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怎么丢人了?”
金俗早已经见怪不怪,自己儿子什么样她还是清楚的。
什么时候他不搞出一些事情来,她才会奇怪。
“你啊,已经二十多岁了,办事要有点分寸。
丢人事小,要是像昭平君那样丢了性命,你让我该怎么活。”
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被处死的事情,震动了许多权贵。
他是刘彻处死的第一个外甥,震慑效果极强。
金俗以前对修成子仲多有溺爱,和隆虑公主没什么不同。
昭平君的死,让她明白,皇帝外甥的身份不是免死金牌。
她对修成子仲的管教也严格起来,生怕他哪天犯下大错,同样难逃一死。
修成子仲目瞪口呆,丢人是小事么,他以后还怎么在长安城立足。
“母亲你怎么不问我是什么事情?”
金俗皱着眉头,无奈道:“儿呀,你又干了什么事?”
“我买了胡商的胡椒。”
金俗安慰道:“我知道,没别人买的话你也赔不了什么钱,算不得丢人。”
“可是博望侯出海运回来满满一艘船的胡椒。”
“什么?”
……
未央宫,早朝。
博望侯找到香料的消息已经流传出来,整个长安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
但具体都有哪些香料还没有公开,上朝前,很多官员都在向张骞和陆鸣打探消息。
得知张骞真的带了胡椒回来后,每个人都很高兴。
并不是胡椒很重要,说到底就是一种香料而已,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他们就是不爽乌孙使者的态度,拿点香料显摆什么。
他们不习惯一个蛮夷在大汉炫耀物产丰富,更不习惯大汉在某个方面比不上蛮夷。
哪怕只是一个香料,他们也想让大汉在这方面比蛮夷更强。
听到张骞的答复,他们心里有底了,乌孙使者就是个笑话。
上朝时,刘彻发现很多官员脸上都带着喜色,和自己一样,看来他们都知道了胡椒的事情。
“宣乌孙使者上殿。”
巴特走进来的时候,发现大殿中的气氛有些古怪。
大汉的官员们看着他,脸上带着种莫名的笑容,看起来更像是嘲讽。
“他们在嘲讽什么?”
巴特心中左思右想也想不到答案。
“乌孙使者,你来看看这些胡椒怎么样?”
刘彻命人把一袋胡椒拿给巴特,他昨日特意命人取来的,就是为了今天。
巴特很疑惑,汉朝皇帝为什么要让自己看胡椒?
刚从内侍手中接过袋子,一股浓烈的辛香味道就传入他的鼻孔之中。
这是上好的胡椒,巴特很确定,单从味道就能判断出袋子中的胡椒非常好。
难道汉朝人找到了别的获得胡椒的渠道?
巴特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胡椒的来源被严格保密,任何一个胡商都不会把秘密告诉给汉朝人,那可能会让所有人失去赚钱的机会,汉朝人怎么可能找到胡椒。
他十分清楚,汉朝自身并不产出胡椒。
但手中的胡椒是如此真实,难道是别的西域商人卖给大汉的?
他心中猜测不断,手上动作不停,打开袋子后能够确定,胡椒的品质确实非常不错。
“这是上好的胡椒,不知是哪个国家卖给大汉的?”
刘彻表情不屑,“区区胡椒而已,大汉自己就能找到产地,何须他人转卖。”
装的好,陆鸣默默给他点个赞。
一个胡椒而已,互惠互通,对双方都好的事情,乌孙人竟想拿这个当条件。
不知道的还以为胡椒是稀土呢,能卡住大量高端制造业的脖子。
这是假的,一定是假的。
巴特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可是汉朝人为什么要骗自己呢,有什么意义,胡椒又不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汉朝人没必要骗他,要是汉朝人不同意乌孙的条件,完全可以不购买他们的胡椒。
巴特表情很尴尬,他来大汉是为了帮乌孙国捞好处的,香料是他为数不多的筹码,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用匈奴人当筹码的。
但眼下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了。
“尊敬的大汉皇帝陛下,恭喜你们找到了胡椒的产地。如果大汉的胡椒产量很多的话,我们愿意帮助大汉把胡椒卖给西域各国。
不管在哪里,胡椒都是最顶级的香料,能卖很多钱。”
这下给刘彻整不会了。
转变的这么丝滑么,你能不能稍微有点尊严,我们大汉喜欢有尊严的人。
百官也是惊讶的重新审视着巴特,这个蛮夷脸皮还真厚。
“可以考虑。”
赚钱嘛,不寒碜,多个渠道也不错。
“丝绸关税的事情就不要考虑了,大汉的关税已经很低,不能再降低了。”
胡椒卡不了脖子,但大汉的丝绸真的是天下独有之物,两成的关税也挡不住胡商们的购买热情。
买到就是赚到,没有哪个胡商会因为多了一成关税就放弃购买。
“尊敬的大汉皇帝陛下,大禄王还准备了第二道国书,如果第一道国书没有被接受的话,还请看我们的第二道国书。”
“为何不一起递交上来?”
“尊敬的大汉皇帝陛下,大禄王觉得第二道国书可能会引起误会,不到最后不允许我递交。”
误会,什么误会?
听巴特说完第二道国书的内容,刘彻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不是误会,确实让他非常不爽。
乌孙竟然想要和亲,想要求娶一名大汉的公主。
作为回报,他们愿意与大汉结盟,共同管理西域,共同对抗匈奴人。
这不还是连吃带拿么?
共同管理西域,这是哪个人才想出来的。
“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你们没有资格和大汉共同管理西域,如果大汉要经略西域,你们乌孙也是被大汉管理的一员。”
刘彻目光炯炯,一个乌孙,还想与大汉平起平坐,你们有那个实力么?
巴特有些着急,“尊敬的大汉皇帝陛下,大禄王绝没有不敬的意思。但除此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匈奴人。
单靠我们自己的话,需要更多钱武装军队,大汉不肯在关税上让步,难道还不能与乌孙和亲么?
我听说,大汉立国以来,七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与匈奴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