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镐的四路分进合击的作战计划中,共分东,西,南,北,四路大军。】
【其中,西路军主帅:由杨镐提议,重新启用以勇猛着称的杜松,担任西路总兵,并从沈阳出兵下南,收复抚顺地区的军事控制权之后。】
【再沿着浑河河岸继续向东进军,主攻达萨尔浒城和界藩城。】
【南路军主帅:则是由此时接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之子李如柏为南路总兵,从辽阳出发,沿太子河的河谷向东南行进,目标便是先收复已被后金占据的清河地区。】
【待李如柏率军夺回清河堡地区的军事控制权之后,继续向东北推进,与其他三路大军会师于建州的赫图阿拉的城下,】
【至于北路军主帅:杨镐提议重新启用,原辽东总兵马林担任开原总兵,并率军从开原城出发南下。】
【在到达三岔儿堡与叶赫部的援军汇合后,再沿苏子河上游谷地行进南下,计划中要与西路杜松的军队在萨尔浒与界藩一带汇合后,再共同进军或是作战。】
【东路军主帅:则是调用在“朝鲜战争”与“播州之乱”都中有过出色表现与立功的老将,此时担任四川总兵的刘綎担任。】
【让刘綎率领东路军,从凉马佃堡出兵,进入宽甸地区。】
【并在宽甸西北部的榛子头的地方与朝鲜援军会师后,向北挺进,攻打建州女真栋鄂部地区,最后在赫图阿拉会师。】
......
【其中,由西路的杜松军与南路的李如柏军,被制定为主要的进军主力,其战略目的,是以牵制努尔哈赤的主要作战兵力为主。】
【在杨镐的战略计划的设想中,抚顺地区与清河地区,必定会是努尔哈赤的重兵防守之地。】
【只要大明的西,南,北三路大军,可以在牵制住努尔哈赤的主要作战兵力,那么率领东路军的刘綎,就可以长驱直入,兵临赫图阿拉于城下了。】
【届时,努尔哈赤必然会放弃抚顺地区与清河地区军事防守,会率军退守在建州的赫图阿拉城。】
【到了那时,那么杨镐设定的“四路分进合击的作战计划”就能取得战略上的成功的。】
......
【明神宗朱翊均,看到杨镐呈奏上来的“四路分进合击的作战计划”非常认同,随后大手一挥,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立即下令调兵遣将,汇合于辽东。】
【于是,大明朝廷先是从北方边镇的,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各征调一万精骑,共三万精骑前往辽东。】
【之后又从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又各增调精骑六千,共两万四精骑前往辽东。】
【在南方军镇方面:征调了浙江四千精锐步兵(主要练习戚继光战法为主的步兵。)】
【与四川,湖广又各征调了一万精锐步兵,共计两万南方精锐步兵北上。】
【此外,还在贵州,云南等地,征调七千土司兵,前往辽东参战。】
【因为大明朝廷,已经对努尔哈赤进行了宣战,并在辽东集结大军,准备东征后金政权,叶赫部与朝鲜王国,也响应了大明王朝送来的征集令。】
【叶赫部方面,愿意先出兵两千精锐,前往开原城与明军集结。】
【其它的后续部队,则是由叶赫的两大首领金台石与布扬古,集结完毕之后,会从叶赫城出发南下,在三岔儿堡与明军的北路军集合后,共同作战。】
【朝鲜王国方面,也愿意出兵一万三兵马,配合大明的东路大军,进军宽甸后,北上攻打赫图阿拉。】
【第一批,从大明各地征调的精锐将近十万人,再加上叶赫部与朝鲜王国方面的援军,将近十二万兵马在前入辽东地区。】
......
【然而,当大明朝廷上上下下开始执行东征努尔哈赤的军事计划时,大明朝廷与大明军队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远远超过所有人的预料。】
【因为,今时之大明王朝,已非往昔之大明王朝。】
【大明朝廷原定,从各地调集的十万大军,实则“纸面上的数字”与实际能战之兵相差甚远。】
【北方边镇的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边兵,依令是需要调集三万精兵参战的,但由于大明官场上的腐败,不仅仅是在辽东地区出现的。】
【也因为,这几个重镇,没有受到辽东巡抚李维翰一案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虚报兵力,坐吃空饷的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与重视。】
【如大同总兵姜显谟所部,兵册上的精兵人员共有八千人。】
【然而实际上能战之兵,却不足五千人,真正能称之为精锐,能披甲作战的将士,也仅有两千人。】
【大同总兵姜显谟所部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情况。】
......
【与北方的边军腐败情况相比,南方明军的腐败风气,在士兵之间,并没有如北方边军那么严重。】
【但将官们的贪污与腐败是依旧存在的。】
【除此之外,南方士兵,还要面临一个气候的问题。】
【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从征调令下发之时,南方的气候与节气情况,是处在秋季之中。】
【而当南方明军,越是往北集结时,气候也越来越冷,大明朝廷调拨的衣物,棉被等物资,也成功为了被贪污的主要对象之一。】
【又加上,不断出现“水土不服”与“染风寒者”等疾病,这也导致很多南方士兵,都没能坚持下去。】
【如,四川酉阳土司冉跃龙所部的三千土司兵,因为各非战斗性减员或是途中脱离等情况出现,在他们在抵达辽东时,也仅存一千八百人。】
【当这些兵员出现损失与脱离之时,许多将领与士官,都非常默契的选择了隐匿不报,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贪墨掉这些军饷与物资了。】
【至于会不会被发现的问题,他们是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除了被朝廷征调的正规士兵之外,这一路上,还有大量的辅兵与被征调来运粮的民夫。】
【而这些辅兵与民夫,自然都成为了,可以随时填补空缺的人选,用于应付监军,或者是与监军同流合污。】
【当大明朝廷下令从各地征调的十万大军,真正到达辽东的兵马,已经减损众多了。】
......
【后世有人认为,被征调到辽东的大明将士,真正到达辽东的兵力人员,起码要减员一到两成,也有人认为起码减员了三成以上。】
【在《明实录》等史料书籍中,就多次记载到,北方边军出征实际兵力,往往都是账面的三至五成。】
【然而,这些向辽东集结的兵员人马的减员与脱离等困难情况的出现,并不是此时大明朝廷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此时,大明朝廷此时,所需要面临的最大,也是最困难的问道,便是粮草与军械,以及辅兵与民夫的问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