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挺胸抬头,自信满满地说道:“陛下,三年前,末将从各军之中精心挑选出了五万精锐。其中,铁骑三千,个个骑术精湛,冲锋陷阵锐不可当;弓弩手五千,箭术高超,可在远距离对敌人造成重创;战车兵两千,行动迅猛,可扰乱敌军阵型;重盾兵五千,手持厚重盾牌,犹如铜墙铁壁;轻盾兵一万五千,灵活机动,能有效配合其他兵种作战;长枪兵两万,枪阵森严,是近战的强大力量。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乃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司马懿、戏志才和程昱闻言,皆是一惊。他们没想到曹仁竟秘密训练出了如此一支精锐之师。
曹操听后,信心大增,随即询问:“此番大新帝国会如何行军?”
司马懿脸色沉稳,不假思索地说道:“回陛下,依臣之见,大新帝国最佳进兵策略无非就是兵分三路。一路从平原攻打青州,此地地势平坦,利于骑兵快速推进;一路攻打泰山郡,此地战略位置重要,可切断我军部分联系;最后一路从陈留出发,直逼咱们都城濮阳,给咱们造成巨大压力。”
曹操微微点头,十分赞成司马懿的分析,又问道:“那咱们该如何应对?”
戏志才沉思片刻,回应道:“此番大新帝国经过三年休整,士气正旺,兵锋锐利。但他们同时攻打四国,若在各处战场都陷入持久战,兵力分散之下,大新帝国必将陷入苦战。咱们只需坚守防线,等待时机,迟早能抓住战机,反败为胜。”
曹操听后,又看向程昱、司马懿和曹仁,询问他们的意见。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成戏志才的看法。
曹操见状,一脸坚定地说道:“好,既然如此,此战便作如下安排。司马仲达与夏侯惇率领五万大军前往泰山郡驻扎,凭借此地险要地势,对抗来自豫州的敌军;夏侯渊率领五万人马前往青州,防备从平原而来的敌人;其余人与朕一起坚守濮阳,守护魏国的心脏。朕相信,只要咱们上下一心,定能击退大新帝国的进攻。”
与此同时,在东吴的宫殿内,孙坚与大臣周瑜、鲁肃和孙策正在紧急商议对策。
周瑜一脸自信,语气坚决地说道:“陛下,罗彦此番同时攻打四国,简直是自不量力,他根本不可能取胜。大新帝国兵力分散,首尾难顾,此乃他的致命弱点。”
鲁肃却一脸谨慎,说道:“公瑾,话虽如此,但咱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大新帝国既然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必定有其底气。咱们还是应该小心应对,切不可大意。”
孙策则豪情万丈地说道:“想攻伐咱们吴国,主要靠水战。咱们坐拥长江天险,水军更是天下无敌。大新帝国若敢来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根本无需惧怕。”
孙坚听闻几人意见之后,觉得大家说的有有理,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决定先全力防守,凭借长江天险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抵御大新帝国的进攻,等待时机成熟,再全力反击。
在荆汉的都城皇宫内,刘备得知大新帝国下月初一将发动对荆汉战争的消息后,急忙与诸葛亮、马良、马谡等人商议。刘备面色凝重,说道:“孔明,此番大新帝国来势汹汹,看来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依汝之见,他们会如何进攻?”
诸葛亮手摇羽扇,神色从容地说道:“陛下,大新帝国必然会兵分两路。一路从襄阳出发,襄阳乃军事要地,由此进攻可直逼荆州;另一路则会从川蜀出兵,攻打秭归。”
刘备忧心忡忡地问道:“那咱们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罗彦同时攻打四国,看似气势汹汹,实则是一部险棋,稍有不慎,便会给咱们荆汉机会。所有,咱们不必担心,只要把此战打成持久战,消耗大新帝国的兵力和物资,便有机会反败为胜。所以,咱们应该先以防御为主,秭归易守难攻,更是一座坚城,而后是夷陵,凭借山川地势,构建坚固防线,等待机会。一旦大新帝国有破绽出现,咱们便果断出击。”
刘备听后,点头同意,说道:“军师所言极是,那咱们便以防御为主。”这时刘备见诸葛亮依旧眉头紧锁,于是问道:“孔明,还有何担忧之处?”
诸葛亮闻言说道:“秭归城乃是荆州西面的门户,不容有失,如今徐元直不在,在下一时之间没有想到派何人前往据守此城,寻常人等不是法正的对手。”
刘备闻言,一时间也犯了难,就在这时,马谡出列请缨说道:陛下,丞相,在下愿意领兵前往秭归坚守,对抗来犯之敌。
刘备和诸葛亮见状,皆是一愣,二人都盯着马谡,见对方一脸真诚与期待。
诸葛亮欲答应,毕竟马谡跟着他许多年了,此人才华出众,见识不凡,智谋也可以,从目前来看,是比较适合的。而刘备则眉头皱起,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是,马谡见见刘备和诸葛亮没有点头,于是再次说道:在下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能拒敌于秭归城外,斩首示众。
诸葛亮闻言,向刘备说道:陛下,既然如此,便给马谡一次机会。刘备闻言,虽然心中有些担心,但诸葛亮都这么说了,而且马谡也立下军令状,若是再不答应,也太寒马谡之心了。
于是,刘备答应道:“好吧,既然汝主动请缨,又立下军令状,朕便给汝两万人马,同时,让陈到与汝一同前往,给汝当副将。”
马谡闻言,心中大喜,随即叩拜道:“多谢陛下。”
这时,一旁的陈到也出列,行礼道:“末将遵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