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和之才,曹操却不能厚待,连这点俸禄都给不起,实在是太可惜了。你可曾想过,日后天天都有茶喝?”
“自然是想,只是将军这是何意?”陈炎贬低了曹操,但贾诩似乎并不在意。
“文和,你是聪明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你是有大才之人,若就此荒废了才华,反而不美,你……为我效力,我必高官厚禄待你,如何?”
“承蒙将军厚爱,只是……我年纪老迈,精力不济,只怕坏了将军的大事,不敢应承。”
“文和总得为家人着想吧?”
“将军……你……”
“据我所知,你有三子,年纪尚轻,才能尚可,但与你不能相比。以往在你的羽翼之下,你三子勉强能谋个一官半职,日后可慢慢成长,也能有一番成就。可如今你无官无职,你的羽翼护不住他们,他们也断了前途,前程堪忧,难道你不为你的家人着想吗?”
贾诩一阵愕然,以往曹操招揽他,总是摆出爱才的态度,以示尊重人才,陈炎却采取这种近乎威胁的手段,让他有点不适应。
其实,陈炎只是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而已,他要是敢对徐庶说这些话,徐庶立马转身走人,回老家去。贾诩不是本地人,家在数千里外的地方,有家也不能回,又急于解决眼前的困难。这就跟后世北上广的打工人一样,没房没地,如浮萍一般,一旦连存款也没了,就会陷入危机。
“文和才华卓绝,以这一身才学为我效力,我自然也会为文和提供高官厚禄,以让你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能享受人生,还能照拂家人,光宗耀祖,对你我皆有好处,不是吗?”
贾诩稍稍想了想,既然陈炎不装了,那他也打算不装了:“只是不知道我能为将军做什么?”
陈炎听了,明白贾诩已经动心,心中一喜:“我大军南下在即,不管是刘表还是刘备,皆非我之敌,但天下之大,能者无数,我亦不能大意轻敌,文和长于谋略和军事,可愿意留在我身边,为我出谋划策?”
贾诩犹豫了一下,才行了个礼:“愿为将军效力,只是……”他有心问具体是什么的官职,以官职来判断自己可以拿到多少俸禄,可又有点开不了口。
陈炎看到他犹豫不决的样子,心里隐隐明白了过来,说:“文和放心,具体官职我还没有定下来,但至少千石以上。与曹操相比,我治下钱粮要相对充盈,这俸禄是实发的。”
贾诩稍稍安心,至少俸禄不比在曹操那里低,全家老小也有着落了。他连忙行礼:“多谢将军。”
“文和不必过于拘束。我掌豫州后,用不了多久,豫州物价就会下跌,届时你天天喝茶都行,只不过粮价估计得等到明年才能逐渐恢复。此前,我曾断了青、冀两州粮食进入兖、徐、豫三州的渠道,致使三州粮食短缺,曹操才不能坚持。然此举对百姓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年大战,青、冀两州的粮食消耗也极大,再加上兖、徐、豫三州本来就粮食匮乏,我又不得不拿出一些粮食,来补贴三州,此战之后,我治下也是缺乏粮食。我起兵十载,还是第一次出现粮食匮乏的情况。故我打算先休养生息一年时间,以便囤积粮草,待粮食充盈后,再大举南下,击败刘备、刘表,荡平荆州。”
“将军所言极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皆是如此。若将军急于大军南下,反而不妙,可是……曹……曹操兵退汝南……”贾诩觉得自己应该提醒陈炎,要乘胜追击,不能留下祸患,但曹操曾是故主,他又于心不忍。
“我已决定不日大军进兵汝南,以免曹操死灰复燃,又把淮南给攻下,那就麻烦了,不过,文和你就不用去了,你留在许昌。”陈炎自然也不希望贾诩面对故主。
贾诩大松以口气:“多谢将军。”
“对了,文和以为,刘备把陛下劫走,会怎么做?”
贾诩开始没有太多的事,胆子大了起来:“此点我亦曾想过,刘备据宛城,实力较弱,若将陛下迎到宛城,乃惹祸上身,我以为他必会将陛下送往襄阳,与刘表共同辅佐陛下,届时刘备就能名正言顺地进入襄阳。”
“可是,刘表年纪老迈,又常常卧床不起,刘备可借机专权。刘备乃枭雄也,若掌了权,必会化主动为被动,我想他会伺机夺了荆州,然后据荆州与将军为敌?”
“夺了荆州?”看来,贾诩的看法和沮授一样。
“正是,刘表年迈,精力不济,两子平庸,恐怕难保荆州周全。”
“那我该怎么做?”
“将军大军疲惫,粮草匮乏,只能先结好荆州士族,为将军所用,将来荆州形势变化,将军也能有所准备,据我所知,当年刘表能掌荆州,皆是依靠蒯、蔡两家之助,尤其是蒯家,曾说动襄阳周边数个割据一方的郡县、诸侯,投了刘表,使刘表得以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
“刘备有陛下在手,必会极力拉拢蒯、蔡两家,但蒯、蔡两家此前就与刘备不对付,今亦不会被轻易拉拢。将军可派一能言善辩之人,暗中潜入襄阳,先联系蒯、蔡两家,使他们为将军出力,将来对将军大有益处。”
贾诩知道陈炎手里有一些密探,能潜入敌军内部,此前在许昌就有。
“嗯,文和说得有理,我大军不急着南下,但一些事情不得不提前去做。”
“还有一事。”
“何事?”
“不管是刘备还是刘表,若单独面对将军大军,必不能敌,如我所料不差,他们会引入外援。”
“外援?江东孙权吗?”
“不错……或许不止,可能刘璋也会加入。”
“刘璋乃守成之辈,怎么轻易与刘备一起对抗我呢?”
“刘备以陛下的名义号令孙权和刘璋,孙权本就想夺淮南,自是会与刘备一起对抗将军,至于刘璋,有了陛下的旨意,他就会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