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书籍,然后将书递给了秦越人。
这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门阀进化起源》六个大字,而作者则是南山子。
离石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重视,是因为其中的许多内容都证实了他长久以来的怀疑,而且将琐碎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理论,说清事情发生的起因、过程,以及造成的影响,最少说明了黄巾起义前后的全过程。书中详细阐述了世家发展到高级状态后所形成的门阀现象。
据书中所述,门阀在其产生的初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们以正面、积极向上的态度敦促施政者善待自己的子民,并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推动各种利国利民的新技术的诞生。可以说,这时的世家在当时是真正的社会精英,因为世家有雄厚的知识积累,才能教育出族中杰出子弟出仕做官,依附朝廷从而换取高官厚禄,再反馈给家族。
然而,自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土以来,世家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佛教虽然宣扬众生平等,但它脱胎于婆罗门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婆罗门教的影响。在原始佛教的教义中,暗中夹杂了许多婆罗门教的私货,而这些私货却恰恰引起了世家的狂热追捧,门阀想要世袭永存。
从世家发展成为门阀,往往需要耗费数百年的时间。然而,与世家相比,门阀的存在时间却相对较短。这是因为门阀要想长久地延续下去,就必须确保阀内的每一代掌舵人都能够保持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古代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掌握实权的高官显贵。这些家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家族体系。然而,当这些世家试图进化成门阀时,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家族人口众多,关系错综复杂,难免会出现妻不贤、子不孝等尴尬局面,按出身和血统确定的家族话事人,往往德行和能力不能服众。这种门阀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可能会影响家族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同时,世家在跃升为门阀的道路上,竞争异常残酷和激烈。他们需要不断地与其他世家争夺资源和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还要通过联姻来稳固平衡世家彼此的实力。
世家之所以能够在朝廷中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把控着向朝廷输送官员的特权——举孝廉。通过这种方式,世家可以将自己家族的子弟送入官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当世家真正掌握了核心权力,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他们就会成为权臣,进而成为凌驾于世家之上的门阀。例如,汉末的门阀袁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袁家曾经是四世三公的大门阀,在天下大乱时,更是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军阀势力之一,也是曾经敢于称帝的第一个门阀。
然而,要想将这种泼天的富贵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非易事,门阀后来又研制出九品中正制来稳固手中的特权。
在东汉初年,婆罗门混在原始佛教中传入了中国,为门阀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婆罗门教主张垄断知识,并进行愚民教育。他们让底层民众相信,他们生来就是有罪的,只有今生多修善行,来世转世投胎才能出生在一个富贵人家,从而改变受穷受苦的命运。
这种思想对于门阀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垄断知识,他们可以确保自己家族的子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在仕途上更具竞争力。同时,愚民教育也可以让底层平民百姓安于现状,减少对门阀权力的挑战。
朝廷绝对不会容忍有另一股势力来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地位的。然而,那些受到婆罗门思想影响的世家,在经历了数代更迭后,逐渐演变成了强大的门阀。这些门阀不仅产生了取代皇权的野心,更妄图将这种特权固化为门阀所独有的天赋。
然而,门阀的目标过于庞大,这无疑会引起皇权的猜忌和警惕。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门阀还远远不是皇权的对手。于是,门阀们开始巧妙地向世家们宣扬一种关于人种划分的言论。
他们提出了“高门对高门,寒门对寒门”的联姻方式,这种以出身血统的划分联姻方式,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等级制度划分如出一辙。门阀们企图将知识和祭祀的权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将皇帝和官员视为刹帝利,寒门则被归为吠舍,而天下所有的普通百姓则被贬低为首陀罗。
这种阶层划分的理念,门阀们希望能够将其固定下来,并在东汉末年开始试行。他们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让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变得不可逾越,固定下来永世不变。
然而,汉人自古秦末以来就有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和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天生的阶层所束缚。因此,对于这种人为的阶层划分,天下人显然是难以接受的,还有部分有理想的读书人更是坚决反对。
这种不满情绪逐渐积累,最终引发了黄巾之乱。黄巾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号召人民起来反抗门阀的统治。这场起义规模浩大,给东汉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黄巾军的反抗,门阀们并没有退缩。他们掌控着军队,利用手中的权力,想要将敢于反抗的普通人全部杀了,以维护他们的阶层划分理念。这一行为激起了更多人的愤怒和反抗,使得局势愈发紧张。
门阀们之所以如此执着于阶层划分,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痴傻。事实上,在遥远的西方,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的划分方式的帝国,而且这个帝国还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个帝国的人口数量与大汉帝国不相上下,这让中土的门阀们深信,既然别人能行,那么自己也一定可以。他们认为,通过这种阶层划分,可以将富贵永远流传下去,确保自己家族的地位和财富不会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