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府衙的紫檀案几上,那块青灰色的水泥块在烛火下泛着金属光泽。
黎知府用指甲狠狠刮过表面,却连道白痕都没留下,反倒崩断了半片指甲。
\"苏大人这'三合土'当真神奇。\"
王通判堆着笑给苏辰安斟茶,釉里红茶盏在案上划出半圆,
\"只是...\"他忽然叹气,\"去年征发三千民夫修堤,结果饿殍遍地...\"
\"王大人多虑了。\"苏辰安指尖轻叩水泥块,发出钟磬般的清响,\"本官可不会缺人。\"
满座哗然。崔明焕突然嗤笑出声:\"不缺人?
苏大人可知沧澜江汛期水势?前年溃坝时,可是冲垮了五千人修的竹石堤!\"
他故意将茶汤泼在水泥块上,\"这东西泡了水...\"
话音未落,苏辰安已拎起水泥块掷入庭中水缸。
咕咚一声,惊飞檐下栖雀。
众人围上去时,只见那灰块沉在水底,竟渐渐析出晶莹的钙矾石结晶,在阳光下如龙鳞闪烁。
\"遇水愈坚。\"
苏辰安掸着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就像南陵百姓——\"
他忽然转向堂外围观的衙役们,\"诸位可愿与本官赌一把?
若三日内募不到自愿参与建堤坝的的民众,本官即刻上表请辞!\"
满堂死寂。黎知府手中核桃啪地捏碎——这哪是赌约?分明是当着胥吏将他们的军!
子时的府衙后堂,黎知府正在撕扯《河防志》的书页:
\"那三合土方子必须弄到手!最好能够捣毁对方的秘密武器。\"
纸灰飘落在崔明焕肩头,映得他脸色忽明忽暗:\"昨夜派去的死士,现在还在县衙地牢灌石灰水...\"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王通判阴恻恻地展开一卷黄册,\"这是历年河工死者名录。
只要在百姓中散布谣言,说新坝要用活人祭江...\"
窗外惊雷炸响,照亮三人扭曲的面容。
他们没发现,檐角铁马铃铛里,卡着一枚小小的铜管——那是苏辰安白日\"不慎\"遗落的听瓮。
让借助听翁行听到里面密谋的暗卫,也是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回到苏辰安的耳中。
苏辰安等的就是他们下一步动作。
翌日清晨,南陵城隍庙前搭起了丈余高台。
苏辰安一袭素袍立于风中,身后是十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
炖肉的香气勾得饥民们不断吞咽口水,却无人敢上前——衙役们正散布着\"祭江\"的流言。
\"父老乡亲们!\"苏辰安突然敲响铜锣,惊飞满树昏鸦。
“本官不喜说什么废话,也不会强制你们加入修堤坝的队伍当中。更不会强迫征收你们的劳役。”
人群骚动起来。大家看着站在台上的年轻大人。
对方的声音十分的洪亮,哪怕后面就是滔天的河水,也依然不能掩盖,众人听到这话的震惊。
原本以为对方把他们召集在这里,就是为了强征他们来修建堤坝。
毕竟这段时间的风言风语他们不是没有听到过,这么离谱的传言本来就让百姓们惶惶不安。
如果真的要用活人来献祭,那他们也真的没有活路了。
却没想到对方第一句就是不强迫,大家反应过来之后都觉得对方是不是哄骗他们。
苏辰安看众人终于愿意认真听他的话了,这才开始继续他的正题。
\"这上面记着...\"苏辰安抖开一份表格,露出密密麻麻的红圈,
\"景和八年溺毙者四百七十二人!天顺三年三百八十九人!而去年——\"
他猛地展开府衙账册,\"朝廷拨付的河工粮饷,足够养活五千壮丁半年!\"
饥民中爆发出怒吼。
一个缺了右臂的老汉突然冲出来:\"我这条胳膊就是替崔家运石灰废的!他们用霉米烂糠充饷...\"
话音未落,王通判已带着差役扑来。
\"住手!\"苏辰安话音一落,想要动手的人群,瞬间就被一对精卫制止住。
苏辰安从袖中抖出明黄绢帛,\"陛下手谕:凡参与筑坝者,日发粳米三升,旬日一结!\"
他忽然掀开最近那口铁锅,露出里面油光水滑的腊肉,\"今日先发安家粮!\"
人群如决堤之水涌来。
毕竟所有人听到这句话都疯了,特别是身后那明晃晃堆积的米粮。
这一刻谁都不觉得台上的年轻人是在忽悠他们,没看到已经提前跑去的人,此刻手中已经拿到了粮食。
可以说,这当街发粮的举动,比任何国家大义,比任何煽动人心的话都还要有诱惑。
刚开始去的当然是年轻的力壮,可随着苏辰安在高台子上喊。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南陵人,都可前去报名。”
原本在一旁羡慕的看着这一幕的。妇孺弱小群体,原本羡慕的眼神瞬间变得充满了希望。
他们也可以吗?
直到一个孩童,当着他们的面领到了粮食,所有人都不再犹豫。
苏辰安趁此机会跃上高台,声如龙吟:
\"沧澜江不是妖孽!它改道七次,次次都因上游伐林、中游淤沙!\"
他抓起把水泥粉扬向空中。
\"这神物是用石灰混矿渣所制,而诸位手上的老茧——\"
他猛地抓住身旁老汉的手,\"就是最好的黏合剂!\"
不知谁先哭出了声。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突然跪倒:
\"苏大人,我男人去年修堤累死的...能给孩儿讨碗肉汤么?\"
苏辰安竟亲自舀了满勺蹲下身:\"从今日起,凡参与工程者,都可提供两顿饭食!\"
当夜,工地亮如白昼。苏辰安亲自演示\"分层浇筑法\"
先铺三寸厚的水泥砂浆,再放入竹筋网格,最后覆盖碎石混凝土。
老匠人们啧啧称奇——那竹筋竟是用桐油浸泡过的,排成蜂巢般的六边形!
\"这叫'仿生结构'。\"
苏辰安指着竹筋节点上缠绕的麻绳,\"就像蜻蜓翅膀的脉络。\"
杜衡突然发现,这竟与《墨子》记载的\"轭木之法\"暗合!
而崔家人和当地的官员更是没想到,他们想要偷盗的秘方。
竟然就如此被对方轻而易举的展示在众人面前。
这位苏大人是疯了吗?
这样珍贵的东西就这么当着众人的面开始操作,他不怕别人把他的本领都学了去。
要知道,他们世家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好东西只在自己内部传播。
像那些低贱的平民,怎么配跟他们一样读书认字。
拥有他们一样的资源。
想要生存下去,要不就卖给他们做牛做马,要么就是一辈子愚昧无知。
而他们世家之所以,千秋百代的掌握时代的命脉。
不就是他们手中握的资源,不会让普通老百姓窥探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