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稷正思忖着,见李国助目光淡淡扫过来,才倏然收回心神,连忙拱手道:
“在下礼曹参判李景稷,”
他侧身抬手,依次介绍身侧同僚,指尖起落间透着朝廷官员的规整,
“司宪府大司宪金庆征,承政院注书黄昭,刑曹参判梁梦麟,兵曹佐郎高忠元,户曹正郎夫仁杰。”
他收回手,再次向李国助拱手,语气平稳中带着几分审慎,
“我等奉国王殿下之命而来,叨扰了。”
李国助一怔,李景稷汉语之纯正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久闻永明镇在东海颇有气象,杨先生掌户籍钱粮,想必对济州的水土也有些见识了?”
黄昭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意,眼神却在快速传递着只有彼此能懂的信息,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几分熟人间的默契。
“黄大人谬赞,刚到半月,还在看地形,倒是济州的海鱼鲜得很,比登莱的更嫩些。”
杨天生脸上露出得体的微笑,眼底却飞快地掠过一丝了然,拱手的幅度不大不小,透着江湖历练出的圆滑。
这两个老熟人互相装作不认识,倒在那里寒暄上了。
“永明镇与朝鲜仅有一江之隔,承蒙贵国照应,敢问光海君殿下近来安否?”
李国助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却带着刻意为之的关切,仿佛真的对朝鲜国王的近况十分上心。
“李将军有所不知,我国已于三月十四换了国王,如今是绫阳君殿下在位。”
李景稷脸上的笑容淡了三分,眼神微微一沉,正了正衣襟,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与紧张。
“绫阳君殿下?”
李国助眼睛微睁,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
“据我所知,光海君今年不过四十有八,正值春秋鼎盛,为何要传位于绫阳君呢?”
他眉头微挑,眼神却锐利如鹰,紧紧盯着李景稷,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些什么。
“李将军有所不知,这变动就在上月。”
李景稷语气中带着几分痛心疾首,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目光扫过远处的海面,似在回避什么,
“三月十二那日,绫阳君正是在汉城众臣拥戴下即位的。”
“光海君在位十年,近来行事越发乖张。”
“去年冬月起,就有流言说他私通建奴,连大明派来的使者都敢怠慢。”
“到了三月,汉城里的勋贵们实在按捺不住,夜里开了西大门迎绫阳君入城,这才换了新君。”
“距今日才半月有余——想来绫阳君还没来得及请求大明的册封吧?”
李国助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目光紧紧锁在李景稷脸上,观察着他的反应,仿佛笃定这句话会击中对方的要害。
李景稷脸色微沉,语气也带上了几分严肃与不满,眼神中充满了质问,仿佛终于按捺不住积压的情绪:
“李将军宣称永明镇为大明边镇,既要借济州之地为抗金据点,为何不先遣人禀明我国国王,反倒先强占了济州城?”
“济州乃朝鲜疆土,这般举动,未免让人心生疑窦。”
“光海君首鼠两端,在大明与建奴之间摇摆不定,我也是怕直接提出请求,得不到批准,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李国助神色坦然,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自己的举动全是出于无奈的权宜之计,
“永明镇远离建奴腹地,只能防备建奴劫掠东海女真,无法向东江镇那样随时威胁建奴腹地。”
“我们只想借用济州岛一隅之地,做个中转据点,方便支援东江镇。”
他语气平静,眼神却带着几分客观的分析意味,仿佛在陈述一个不争的事实,试图让对方理解自己的处境,
“倒是绫阳君殿下新即位,不知对建奴、对天朝,是什么态度?”
“绫阳君殿下向来恭顺天朝,抗金之心,比谁都恳切。”
李景稷语气沉了沉,带着几分谨守“华夷之辩”的郑重,
“光海君失德,亲近蛮夷,早已不是我朝鲜之主,李将军尽可放心。”
“既如此,倒是我等孟浪了。”杨天生在旁插了句,声音平和。
“都是为了抗金,说不上孟浪。”
黄昭适时笑了笑,话锋一转,
“只是我等从汉城赶来,路上走了半月,确实有些乏了……”
“是在下考虑不周。”
李国助立刻接话,侧身让出通往城门的路,
“诸位大人长途跋涉,海风又烈,城外不是说话的地方。”
“我已让人在城里备了些茶水点心,还有永明镇带来的橡子酒,虽不比汉城的佳酿,倒也解乏。”
“先进城歇息,有话慢慢说,如何?”
李景稷看了眼金庆征,见他只是低头往纸上写着什么,便拱手道:
“既蒙盛情,敢不从命。”
两队人顺着城门洞往里走时,风从城墙垛口钻进来,吹得李景稷的官帽翅微微晃动。
没人再多说什么,可青石板路上的脚步声里,却像掺了些看不见的钩子。
你勾着我的身份,我吊着你的底气,都在等对方先露破绽。
……
酒席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李景稷就以舟车劳顿,想去休息为由,领着六名朝鲜使者离席了。
就连崔淀、金梦瑞、朴宗庆三人也借故跟着李景稷他们走了。
席间,众人只是聊了些闲话,行了会酒令,并没有多聊租借济州岛的事,只是约定明天开始谈判。
所以李国助猜测,六名朝鲜使者未必就是去休息了,多半还是去商议明天的谈判事宜了。
既然客人都离席了,酒席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李国助便召集所有人也去商议明天谈判的事了。
黄昭在席间借着醉酒的名义,趁搂着李国助敬酒之时,偷偷塞给了他一个纸卷。
到了密会之处,李国助先是展开黄昭给他的纸卷,却是一封书信。
他快速看了一下内容,文笔古朴,言辞恳切,
先是介绍了除自己之外的,五位朝鲜使者的情况,给出了如何在谈判中对付他们的建议。
然后又剖析利害,劝李国助不要动强占济州全岛的心思,暂且租借一隅之地即可。
看完后,李国助便把信交给其他人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