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后金骑兵的马蹄,在冲锋中踏碎积雪,带着呼啸的杀声,直接向着斐芬山右侧的缓坡一冲而上。】
【那里的壕沟较浅,积雪下的冻土被马蹄翻出黑泥,几名率先冲到山腰的后金骑兵已经拔出弯刀,准备杀敌。】
【然而,嘣的一声。】
【斐芬山上的一名明军火枪,也在这个时候,打响了手中瞄准以及的火统。】
【噗的一声,一名后金骑兵正中脸门,被击落战马,但后金骑兵小队的冲锋不减,依然向山上冲去。】
【这场努尔哈赤与大明北路军的最后一场战斗,激烈的交战,正式打响,并且打得异常的激烈。】
【激战中,有的后金骑兵被滚石砸中马头,连人带马在发出惨叫声中,摔下陡坡下。】
【有的后金骑兵在冲锋中,更是被大明火炮,直接轰中,爆起的血雾,散落一地,染红一片,触目惊心。】
【有的后金骑兵,杀入明军阵地中时,迎面而来的,都是被点燃的滚滚而来的火罐,人与战马不仅仅被砸中,更是并从其身上碾过,瞬间就被烧成火人,滚在地上嗷叫。】
【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后金大军的攻山决心。】
【尚间崖战场与斐芬山,两处战场,相隔不足千米,当北风卷着雪沫子,混着硝烟与血腥气灌进每个人的口鼻时。】
【后金步兵推着楯车,碾过同伴的尸体,继续往上推进。】
【后金骑兵,也继续发起第二波攻山冲锋。】
【而驻守在斐芬山上的明军,弹药已经所剩下不多,他们做到了,不给后金留下一颗炮弹的先言。】
【在监军潘宗颜的指挥下,已经没有炮弹的大明火炮,纷纷被拆散弄坏,当后金军的第二波快要冲上来时。】
【潘宗颜一声令下,明军将士直接就将,只剩下炮管的铁管与剩下不多的擂石,一同推下山下,砸向后金骑兵与步兵。】
【当后金兵,看到被砸落推下的竟然是,大明火炮的炮管时,当即就明白了,山上的明军已经弹尽粮绝了。】
【于是,他们立即蜂拥而上,想要争取攻山破营的头功。】
【然而,轰轰轰!几声猛烈的火炮声,突然在他们蜂拥而上时,在山上突然炸响。】
【声响弹至,也不过是刹那间的功夫。】
【冲在最前方的后金兵,顿时被炸成血雾,场面惊人。】
【“杀上去,他们已经弹尽粮绝!”】
【后金军中的披甲额真(将领),高叫大喊,在提醒与怒喝后金士兵的同时,更是下令继续攻山。】
......
【斐芬山上,大明的北路军的监军潘宗颜,看着再次蜂拥而来的后金士兵,然后又看看了,斐芬山上还活着的明军将士。】
【之后又看看了山下远处,后金军大营前的努尔哈赤等人所在的位置上。】
【随后监军潘宗颜,转过头,看着每一个身上都染着血迹的明军将士们,淡然的说道:“我相信,这些后金鞑子,总有一天会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
【“今天,我们战死在这斐芬山上,是死得其所的壮举,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这里的每一片土地,必然会重归为我们汉人的手里。”】
【“后人也人记得我们,为大明所做的一切!”】
【最后,监军潘宗颜高声呼道:“血浸疆土,骨筑长城!我大明儿郎,死便死了,让我等头颅当箭靶,尸身作盾墙,也要让鞑子在踏不过这里,留下更多亡魂,杀!!”】
【“杀!杀!杀!~!”】
【斐芬山上再爆杀声,攻山的后金大军,也同样暴起杀声!】
【当两股杀声,在斐芬山上激烈的交织与对撞在一时,也成为了大明北路军,写上最后的悲歌与壮举!】
.....
