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听闻被指鼓动劳工造反,顿时气得跳起脚来,涨红了脸,声嘶力竭地大骂道:“到底是谁如此卑鄙,竟使出这等栽赃陷害的下作手段!
请燕王殿下一定要明察秋毫啊,小王向来忠心耿耿,从来就没有鼓动劳工造反之举啊!
这简直就是莫须有的罪名,是有人蓄意要置小王于死地!”
朱慈烺见状,赶忙在一旁帮腔道:“燕王啊,郑王早就被早早地叫到宫里来了,即便他真有谋反之心,此刻也没那个实力啊!
咱们可千万不能自乱阵脚,别被那些居心叵测的坏人钻了空子。
您可得冷静思量,切莫被不实之言误导啊!”
郑王连连点头,紧接着又连声喊道:“是啊是啊,小王走后,皇陵最大的官便是礼部侍郎张朝运,这人可是老资格的浙党成员。
燕王您在南京之时,大力打击浙党,想必他早就对您怀恨在心,说不定就是他在背后搞鬼,故意陷害小王,以此来扰乱局势,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啊……”
凌卫明听着郑王滔滔不绝的辩解,心中愈发不耐烦,只见他猛地拿起酒杯,重重地敲起桌子,发出“砰砰”的巨响,
大声呵斥道:“郑王!休要再东拉西扯,强词夺理了!今日之事,种种迹象表明,无论如何你也脱不了干系!
待本王平了劳工之乱,回头再来好好收拾你……你且先给本王安分些!”
凌志见父王如此决断,当下毫不犹豫地跪下,
一脸坚毅地说道:“父王。儿臣愿带兵五百,以儿臣之勇,不出一个时辰,定能将这劳工之乱彻底平定!父王尽管放心将此事交予儿臣。”
凌卫明看着儿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温和地说道:“我儿勇武,为父自然知晓。但今日你还有更为重要的用处,所以这平叛之事,就不要去了。”
王猛见此机会难得,心中一动,赶紧“扑通”一声跪下,
抱拳说道:“殿下,末将不才,只需带兵三百,即可平定此次叛乱。末将愿为殿下分忧,定不辱使命!”
凌卫明听后,摆了摆手,说道:“王猛,你身负警卫重任,负责本宫安全,不宜轻易离开。
传本王令!命勇卫营黄得功即刻带部下前往平叛,若能取胜,本王定当加倍赏赐!让他们即刻前往武库领取装备去吧!”
王猛一听,面露担忧之色,急忙说道:“殿下,在皇城里给外兵发放枪械,此事极为不妥啊!
万一出现什么意外状况,局面恐难以控制,还望殿下三思啊!”
凌卫明却心意已决,袖子用力一甩,斩钉截铁地说道:“无需多言,执行便是!”
王猛无奈,只得遵令,随即安排士兵前去传令。
这场小插曲过后,本应影响席间气氛,可不知是众人有意还是无意,竟也没有太过在意,君臣之间继续佯装欢庆。
凌卫明满心期待,刚想与小皇帝谈论那件关乎重大的事情。
朱慈烺却像是早有准备,赶忙以众人还未尽兴为理由,满脸堆笑地搪塞过去,随后迫不及待地叫来南曲班子,又从宫外找来一些歌姬。
只见这些歌姬虽有几分姿色,但穿着打扮略显寒酸,在这富丽堂皇的宫殿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众人见此情景,心中不禁对凌卫明颇为埋怨。
堂堂一国之君,举办如此重要的宴会,连看个像样的舞蹈都要从宫外找来这些寒酸的歌姬,实在是有失体统。
凌卫明坐在那里,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暖洋洋的,困意阵阵袭来,只想打瞌睡。
但他心中强撑着,暗自思忖:待这曲子舞罢,若是小皇帝还不主动聊正事,以后就再也不会给他机会了,自己也无需再这般忍耐。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这略显尴尬的氛围之中时,突然又有士兵匆忙来报,
神色慌张地说道:“启禀殿下,宫外不知从何处冒出一帮匪徒,正在纵火杀人,规模不小,而且其中竟有宗室子弟在喧闹起哄,
顺天府的官兵根本无法禁止,特向咱们警卫团求援!”
众人听闻,顿时哑然,脸上纷纷露出惊愕之色,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凌卫明,仿佛在等待他的决断。
凌卫明着实被这接二连三的事情闹得心烦意乱,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怒目圆睁,
大声吼道:“王猛!即刻带兵前去弹压,但凡有拘捕反抗者,无需多言,当街处决!
若查明有宗室参与其中,一律灭门,绝不姑息!”
王猛一听,心中大喜,早就渴望有这样大显身手的机会,当即领命,迅速领兵而去。
这下,席间再无人敢发出半点喧闹之声,众人都被凌卫明的雷霆之怒震慑住了,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而压抑。
凌卫明缓缓起身,由于之前的种种烦心事,加上困意,身子略感沉重,但他依旧强打精神,上前几步,逼近朱慈烺,
毫不客气地逼迫道:“皇上,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要交代臣了?若是没有,臣年事已高,实在精力有限,就请允许臣告退了!”
朱慈烺看着凌卫明那咄咄逼人的模样,心中满是恐惧,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赶忙安抚道:“燕王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这就谈,这就谈。”
说罢,一旁的太监会意,赶忙起身,清了清嗓子,作为皇帝代表,
神色庄重地向众人宣布圣旨:“燕王代理国事日久,功勋卓着,功盖千秋。
朕自登基以来,于大明毫无寸功可言,反而虚耗大量钱粮,实感愧疚。
今日深思熟虑之后,欲将社稷托付与燕王,如此这般,于大明江山,于天下百姓,可谓百益而无一害。”
众臣们其实心里也都清楚,这天早晚要来,所以听到这圣旨,倒也没那么惊慌失措,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凌卫明按照惯例表演那三辞三让的戏码。
凌卫明听后,倒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一屁股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
看着太监说道:“皇上有什么条件吧,尽管说。本王也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总不能白占你便宜不是!”
太监微微颔首,继续念道:“新皇登基之后,乞求能给故帝封爵赐田,让朱家子孙永保富贵。每年给予的银两,应不低于五百万两。”
凌卫明一听,眉头瞬间皱了起来,毫不留情地说道:“最多三百万,多了免谈!至于爵位嘛,就封个莱阳公,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