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雾降临的第三天,窗外的雾气已经浓得像一堵白墙。
萧锦站在窗前,透过玻璃望着外面模糊的世界。街道上仍有零星的行人,戴着口罩,步履匆匆。
由于雾气太大,许多车子已经停运了。
但对于上班族来说,只要公司没发布居家办公的指令,你就算是爬,也得给我按时爬到公司。
“真是要钱不要命。”萧锦说完后自己倒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没办法,活着就需要钱,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系统面板显示,外界空气质量已经降至【重度污染】,但普通人看不到这个数据。
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场“稍微有点奇怪的雾天”。
萧锦伸了个懒腰,转身走向厨房,继续弄自己的甜品大计。
还不是在小公寓里憋的难受,萧锦刷手机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个甜品视频,一下子就有了兴趣。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来做些甜品吃吧!
说干就干。
萧锦一边嘀咕着,拿起了手机下载了一个烹饪App。
然后找了些据说是新手入门可以做的甜品,迅速下单了一堆材料,“低筋面粉、淡奶油、可可粉、糖霜、黄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磨具。
新手不新手的萧锦是不知道,反正零零碎碎,她起码下单了二十来样东西。
跑腿小哥送货很快,不到一小时,门铃就响了。
萧锦没开门,只是隔着门喊道:“放门口就行!”
等脚步声远去,她才全副武装地行动起来——
防护服、防毒面罩、手套,确保每一寸皮肤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紧接着萧锦检查了一下隔断的门和塑料布是否关好,一切准备就绪,她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门,以最快的速度将门口的袋子拎了进来。
“砰!”门迅速关上。
肉眼可见,只有极少的雾气趁机渗入。
但萧锦不敢大意,她立刻拿起消毒喷雾,对着门前的隔断、防护服、食品袋子,甚至是自己的鞋底,全部都喷了一遍。
“滴——”她按下隔断内的换气按钮,新风系统立刻运转,将可能残留的雾气排出。
直到检测面板显示【空气质量:优良】,她才终于松了口气。
“看来我这套防护措施果然有效。”萧锦摘下面罩,唇角微扬。
其实萧锦也不能肯定自己有没有被毒雾影响,她此次也是趁着毒雾前期,试探一下玻璃隔断以及防护服的效果。
事实证明萧锦做对了,二者相互搭配成功抵挡住了毒雾的侵蚀。
至于为什么萧锦会这么认为,是因为有些中毒的感染者已经出现了异常的症状。
………………
那是第五天的晚上,萧锦半靠在沙发上,一边吃着空间里囤积的零食一边看恐怖片。
电影里的女鬼正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画面阴森诡异,但萧锦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突然——
“咳咳!咳咳咳——呕!”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隔壁传来,撕心裂肺,像是要把肺都咳出来一样。
萧锦的手指顿住,薯片悬在半空。
不对劲……
若是放在其它人身上,不就是咳嗽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萧锦却能敏锐地察觉其中的异常。
与此同时,电影里的尖叫和隔壁的咳嗽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诡异的氛围。
萧锦眯了眯眼,关掉电视,静静聆听。
咳嗽持续了十几秒,随后是踉跄的脚步声,玻璃杯摔碎的脆响,以及一声痛苦的呻吟。
隔壁的住户是个独居的年轻男人,平时身体看起来不错,但现在,他的呼吸声已经变得粗重而艰难。
萧锦没有动,只是轻轻敲了敲墙壁,测试对方的反应。
没有回应……只有更加剧烈的咳嗽声。
萧锦收回手,眼神微冷。
“开始了。”
第二天,萧锦早早醒来。
她没有立刻起床,而是静静地听着楼内的动静。走廊里经过的住户,几乎每个人都带着轻微的咳嗽。
楼下的小孩嬉闹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老人沙哑的喘息。
电梯里,有人低声抱怨:“昨晚咳得睡不着,今天起来头好晕……”
“唉,我也是,照顾孩子照顾了一宿。”
萧锦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缝隙,向外望去。
街道上的人比昨天少了一半,仅剩的几个行人也步履蹒跚,时不时弯腰咳嗽。
毒雾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她关上窗,拿起手机,翻看新闻——
【多地爆发不明原因呼吸道疾病,专家建议减少外出】
下面有网友评论了:
【不上班你给我们发钱啊!】
【也不知道这场流感什么时候能过去,我妈咳得都说不出话了。】
【是啊,你说咱们大人能挺,小孩子不行啊。药也吃了、针也打了,就是没有用,看得我这个揪心。】这人的语气明显是一位妈妈。
【哎?你说这阵流感是不是和外面的白雾有关啊。】终于有人提出了疑问。
其余人纷纷附和。
【肯定是,自从白雾出现,咱们才开始生病的,肯定和它脱不了干系。】
【你们知道吗,其实有人已经病死了,这东西痊愈不了,暂时没有药能治。】
【真的假的,你可别造谣,造谣是犯法的!】
【你看你,我犯得着开死人玩笑吗!是真的,就在我们小区。人直接从医院拉到了火葬场,说是怕传染。】
【啊?那我得去多买些口罩和药备起来。】
【我也去,我也去。】
到了现在,基本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网上流言蜚蜚,说什么的都有,弄得人心惶惶。
有动作快的,早在大规模出现咳嗽症状的时候,就已经去药店囤积口罩和药物了。
等剩下的人反应过来,大部分的店铺都已经断了货。
糟糕的还不止这些,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情况急速恶化。
咳嗽变成了大范围的低烧,尤其是那些最先出现感染症状的,身体就宛若一个大火炉,仿佛随时都能点着一般。
萧锦半夜被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走廊里,有人哭喊着:“妈!妈你撑住!我这就送你去医院!”
紧接着是慌乱的拖拽声、电梯的叮咚声,以及最终远去的救护车鸣笛。
这样的场景,每晚都在重复。
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频繁——
【药店感冒药、退烧药遭抢购,部分店铺限购】
【市民恐慌性囤货,超市米面粮油被扫空】
【医院急诊爆满,患者排队八小时仍无法就诊】
【专家紧急呼吁:避免聚集,轻症居家隔离】
【多地超市发生哄抢事件,警方加强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