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陈平的计划,不过刘伯温在听完之后还提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右武卫选择按兵不动,甚至直接放弃其他县城的防御,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府城。
如此一来,不但想要通过野战的方式消灭右武卫兵力的计划无法成功,还会导致府城的防御兵力进一步增强,提升了龙武卫、左武卫攻破两座府城的时间和难度。
只是出乎刘伯温意料的是,陈平当时的反应竟然是无所谓,用他的话来说,这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手段,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计划,能够成功固然最好,失败了也无所谓。
右武卫真要是放弃周边县城的防御,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府城,固然是增加了左武卫、龙武卫攻破府城的难度,会在城下付出更多的时间还有代价。
可同样的道理,右武卫放弃了周边县城的防御,也会使得这些城池的兵力空虚,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龙武卫、左武卫不需要耗费多大精力就可以轻松攻破这些城池。
甚至都不需要花费精力去攻城,极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龙武卫和左武卫的大军刚刚抵达,城内的官员和百姓就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城。
不要怀疑,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毕竟这些城池都是属于秦国的,与叶白乃是同胞,这是自家人之间的内战,可不是入侵他国的战争,很多人都不会选择拼死抵抗。
诸位皇子们的内战,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原四郡的民生,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在锦衣卫的刻意宣扬之下,叶白的名声还有西北三郡的和平生活,早就被很多底层百姓知晓了。
尤其是直接与锦凌郡接壤的拢北郡,郡内百姓不光是有所耳闻,甚至还有机会亲自去锦凌郡看看实际情况,毕竟路程并不远,双重加持之下,他们对西北三郡的百姓充满了浓浓的羡慕和嫉妒。
叶白挥师南下,最高兴的无疑就是拢北郡的底层百姓,他们巴不得投入到叶白的治下,从此过上与西北三郡百姓同样的安宁、和平的生活。
民心所向之下,不需要太多的战争,龙武卫、左武卫就可以一路势如破竹地杀到阳昌府和德威府的府城之下,一进一出在时间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陈平的解释让刘伯温沉默了,从内心来说,他是不愿意如此冒险的,明明有着强大的实力,可以正面横推,步步为营地进攻即可,一切变数都可以控制在自己手中。
按照陈平的计划,无疑是有些冒险了,属于是兵出奇招,自己无法完全把控计划的推进,更是无法确定右武卫到底会做出何种应对方式。
除了以上两种应对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右武卫没有任何作为,维持现状不变。
只是这一种应对方案,刘伯温并没有说出来,这本就是属于他们计划之中的事情,两路大军进攻的作战计划就是按照这种情况制定的,所以并不算什么意外,也不会带来计划外的麻烦。
虽然内心不喜欢这种相对冒险的方式,但刘伯温在认真思考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如果陈平的计划一旦成功,的确能够大大缩短龙武卫、左武卫攻占阳昌府和德威府的时间,对于挥师南下的大计划利大于弊。
所以在叶白面前,刘伯温并没有强烈反对陈平的计划,只是提出了一点补充意见,那就是动用锦衣卫的渠道和能力,尝试引导右武卫的将领,让他们从府城调兵支援边境县城,增加这个有些剑走偏锋的计划可行性。
对此,陈平表示只能尽力而为,因为右武卫在重建的时候,虽然锦衣卫在叶白的支持下,安插了不少的人员进入右武卫,可他们的地位并不高,无法影响右武卫高层将领们的思想,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就这么的,一个不那么正经的计划就算是通过了,锦衣卫开始全力实施起来,右武卫如何选择暂时还没有收到回复,但是从各个县城却是不断传来好消息。
两府的百姓听说叶白大军即将南下,拯救百姓于水火,大部分人都是欣喜若狂,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日子即将来临,甚至是盼星星盼月亮地期盼着大军抵达。
不光是底层百姓,还有地方官员以及地方豪族们,他们对于叶白的南下也同样是抱着极大的期待。
