但是咱们总得把他们劝走吧!虽说晚上他们自己也能走,可是咱们得了解了解情况啊,到底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进攻咱们曹家,咱们哪里得罪他们了?”几个小伙子都点头表示赞同。
突然,一个小伙子站出来说:“我们可以从后门出去,绕到他们的身后,趁他们不注意抓两个问问情况,然后再劝他们离开。”小伙子一提醒,梁红英想起来了:“对呀,曹家还有一个后门,虽然离着这儿有一段距离,但是可以绕出去。再说了,要想从别的地方出去,还有那段矮墙,我和小丁已经翻过一次了,那也是个好出口,而且离着近。”想到这里,她马上就带了两个下人,告知:“跟我来,我知道一个地方。”就朝着上次他们跳墙那个地方去了。
这次又要经过那个小黑屋子,走到那儿的时候,依然还有两个下人在那里守着。梁红英问他们:“里边那个土匪什么情况?”那家丁说:“我……我……我去看看。”说完便跑到小黑屋前看情况。不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坏了,坏了,小屋子里没人了,那个家伙跑了。”梁红英一听,惊得“啊”了一声,她赶紧走过去看情况,可不是吗?门锁撬开了,绑住他的绳子被割断了,人真的跑了。梁红英问:“一直绑着他,他怎么吃饭?”小伙子说:“吃饭的时候我们给他解开,但是脚绑着,等吃完了继续把他绑上。”
梁红英一听,看这情况就知道有人从外部进去把他救了。她心想,是谁呢?谁可能会救他呢?想来想去,除非是二太太,因为这个土匪和二太太有牵连。同时,梁红英也想到那张纸现在还在大太太手中,如果二太太知道和她联络的人被绑起来了,身上那张纸还给收走了,二太太会不会狗急跳墙呢?梁红英真有点担心父亲的安危,同时她也觉得,府里的几个太太都有危险,就是不知道这个二太太敢不敢下毒手了。就这样,她找了一盏马灯,因为天色已经黯淡下来了,必须要照明。他们几个人翻过墙,朝着大门的方向赶去。
要把这些人赶散,还得绕到他们背后,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梁红英和这两个家丁,很顺利就摸到了他们身后。
看这些人,虽然到了傍晚,天已经黑下来了,可他们还是不肯走。这时候,她看到人群后面有个人正在鼓动大家:“扔扔扔……谁扔得准,我就给谁打赏!见到他们曹家的人,就往他们身上砸!”
梁红英一听,这是谁呀?声音有点熟,她悄悄靠近这个人,只见对方用毡帽遮着脸,显然不想让别人看到他的长相。这顶破毡帽拉得很低,帽檐上有个洞,刚好能露出眼睛,嘴巴以上的部分被挡住,根本分不清是谁。
可那人一回头看到梁红英,像是受了惊吓,倒退了两步。梁红英想拉住他看个究竟,这小子却撒腿就跑。有个家丁主动追了上去——原来,就是这个罪魁祸首在煽风点火。
有人去追,梁红英便没再管,一心想先把这些人赶开。足足有几百号人围在曹家大门外,不过大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真正往院里扔东西的也就十几个人。
梁红英走上前拨开人群,见一个小子正往院里扔酒瓶子,她脚边堆着一大堆,看样子是有人专门运过来的。她一把揪住那小子的后脖领,猛地往后一带,就把人拽倒了,接着拖着他往外走。
那小子冷不防被这么一拽,四脚八叉地仰天倒着,手脚乱蹬乱抓,一个劲地喊:“谁?谁拽我?”
梁红英不给她喘息的机会,一口气把他拽到人群后面,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先把他的胳膊扭住,让家丁死死扣住,自己则正面打量起这个人。一看就知道是卧龙镇的本地人,她质问道:“你们在这里闹什么?我们曹家哪里得罪你们了?”
那小子梗着脖子,急匆匆地说:“曹家没一个好人!抓我干什么?我们这是在伸张正义,为全体卧龙镇的乡亲们鸣不平!”
梁红英一听,对方说得倒是理直气壮,可她心里纳闷,追问道:“你往我们曹家扔酒瓶子、扔石头,这就是伸张正义?有本事你去小日本那儿扔石头,砸他们的馆子去!镇长家就是军营,你扔炸弹把他们全炸了啊!跑到曹家来扔,算什么英雄?曹家得罪你了吗?”
这小子还不服气,“哼”了一声说:“你们曹家就是好人吗?我们是不敢去日本军营扔,可我们也没给日本鬼子送酒送猪啊!你们明着支持日本鬼子,支持他们侵略中国,支持他们祸害咱们卧龙镇的老百姓!你们曹家就是咱们卧龙镇的公敌!”
这小伙子越说越激动,嗓门也越来越大。在他的叫喊声中,许多乡亲围了过来。有的认识梁红英,知道她是曹家的人;不认识的,刚才听了小伙子的话,也纷纷议论起来,交头接耳,用手指着梁红英,说:“你们曹家还不该扔吗?办了这种没良心的事儿,丢尽了卧龙镇人的脸!我们就算没胆量,倒还有点骨气,宁可站着死,也不能趴着活!瞧瞧你们曹家,这么多年的声誉,真是毁于一旦呀!你们干这种卖国求荣的事儿,太让人不齿了!”
梁红英心想,问题终于来了,果然还是露馅了——他们就是为了给日本人送酒送猪这件事儿,来找曹家的麻烦。可那根本就不是曹家的人干的,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她必须澄清。
常说人多声势大,梁红英和家丁被他们围住后,就跟待宰的羔羊差不多。这么多不知情的老百姓围过来,搞得他们十分被动。大门那边,扔酒瓶子、扔石头的也没停。
过了一会儿,那个去追蒙面人的家丁也回来了,没能追上。他喘着粗气拨开人群,向梁红英汇报。梁红英说:“算了,先解决眼前的麻烦吧!”
她转向乡亲们问道:“你们谁亲眼见到了?”
人群中不少人拍着胸脯说:“我亲眼看到了!打着横幅,酒坛子上还贴着你们曹家酒的牌子,这还有错吗?”
“我们多数人都看到了!”大伙异口同声地附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