【关于在萨尔浒的战役之中,大明北路军与努尔哈赤后金军的战斗损失,在后世存在的较大的争议。】
【在努尔哈赤取得整个萨尔浒的战役的胜利后,当初大明辽东经略张镐,对外宣称的四十七万大军,四路大军共进灭敌的口号。】
【反而成了为了努尔哈赤,在战后对外宣传,后金勇士如何如何“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天命所归”的口号。】
【在之后的后金政权与大清王朝的史料书籍中,以及清修明史中。】
【大清王朝对“萨尔浒战役”的宣传中,为了凸显他们清太祖努尔哈赤,显“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和军事神化。】
【为了彰显与塑造,他们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弱胜强、天命所归”的历史形象,在各类大清史料书籍中。】
【还刻意弱化了,此时后金政权的军事力量与出兵数量,以及战役的士兵损失。】
【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等核心史料记载中,萨尔浒战役里,努尔哈赤所率后金总兵力被定为“六万”。】
【然而,在大明史料书籍中,在萨尔浒战败后,辽东经略杨镐在奏疏中推翻战前结论:“盖奴酋之兵,据阵上共见约有十万人,宜以十二三万方可当之”。】
【同时,还有参与大明东路军战斗,并且投降后金政权,再被留归朝鲜的降将姜弘立,回忆中提到“后金虏骑十万众”。】
【虽然,在大清王朝期间,很多关于大明王朝的史料书籍,不是被烧毁,就是被修改掉。】
【但是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记载:“后金八部兵力共约九万六千”“还有,不明兵力几何的蒙古人部与汉人部”等等,】
【都在印证着,在“萨尔浒的战役”之中,后金政权出动的能战兵力,在十万众以上。】
【他们大清王朝宣传的,以少胜强,以弱胜强,天命所归的说法,是难以成立。】
【尤其是在后世的考古发现中,在大明北路军的三处战场上的考古发现与推测,后金军在与大明北路军,三处战场中,战死的士兵,应在数千人以上。】
【并非,大清史料书籍记载中的不足千人阵亡的数据记录。】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有人怒道:“这天道后世的大清王朝,他们是真的虚伪,他们是打赢了那‘萨尔浒战役’但为何要如此做作?”
有人冷笑回道:俗话不是都说了,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吗?”
“他们后金政权与大清王朝,本变是没有信义的胡人哒子,他们在天道历史进程中,成为了大明王朝之后的胜利者,他们想怎么书写历史,就怎么书写历史。”
“真要怪的话,就怪后世的大明那些贪生怕死的文官贵族老爷们吧。”
在众多人的讨论之中,却有一道声音,是这样怀疑着的:“他们那些胡人鞑子,没有任何历史文化做传承。”
“他们如此的修改史料书籍,恐怕,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宣传他们的‘天命’口号吧?”
......
【斐芬山一战,监军潘宗颜率领的三千人,全数战死,山上的佛郎机炮,亦是全数被毁。】
【除了火炮与战车之外,大明北路军的损失的火铳有1200余杆,火箭3千余支,火罐与炸药罐5千余个。】
【二兵器,长枪损失8千余杆,腰刀1.2万把,弓箭5千余副,甲胄2千余副,战马3千多匹。】
【随营粮草损失超过5千石,战车100余辆,运粮车200余辆,军服与帐篷1.5万件(顶)。】
【明军将士损失,超过九成以上,高级将领仅有马林一人逃回开原城。】
......
【后金政权方面:攻打斐芬山一战,战死约1500人,重伤约2000人。】
【被焚毁或砸毁大小楯车超过20多辆,甲胄被击穿损坏约800副,弓箭,刀枪损耗约2000件,战马被明军火器击毙约500匹。】
【但战死,努尔哈赤与后金政权的缴获,也是巨大的。】
【缴获并被修复好的佛郎机炮,有20门。】
【未在战斗中损坏,还能使用的火铳有800余杆。】
【其它战利器,还有长枪5千余杆,腰刀7千余把,甲胄2千余副,战马2千5百多匹。火药与铅弹等弹药,仍然有超5千斤。】
【而缴获的物资粮草有3千多石,成为后金政权,缓解了粮荒的物资之一。】
【军服与帐篷1万余件等等,战役结束后,均被努尔哈赤以战功奖励等方式,分给后金的八旗士兵。】
【如此,丰厚的战利器,也成为了努尔哈赤坚持要与大明抗争下去和实行“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
......
【在打扫完北路军的三处战役之后,努尔哈赤立即,带领后金军的数万主力大军,直接奔一百多里开外的,大明东路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