拢北郡因为紧邻锦凌郡的缘故,有着叶白的强大威胁在侧,各位皇子和他们背后支持的势力,根本就不敢在拢北郡开战,以免造成混乱之后,给叶白留下借口和理由。
所以拢北郡并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或者说影响比较小,至少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在拢北郡爆发,与其他三郡相比,可要安全、幸福太多了。
但拢北郡的地方官员们还有地方豪族,他们的消息可是很灵通的,对于另外三郡现在是什么情况,他们心知肚明。
正是因为消息灵通,他们才会感觉到害怕,看看其他三郡,那么多的地方官员被杀,那么多的地方豪族惨遭灭门,甚至连世家门阀都无法幸免,也出现了被灭门的情况。
这种赤裸裸的血腥杀戮,无疑会让他们更加担忧自己的处境,拢北郡的平安只是暂时的,一旦皇子们之间的争斗到了一定的程度,拢北郡必然会被牵扯进去。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进入拢北郡的是哪位皇子的军队,他们这些地方官员和地方豪族都会遭受清洗,只因为他们也在这场皇子之争的战争中站了队。
还有驻扎在拢北郡的右武卫,那般直接的分裂,都是被他们看在眼中的,右武卫的不少将领,都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要获知一些消息,还是不难的。
哪怕其他皇子们的军队不进入拢北郡,分裂的右武卫,也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爆发内战,拢北郡一样会陷入到战乱之中,他们这些人的生存依旧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相比之下,西北三郡的地方豪族虽然大量灭亡,损失不见得比中原三郡要小,可他们大部分都是被战乱波及,要么是当初蜀军入侵的时候被蜀军屠灭,要么是叛军北上大规模屠杀导致的。
真正被叶白所屠灭的地方豪族,不是没有,甚至也不算少,但他们的灭亡都是有着大义名分在的,不是与蜀国勾结,阴谋叛乱,就是与叛军勾结,充当叛军的内应。
这种情况,叶白下重手,抄家灭门也是无可厚非,只能说那些家族是自己作死。
而且在西北三郡稳定下来之后,各郡官员的政治可是相当清明,免除了很多苛捐杂税,鼓励共商,给地方豪族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大半年过去,他们从未听说过西北三郡有哪一家地方豪族被灭门,只是违背了律令,被地方官员按照律法惩罚了而已。
对于地方豪族来说,所谓的惩罚根本就不痛不痒的,哪怕是嫡系子弟被关进大牢乃至斩首示众,损失都算不得什么,豪族、世家最不缺的就是人,死几个人根本算不得什么,有的是人可以补充上。
一方是时刻处于屠刀之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抄家灭族了,连个理由都没有,就是赤裸裸地屠杀。
一方虽然管理严苛了一些,但只要遵纪守法,家族能够传承下去,甚至还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利益,乃至将家族发展壮大,只是需要改变一下家族的策略而已。
两种不同的选择,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些地方豪族是哪一种都不想选,他们既不想被抄家灭族,同样也不想放弃一些既得利益,改变家族发展计划重新发展。
可残酷的现实,却迫使他们只能是二选一,让这些家族陷入到了烦恼之中,彼此联系,想要寻求盟友,根本无暇顾及底层百姓们的想法,或者说他们这些自诩高高在上的人,从来都没有在意过底层百姓的想法。
底层百姓渴望叶白大军南下,地方官员和地方豪族虽然还没有完全表明态度,却也没有强烈反对的意思,等于是变相地支持。
各个方面传回来的情报,证明陈平的计划已经开始初见成效,接下来就要看右武卫会如何选择和决断了。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龙武卫、左武卫在准备充分之后,终于开始行动起来,各营、各部从军营开出,按照预定的行军路线,南下拢北郡。
龙武卫、左武卫一动,消息就飞速传播了开去,同样是被锦衣卫故意宣扬出去的,为的就是进一步刺激右武卫,让他们尽快做出决定,到底要不要改变防御部署,还是选择按兵不动。
在锦衣卫的刻意宣扬之下,就连阳昌府、德威府的底层百姓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底层百姓自然是欢欣鼓舞,已经准备迎接大军进城了,地方官员和地方豪族依旧是态度暧昧,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右武卫却是彻底慌了手脚,本来接到消息,龙武卫、左武卫即将大举南下,他们就陷入到了慌乱之中,关键是两府的驻军分别支持着不同的皇子,连商议都不行,更别提联合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