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糊糊:“明英宗本人是偏爱北人,不喜南人,但也承认北人文雅不及南人。

想要实行南北卷的明仁宗也说过,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

景泰二年的时候也有说法,江北之人文词质实,江南之人文词丰赡。

明末顾炎武更是大开地图炮,说北人八股之外,一无所通者比比也。

虽然现在明清八股文一直被骂,但不得不说在它树立起了一个科举的标杆。

科举制度在元朝被玩坏了,一半的统治时间内被废除。

开科总共才16次,取士1000多人,是自科举制度建立以来,取士最少的朝代,而且之中还存在徇私舞弊、种族歧视等众多问题,注定难以长久。

元朝科举实行的时间短、规模小、录取人数少,元代官僚总数为人,通过科举入仕的人不足5%,汉族所占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科举考试考场分为两种,一种是蒙古、色目人的考场,一种是汉人、南人的考场,蒙古、色目人只考经义、对策两场,而汉人、南人还需要加试赋与杂文各一篇。

蒙古、色目人面对的题目比较简单,汉人与南人面临的难度则像万人争过独木桥一般。

如果蒙古、色目人愿意参加汉人、南人的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校,而汉人、南人根本无权参加蒙古、色目人的科目考试。

在二者的人口基数对比下,可以想象有多么不公平。

而且汉人和南人冲过独木桥顺利入仕,他们的仕途起点与高等级的两族也不相同,中选后的蒙古、色目人一般就任六品官,汉人、南人则逆降一级,由此足见当时统治阶级对汉族人民的轻视。

元朝的统治者不重视科举,明初就要重新立起规范,该怎么考怎么写。

八股文的格式明明白白放在那里,应试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拉平了教育资源的差距。

北人学问不及南方,所以集体落榜是正常的?

肯定不正常呀!

前面几科都有北人中举,虽然不多,但是有。

洪武三十年会试,一个北方人都没有上榜,不说是不是皇帝执政出现偏差,导致北方文气大降这种政治性问题。

诋毁者都可以说一句,皇帝无道,北方一年比一年差。

朱元璋眼里揉不得沙子,洪武四年第一次会试,就有下第举人谤毁考官的现象发生过。

当时朱元璋认为这帮考生没考上,不反思自己,反而逞私忿谤毁考官,真是一点礼让廉耻都没有,并表示以后要还有这种事,就要出重拳。

但洪武三十年的会试,朱元璋却派人复核,这种态度的变化足以说明当科录取情况确实不太正常。”

刘彻:“难道真是集体舞弊?”

糊糊:“科举有糊名誊抄之举,是否能断绝判卷不公?

答案是不可能。

只要是主观题,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是人就会有喜好和偏见,哪怕本人不自知。

如果这种“主观”意见被排除后,仍然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

洪武时期只是规定了考试的文体‘略仿宋经义’,八股文是在永乐至景泰是八股文萌芽,天顺至弘治才是其成熟完备时期。

南北文风迥异,阅卷者不一定知道考生具体是谁,但大概能猜出是南是北。

以明初官员的组成,他们的阅卷偏好不言而喻。

哪怕非专业的文学研究者,面对李白杜甫的冷门诗,大致也能区别出是谁写的。

何况专业搞文学的阅卷官。

北宋嘉佑二年有一场科举号称千年龙虎榜。

主考官是文坛盟主欧阳修,副考官王珪,李清照的外祖父。阅卷老师是梅尧臣,都是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

这次科考全国共有四十万士子应考,但真正能得到进京参加会试资格的不过数千,最后通过殿试、金榜题名者仅388人。

考生也是星光璀璨,唐宋八大家录取了三个,感谢此次科举对文学水平的认可。

科举最主要的职能不是要评选出什么文豪之类人物,而是要为朝廷延揽治国理政之才。

嘉佑二年这一科中,有九人后来位列宰执,亦有为朝廷开疆拓土的帅才。此科能在宋史中留下传记的共有二十四人之多。”

王珪:我就只剩一个李清照外祖父的名头?

其他人不禁想起嘉佑二年的进士名单,其他不说,苏轼兄弟就名列其上。

但科举取士为的是他们的理政之能,不知哪九位能冒出头。

糊糊:“这次科举有哪些大佬参加呢,苏轼兄弟不提,唐宋八大家他家占了三个。

洛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兄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他们挨的骂没朱熹那么多,可能因为身处早期,观念只是萌芽阶段,没那么激进。

哥俩还有一个表叔张载也参加了考试,他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也是关学创始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振聋发聩。

王韶是由文转武,为大宋开辟熙河、大破青唐吐蕃,最后执掌枢密的罕见帅才。

还有往后的新党三大干将,曾布、吕惠卿、章惇。

章惇是其中最有故事的人,因为他差点改变了北宋的历史。”

苏轼想起旧友,“还能怎么改变?”变法吗。

糊糊:“宋哲宗赵煦无子早逝,立谁为储就成为一件大事,人选只能从赵煦的兄弟里选。

宋神宗有十四个儿子,但因为大宋皇室一贯来的传统,只有六个长大成人。

向太后招来宰辅询问谁可立为皇帝,章惇厉声说:按礼法而言,同母胞弟简王当立。

简王赵似排行十三,和赵煦是同母兄弟,他们的生母朱太后,这时候还活着。

两宫并立,朱太后是生母,向太后嫡母,关系自然有些微妙。

向太后挑明,我无子嗣,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

意思就是不用管朱太后那一节。

章惇复言:既然都是庶子,按长幼应立申王。

申王赵佖排行第九,诸兄弟中最为年长。

皇太后说:申王有疾病,不能立为帝。

赵佖有眼疾,是个盲人。

新党宰相掰腕子没掰过旧党的皇太后,胳膊拧不过大腿。

向太后坚持立排行十一的端王赵佶为帝,也就是后来是宋徽宗。

章惇气呼呼地反对,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看到北宋后来的结局,只能说,宰相的眼光不是盖的。”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