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9月4日)当欧亚大陆的炮火硝烟意外地陷入一种尴尬的停滞时,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8月5日的那场撕破黎明的边境冲突——德军铁骑与联军在白罗斯防线的猛烈撞击——距今已整整三十天。然而,预期的全面战争并未爆发。
在东线,德国人如同精密的钟表匠,正一丝不苟地“调整”着白罗斯的国界:这里推进几十公里建立缓冲哨站,那里占领一座战略价值不明的村镇。西线,法兰西强大的占领机器上,偶尔会迸发零星的火花——抵抗组织炸毁一座变电站,伏击一辆补给车队,这些新闻成为报纸角落里不痛不痒的“安全隐患”。除了这些,战争,这台看似马力全开的钢铁巨兽,竟诡异地陷入了低沉的怠速状态。
私底下的暗流涌动远比公开的炮火喧嚣。欧洲的会客厅和保密电话线路中,关于“和平谈判”的试探性风声已难以抑制地泄露出来。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集体创伤如同刻骨铭心的刺青,烙印在每一个普通欧洲人的灵魂深处。
即便是以胜利者姿态傲视欧陆的德国,其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疑虑的声音在教授的书房里、在工人的酒吧里、在主妇的闲谈中传播:德法联盟的实力固然强横,但要消化整个欧洲?那是帝国才能完成的狂妄梦想。
持续的军事管制带来的压抑、经济停滞的隐痛、以及战争本身不可预测的风险,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是否该在战果尚未被鲜血冲淡之前,为这没有尽头的消耗划上句号?维持现有的胜利果实,结束冲突,恢复某种“正常”,似乎成为了各方心照不宣的渴望——至少在民间层面。
----------------------------------------
与此同时,在战火暂时被隔绝的亚洲,另一场尴尬的“胜利”正上演着,主角是h国。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预”了南亚的棉亚内部事务,推翻了新兴民选力量,将流亡的“前政府”残余重新扶上权力宝座。出兵的理由冠冕堂皇:“稳定地区局势”,“保护国民利益”。一时间,国内官媒锣鼓喧天,庆祝着对“恐怖势力”和“西方干涉”的伟大胜利。
然而,当胜利的欢呼尚未散去,棉亚的现实却狠狠抽了h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被h国强行“护送”回权力的前政府官员,如同提线木偶般僵硬地行使着职能。首都表面平静,但走出几公里,整个国家就陷入混乱。
棉亚各地,一个接一个的地方领袖——部落长老、市长、甚至青年学生团体——站出来公开谴责傀儡政权,宣布组建地方民兵,拒绝接受中央(实为h国)的指令。口号鲜明:“棉亚属于棉亚人民!”,“h国殖民者滚出去!”
-------------------------------------------
尴尬瞬间写满了在棉亚执勤的h国士兵的脸。他们出发前被告知是去“维和”,是“协助正义一方”,是保卫h国在海外的“发展利益”。但现在,他们所到之处,迎接他们的不是箪食壶浆的欢迎,而是沉默的抵抗、警惕的目光,甚至在交通要道设置的路障前,不得不与那些装备简陋却眼神坚毅的棉亚人对峙。
“我们来干什么?”一个年轻士兵在闷热的装甲车内低声问同伴,他的迷彩服被汗水浸透,头盔下是茫然的神情。他本以为自己是拯救者,却发现自己更像是侵略者地图上的一枚红色图钉,钉在了一片充满怨恨的土地上。
而h国高层,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国内的零星杂音,却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镇定”。外交部发言人依旧在记者会上侃侃而谈,指责外部势力“煽动叛乱”,强调棉亚“前政府”的合法性,并将地方武装定性为“被野心冲昏头脑的分裂恐怖势力”。
h国的最高领导人在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甚至将棉亚的混乱归咎于“某些公知媒体传播错误信息,动摇军心”。表彰大会如期召开,军功章挂在了将领们的胸前,新闻画面里是整洁的军营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全然不顾战场角落里那份令人窒息的疏离感与基层士兵眼中化不开的迷茫。
士兵们执行命令,保护设施,内心却在质问行动的意义;高层则沉浸在构建的叙事泡沫里,用权力和喉舌的声浪,掩盖现实与口号之间那道巨大的、正在流血的鸿沟。棉亚的街头,h国士兵巡逻的身影在本地人冷漠的视线下,显得愈发孤单而讽刺。
---------------------------------------
这种来自南亚的尴尬,像一层无形的迷雾,笼罩在整个东亚的上空,使其本就紧张的局势更添一种难以言喻的别扭。
东亚几国,尤其是h国,与日月科技的经济命脉早已深度交织。那些驱动城市运转的聚变反应堆,那些保障通讯的先进芯片,甚至街头巷尾普及的新型材料与智能设备,无不刻着日月科技的印记。从某种意义上看,日月科技是维系其现代化生活的“供血者”。
然而,在远离商业繁华的权力中心,另一种默契正在形成。在mLJ国的施压和国际联军的框架下,h国政府不动声色地加大了对日月科技的审查与限制。税务部门的突然到访变得更频繁,安全部门对其数据传输的监管加码,甚至一些“专家”开始在各种智库研讨会上抛出“技术安全威胁论”。
坊间流传着一个确切度极高的消息:一旦勘察加半岛的战火被正式点燃,h国就会毫不犹豫地充当mLJ国的马前卒,以“国家安全”或“国际义务”为由,闪电查封日月科技在其领土内的所有重要设施、账户和知识产权——这个科技巨兽数十年在h国扎根的庞大根系将被瞬间斩断。
----------------------------------------------
处于风暴眼的日月科技公司总部,却展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平静。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生产基地的自动化流水线有条不紊地吞吐着产品,穿着印有日月徽章工作服的研究员们按时打卡上下班。外部汹涌的风暴似乎被一道无形的力场所隔绝。
但这平静的表象下,潜流早已涌动。人力部门的档案室里,人事档案“出国深造”、“调动至波斯研究院”、“因家庭原因辞职”的审批文件异常频繁地堆积。
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熟悉关键流程的核心员工,已悄然或在公司的安排下办理了移民手续,他们的新目的地,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日月科技的新中心——波斯。这座曾经古老的城市,正以其相对独立的地缘位置和日月科技倾力打造的环境,成为吸引这些科技精英的安全避风港。
这无声的人才大迁徙,是公司对未来风险最精准的预判和最冷静的回击。留在东亚办公区上班的员工,或许只是在等待一个信号,或履行最后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