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6年春,乍暖还寒。晋国都城绛都的宫殿内,气氛凝重又暗藏几分紧张。
晋成公高坐于王座之上,目光扫视着殿下群臣。
赵盾上前一步,身姿笔挺,眼神中透着忠诚与决绝:“君上,当年先君灵公之事,赵氏深感愧疚。君上不追究赵氏弑君之责,这份大恩,赵氏没齿难忘。
如今君上新立,为彰显晋国新君权威,维持晋国霸业,微臣建议出兵讨伐郑国。
首先周匡王去世,周定王继位,也是新王,君上可以以郑国背晋与楚结盟,目无尊王之道,蔑视新周天子和晋侯为由,讨伐郑国,给楚国以颜色看看。
倘若郑国背盟此等恶劣行径不加以制止,恐怕天下诸侯不知道晋国刀锋所向。
所以对郑国绝不能姑息。臣愿为亲自上阵杀敌,辅佐君上,兴兵讨伐,以扬我晋国国威!”
晋成公听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微微颔首:“赵执政所言极是,正合寡人之意,此番便由寡人御驾亲征,卿等全力辅佐,定要让郑国知晓,背叛晋国的代价!”
众大臣齐声应诺,于是立即召集三军人马,晋成公亲自挂帅,士会为车正,魏錡为车右,负责晋成公安全。
晋国大军在城外集结完毕,旗帜蔽日,甲戈生辉。赵盾身着厚重的战甲,威风凛凛地立于中军大帐前,有条不紊地发布着军令。
此时的赵朔,身为军大夫,站在队伍前列,虽不是主将领,但眼神中满是坚毅与期待,一心想要在这场战事中建功,不负赵氏之名。
晋军如汹涌的潮水般直逼郑国边境,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了郔地。
郑穆公赶紧让公子归生前去抵抗晋军,一面求救楚国。公子归生则依托城池,坚守不出,试图死守城池,等待楚国救援。
公子归生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晋军营帐,心中暗自盘算。他深知,郑国若与晋国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必须另寻出路。
郑穆公使者来到郢都,请求楚庄王出兵救援郑国,令尹斗越椒立即出来请命,前去救援郑国。
但是蒍贾却出来反对,他告诉楚庄王,自己要参奏斗越椒,因为上次北林之战,斗越椒因为收取赵盾礼物,所以才放走晋军。
并且有人举报斗越椒企图谋反,私下召集死士门客,希望楚庄王严查。
斗越椒大怒,表示蒍贾污蔑朝廷大臣,其罪当诛,请求楚庄王诛杀奸臣蒍贾。
楚庄王一看大司马和令尹斗起来了,心中大喜,自己原本就要夺取斗氏权力,现在好了,蒍贾和斗越椒互殴,我正好借机全部拿下。
于是楚庄王道:“大司马参奏令尹,令尹参奏大司马,二位都是我楚国的国之柱石,寡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这样吧!你们两个暂停职务,在家里待命,等待大司败详细调查之后,寡人自有定夺”。
至于救援郑国一事,寡人觉得不必前去救援,既然这次晋灵公被杀,晋成公继位。
新的周天子加上新的中原霸主上位,然后就拿郑国开刀,这明显是打狗给主人看,晋国就是等着我们楚国劳师远征,好在郑国以逸待劳,阻击我王师。
寡人偏偏不去和晋国对垒,咱们先让晋国人和郑国玩去,我们继续抄他的老窝,派出使者,前去鲁国,齐国结盟。
只要搞定齐鲁,消除我们东北方向的威胁,寡人下一步就要从西北出发,直到成周雒邑,看看到时候谁是天下霸主。
于是楚庄王决定,派斗克黄前往齐国和鲁国结盟,因为齐鲁不合,齐鲁又分别和莱国,莒国不合,试图吞并莱国和莒国。
莱国和莒国又是晋国的盟友,晋国自然不允许齐国和鲁国攻打莱国和莒国,这样齐惠公和鲁文公都对晋国颇有不满。
楚庄王派斗克黄前往齐国和鲁国,让他前去说服齐国和鲁国,支持和楚国结盟,这样一来,楚国支持齐国攻打莱国,鲁国攻打莒国。
楚庄王告诉斗克黄,一定说服齐国和鲁国,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和晋国在中原进行大战,斗克黄立即领命前去出使齐鲁,表示一定不辱使命,保证完成任务。
郑穆公在苦苦等待楚国救援,半月后仍旧不见楚国前来救援,赵盾看到楚国不来,于是命令晋军开始攻城。
一时间战鼓擂动,喊杀声震耳欲聋,晋军士兵抬着云梯,奋勇向前。郑军则用滚木礌石拼命还击,一时间,城墙上箭如雨下,鲜血染红了城墙。
赵盾则亲临前线,指挥若定,激励着晋军的士气。赵朔紧跟其后,带着一队精锐士兵,亲自登城,试图撕开郑军的防线。
就在战局胶着之时,郑穆公意识到,继续抵抗下去,郑国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于是,他派公子归生前往晋军大营求和。晋成公接到求和的消息后,与赵盾等诸位将领商议。
赵盾轻抚胡须,沉思片刻道:“郑国国力尚存,若一味强攻,我军也会伤亡惨重,况且楚国随时可能出兵救援,不如见好就收,让郑国重新归附我晋国便好。”
晋成公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了郑国的求和请求。
双方约定在郔地举行结盟仪式。那日,晴空万里,微风拂面。晋军代表士会身着华丽的礼服,昂首阔步地走向结盟台。
士会智谋超群,在晋国素有威望。郑国公卿大夫们早已在台上等候,个个神色凝重。
公子归生满脸堆笑,迎上士会,双方寒暄几句后,便开始了庄重的结盟仪式。在众人的见证下,双方歃血为盟,郑国承诺从此听从晋国号令,不再与楚国勾结。
随着结盟仪式的结束,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晋军班师回朝,郑国则暂时摆脱了战争的阴霾,再次背弃楚国,转投晋国怀抱。
然而,中原的局势依旧波谲云诡,晋楚之间的争霸之路,才刚刚迈出了新的一步 ,而郑国,也注定将在这两大强国的夹缝中左摇右摆,继续艰难求生。
欢迎阅读下一章,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