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山转头怒目圆睁地盯着裴靖泽开骂道:“裴书记,你的工作是怎么干的!连祖国的花朵的日常求学环境都保障不了,你怎么好意思去高谈阔论高质量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教育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坚实、最廉价的国防,现在却被布波县搞成这个样子,宋书山怎么能不生气、不心寒。
裴靖泽深吸一口气检讨道:“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是我,当初我只考虑到如何去留住人、吸引人,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民生保障工作。我代表布波县委向市政府做出深刻检讨!”
“但是宋副市长,这里的情况还不是最严重的,你想一想,连县城都是如此,那些偏远的乡镇又会是怎么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布波县的确拉来了很多投资,也吸引和留下了很多人才,但是我们的投资还没有见效,那些企业还没有投产经营,没有税收的布波县财政仍然穷得可以让人笑掉大牙。没有钱,我拿什么来改善环境、解决当前的问题和困难?”
宋书山又一次沉默了,他知道裴靖泽说的都是实话,布波县的财政确实无法支撑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裴靖泽才会请他来布波县调研指导工作。
没办法,谁让他是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呢?解决这些问题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但解决好这些问题可就是他的耀眼政绩!
“你的想法是什么?”宋书山直接问道。从他问出这句话开始,他和裴靖泽的身份完成了转换。
宋书山变成了代表市政府来解决问题的人,而裴靖泽则变成了代表布波县委提出问题的人,这也就是裴靖泽为什么要亲自来陪同调研的原因——他要以布波县委书记的身份向市政府求援。
布波县的前景是光明的,未来是大有可为的,但目前的问题和困难也是实际存在的。
如果当下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不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那还有什么资格对将来的美好生活夸夸其谈?
裴靖泽沉声道:“我已经下令让各地各单位把空余的办公室拿出来供附近的学校使用,也要求各乡镇卫生院提高接诊和医疗质量,同时严肃处理那些吃空饷的关系户,但这些做法都不是长久之计。”
“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还得是配套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只要市政府能够帮助我们把硬件设施搞定,我们布波县委有信心和决心把软件质量提上去。”
“我初步拟定在拖木镇新建一家起码三级甲等的医院,因为拖木镇是未来的交通物流中心,毗邻高速路出入口是他最大的便利,急重症伤员患者能够快速就诊,如果无法就诊也能利用交通便利快速转到省里的大医院。”
“其次就是我要新建四所小学和中学,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多学校呢?因为按照县委和县政府目前通过大数据的推算来看,等特色产业园区和交通物流中心建成之后,布波县的常住人口家流动人口将达到80万!”
“宋副市长,这可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么多人生活在布波县,我们县委县政府的压力是巨大的,教育和医疗的压力更是想都不敢想,唯一感到高兴的可能就是就业压力小了很多。”
“但如果我们连这些基本民生都保障不了,谁还愿意来布波县就业?没有人,布波县就成为了一座空城,我们今天所做的所有规划都将变成空谈,我们投入的所有资金都将付诸东流,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将沦为笑柄!”
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提前部署!
单单是解决今天的问题完全用不着投入这么大的资金,可是裴靖泽已经考虑到了之后可能发展也一定会发生的种种情况了。
布波县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些问题?就是因为裴靖泽当初一门心思放在拼经济、抓发展上面,从而忽略忽视了民生保障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已经吃过一次亏的他自然不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的一次错误会让老百姓丧失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为官一任就是要造福一方,裴靖泽不能让自己的错误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更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让百姓的利益受到伤害。
宋书山眉头微皱道:“县城的问题解决了,那乡镇的问题又该当如何?你总不能啥都靠我,自己一点儿都不管吧!”
裴靖泽前面的做法可以把县城和附近几个乡镇的问题全部解决,可是较为偏远的乡镇却无法直接受益。
宋书山知道裴靖泽的性格,他不是那种干工作虎头蛇尾的领导,既然他已经对县城都提出了规划,那么乡镇也一定在他的考虑之中。
只不过按照裴靖泽薅羊毛一般都会薅到寸草不生的作风来讲,宋书山肯定又要大出血一笔了。
“知我者宋副市长也!”裴靖泽哈哈大笑道,“乡镇的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撤乡并镇工作,把几个相邻的小乡合并起来,把教师和医疗资源先集中起来再分散出去。”
“卫生院要统统重建在各镇的中心点上,方便百姓前往就医,同时要配备好救护车,方便抢救急重症病人。我们布波县现在什么都差,唯独交通条件好得不得了,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不仅能用在发展上,同时也能让百姓直接受益。”
宋书山闻言高兴道:“这个办法好,先把资源全部整合起来,然后在集中安排后打散到各地工作,这样原来没有发挥出的优势可以展现出来的同时卫生院的工作也能更严格规范起来。”
“现在看来你当初的要想富先修路执政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布波县的道路越修越好,这样才有利于你们布波县委发展、民生两手抓、两手硬。现在医疗的问题解决了,你对教育问题的规划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