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远征军海军司令儒勒准备与那一支舰队汇合后再迎战,站在舰桥上,儒勒不断观察着后面气势汹汹追击的舰队,心想米尔恩的计划肯定出现了漏子,不然不会出现这么一支数量的舰队杀过来。
“丰南号”舰队有远距离主炮设计在英法指挥官中已经不是秘密,儒勒一边观察一边想如何迎战。
避而不战是不可能的,海上航行速度是无法和对方全员蒸汽机相比的,只能选择类似于米尔恩的战术,打近战。
此处进入磨刀口的军队是法军和葡萄牙军的士兵,足足有2万5千人,20艘多艘蒸汽机炮舰和10余艘运兵船,还有少量的后勤船。
此处驻守的只有东岸坦洲的一个团,西岸鹤洲的一个团。因为岸防炮产量有限,首先要确保钦廉地区的防护,这里的团每个团也就两至三门100cm口径的加农炮。
在敌军以高密度炮击和不要命的战法闯关下,击沉了敌方三条船,但绝对主力已经进入航道北上。
田虎站在地图前,时而看一下电报员送来的情报,从目前来看,整体局势已经明朗化了。
地方主力舰队在向香港岛海域行进,估计想利用地形来对抗钢铁舰的游击战术。登陆的位置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边是西江水道和崖州水道。从那边传来的消息,敌军已经闯关成功,正在溯流北上。
东边登陆点应该是香港岛,具体位置还不明朗。如果按照敌军陆军有7万人猜测的话,香港岛的守卫十分吃紧。两个团是不够用的,必须再想法渡海增加兵力。
目前来看中部战线是闲置的,敌方没有从珠江口直接抵达广州的打算。
防城那边海上的敌军兵力不详,有可能是虚张声势,有可能是等待粤西支援广州这边再伺机出击。
这站战争,“丰南号”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线通讯和先进的武器,此时从海上发来的情报,敌方的舰队行踪已经明朗,中部战线的兵力可以释放一些支援东线和西线。
在慎重思考之后,田虎作为陆军总指挥开始下令。
1、东部战线二师四团从虎门向九龙调防,原接替九龙防务的二师三团到达后立刻组织渡海,支援香港岛。重炮来不及过海全部在尖沙咀、尖东沿线部署,协助海上攻击。
2、南水的六师一团调防虎门驻守,六师二团继续留守南水。
3、南沙六师三团向西压进,沿线注意搜索。六师四团继续留守南沙,做好调防作战准备。
4、二师五团继续留守澳门。
5、坦洲、鹤洲、金湾以及崖州水道入口处六师和四师各团原住地各留一个营兵力驻守,余部顺流北上追击,力争多歼灭敌人。
6、各水道埋伏的柴油机船和舢板队选择恰当地点进行伏击。
7、请七师师长阮文安商安南国发起对嘉定城的进攻,吸引防城海域的敌人回防嘉定城。
珠江三角洲水道纵横,历朝历代老百姓不断填海才形成今天的地形,但八门入海的局面依然留存。西江、北江和珠江之间有大大小小几十条水道相互沟通,因为水道是原来填海造成,水深远远比自然河流要深,很多地方都能行船。
虽然“丰南号”有众多的柴油机船和舢板队,但是毕竟粤西才是“丰南号”的根本,粤西还有众多内河需要守护,海上还需要舢板队柴油机船打辅助,不可能在敌方战略意图不明的情况下,将大量的柴油机船和舢板队设在珠江三角洲水道防御。
所以,在大的水道能有一两条柴油机船和几只舢板呼应着巡逻。在面对如此规模的敌军蒸汽机舰船还是力所不逮。
拉斐尔闯过磨刀门的时候,也是心有余悸,“丰南号”的岸防炮确实厉害,如果不是靠丢下几艘商船作为盾牌,确实很难闯进来。此时他也深感米尔恩的感觉敏锐,如果从虎门进入珠江,肯定是要遭遇更严重的炮击。
拉斐尔看着地图,要溯流而上到沙顶这个地方,然后进入东海水道,再走马宁水道,进入容桂水道抵达顺德,拿下顺德县,就可以灵活进退了。
必须要占据陆地,才有粮食养活这些黑鬼,法国人的殖民地大多在非洲,所以军队里黑人占比很高。
白兴起正在追赶儒勒的舰队,儒勒向西行进,磨刀口离崖州水道入海口不远,很快两支舰队就汇合了。
两支舰队汇合之后一共16艘战列舰,还有2艘蒸汽机炮舰和4艘后勤船.
白兴起这边1艘3000吨的柴油机军舰,6艘蒸汽机舰船,相比之下,射程占优,但是火炮数量远远低于对方。
儒勒汇合另外一支舰队之后,迅速下令组成弧形阵型,不退反进,迎着白兴奇来了。
白兴起一见又来这个阵型,立刻下令舰队解散,化整为零,不可被其弧形阵型贴近。
这样一来,白兴起舰队的炮舰必须时刻保持转移,不让对方贴靠。蒸汽机船虽然速度快于风帆战舰,但是转向不如风帆战舰灵活。
儒勒又将舰队一分为四,始终不停追逐敌方炮舰,要贴近打近战。这样一来,要摆脱近战,就必须不断移动,能够射击的窗口期就短。这样,双方形成了缠斗的局面,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
欧洲海军还没从短距离射程火炮的时代升级,只有英国军舰少量开始使用阿姆斯特朗炮,所以,打凶残的海上近战一直是他们的强项。
白兴起却不愿意以伤换伤,坚持慢慢游斗,他心里清楚,对方在死耗,要耗光己方蒸汽机舰的煤炭,然后风帆战舰就占了优势,但是对方不知道,“丰南号”的蒸汽机炮舰都储备了重油,煤炭一旦耗尽,就使用重油,续航能力超强。
“泰山号”柴油机舰船则利用速度和转向灵活的优势,不断拉开距离用主炮进行射击,时而给敌方的舰船增添一些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