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门码头早已被装饰一新,彩旗猎猎,军旗飘扬。
一条道路两侧肃立着两千名盔甲鲜明的夏军士兵,他们手持长枪,腰挎战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每一名士兵都挺直腰板,目光如炬,仿佛一尊尊铁铸的雕像。
当秦思源的旗舰缓缓靠岸时,岸上骤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夏王万岁!夏王万岁!\"。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震得江水都为之震颤,战鼓声、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雄浑壮阔的战争交响乐。
秦思源身着一身新式军装,腰间悬着一把宝剑,缓步走下舷梯。
他的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
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使他整个人都散发着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严光芒。
\"末将等参见夏王!\",这些人以第二师师长吴胜利为首,纷纷向夏王行礼。
秦思源面带微笑,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场众将。
他首先走向站在最前方的第二师师长吴胜利,伸出双手扶住对方行礼的双臂。
\"吴师长免了\"秦思源的声音沉稳有力,\"第二师长年驻守重庆府辛苦了!\" 。
吴胜利激动地挺直腰板,声音洪亮:\"为大王效命,万死不辞!\" 。
秦思源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其他高级将领,这里面不但有甲种军军官,也有很多丙种军的高级军官。
他每走过一人,都会准确地说出对方的姓名、职务和最近的战功,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在场的军官们无不感动。
\"张团长,听说你部上月剿匪时救下了三十多名百姓?做得很好\" 。
\"李参谋,你提出的后勤改良方案已经在中枢讨论过了,很有见地\" 。
当走到秦良玉面前时,秦思源特意放慢了脚步,这位白发女将虽已年过六旬,但身姿依然挺拔如松。
\"秦将军\",秦思源微微拱手,这个特殊的礼节让周围众人都暗自惊讶,\"石柱子弟兵在山地行军中的表现非常优异,此番东征,还要多多仰仗将军之威\" 。
秦良玉拱手鞠身还礼,声音铿锵有力:\"老朽残躯,蒙夏王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
\"将军免礼\",秦思源亲手扶起秦良玉,高声道:\"秦将军在大明时就是国之柱石,到了我大夏依然是!\" 。
这些话让周围将领都向秦良玉投来羡慕的目光。
秦良玉心中一震,立即领会这是夏王要给马家一个体面安置的机会,连忙抱拳称是。
此时,随行参谋上前提醒:\"大王,各师师长都已在中军大帐候着了\" 。
秦思源颔首,在众将的簇拥下向大营走去,道路两侧的士兵们齐刷刷地行礼,刀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慑人的寒光。
沿途不断有士兵激动敬礼,眼睛里露出崇拜的目光,直到夏王远去才放下敬礼的手臂。
中军大帐前竖着一面巨大的夏字王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各师师长和高级武官都在大帐门口迎接。
帐外站着两排精锐的禁卫军,他们身着黑色胸甲,头戴钢盔,手持步枪,是夏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当秦思源走到大帐前时,无数将领向他敬礼,气氛非常浓烈。
秦思源走到众将前面说道:\"诸位,今日我们在此誓师,明日就要开赴前线。记住,我们不是去征服,而是去解放\" 。
这番话引起一阵热烈的响应。秦思源满意地看着将领们激昂的神情,这才转身掀开帐帘,步入那座象征着最高军权的营帐。
帐内,一场决定江南命运的军事会议即将开始。
秦良玉跟在最后,望着夏王的背影,心中暗叹:这位年轻的王者,举手投足间已尽显帝王气象。
她不禁拿这个年轻王者和大明皇帝对比了一下,然后不禁摇摇头,根本没有可比性,这是显而易见的。
大帐内,气氛凝重而肃穆,秦思源端坐在上首,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将领们。
这些将领们来自各个部队,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但在这一刻,他们都安静地坐在两边,整个大帐被整整百余人填满,却没有丝毫的嘈杂声。
“各位”,秦思源的声音在大帐中回荡,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军事委员会给你们安排的任务都明白了吗?”。
“明白!”,所有的将领们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一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道。
秦思源满意地点点头,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然后,他伸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将领们坐下。
“此次出征江南,任务可不轻松”,秦思源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江南地区地势复杂,敌人也颇为狡猾,所以希望你们不要有丝毫的骄傲之心,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敲击在每一个将领的心头。
为了这次出征,军部参谋部可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推演,从出征的顺序到各个师负责的区域,都做了详细而周密的安排。
当然,参谋部并没有插手具体的战事,他们只是将江南地区划分成了若干个区域,让每支部队负责清理一个地方。
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保证各个部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又能够充分发挥每支部队的特长和优势。
有了参谋部的精密推演和详细规划,所有将领都对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动,以及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战略目的。
当然,此次出征的任务实际上相对简单,主要有两个明确的目标:一是协助吏员稳定地方局势,确保当地社会秩序的安定。
二是剿灭地方势力,消除可能存在的威胁和不稳定因素。
同时,还要做好应对来自其他地区可能的攻击的准备,确保自身安全和任务的顺利进行。
在这两个目标中,有一个关键的重点,那就是必须迅速而有效地安定地方。
只有当地方局势得到有效控制,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江南地区才能真正被纳入掌控之中。
这不仅对于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也是后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