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看着杨纂一副如释重负模样,便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臣等告退。”
“去吧去吧。”
李世民摆了摆手,目送他们远去,同时也给张阿难一个眼神,让他去内府挑东西。
离开甘露殿,杨纂感觉整个人前所未有的轻松,长呼了一口气,看着走在前方的程俊,感激道:
“程三郎,多谢了!”
程俊笑吟吟道:“现在放下心了吧?”
“放下了,”杨纂满面笑容道:“虽然这次什么都没捞到,但至少官职保住了,还保住了脑袋。”
你的官职在你脑袋前面吗......程俊哭笑不得,随即说道:
“那我先回太医署,你回去好好歇歇。”
“好的程三郎!”
杨纂点了点头,目送他远去。
程俊与他告别后,前往太医署。
去往太医署的路上,他一路思索着,该怎么利用大唐博物馆搞钱。
来到太医署,还没有进门,便听到辩才和尚的声音传来:
“长安侯,陛下那边答应了吗?”
程俊回过神,抬头望去,只见辩才和尚和巢元方、孙思邈站在一起,不由一怔,“辩才法师,你这身体刚恢复了一些,怎么不躺着好好歇歇?”
辩才法师愁眉苦脸道:“贫僧放不下心啊。”
程俊莞尔,说道:“那你现在可以放心了。”
听到这话,辩才和尚眼眸一亮,苍老脸庞上带着几分欣喜,问道:
“陛下答应了?”
程俊点了点头,说道:“答应了。”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大唐博物馆的馆主,《兰亭集序》真迹,和你一起,都留在大唐博物馆,看管真迹的重任,你可要担起来。”
辩才和尚连连点头道:“贫僧明白!”
就在此时,孙思邈问道:“长安侯,贫道与你说的那件事......”
程俊看着他,说道:“我已经跟陛下说了,日后大唐博物馆所赚的钱,将有一半会用来赈济百姓。”
巢元方疑惑道:“大唐博物馆还能赚钱?”
孙思邈、辩才和尚也是一愣。
尤其是辩才和尚,在他认知中,大唐博物馆就是收藏宝物的地方。
这种地方,怎么赚钱?
程俊沉吟道:“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说完,他望向辩才和尚,说道:“辩才法师,《兰亭集序》的真迹,在越州永欣寺,由你的徒弟保管,对吧?”
辩才和尚点头道:“对。”
程俊道:“劳烦你给你徒弟写封书信,朝廷这边会派人八百里加急,到越州去取。”
“你那徒弟也一起来吧,这样你在长安城也好有个帮手。”
辩才和尚应声道:“好,贫僧这就来写。”
众人走入太医署内,等到辩才和尚将书信写好了以后,程俊带着书信,离开太医署。
刚走到太医署门口,程俊迎面便碰见张阿难领着一名小宦官,朝这边走来。
张阿难看到他,走了过去说道:
“长安侯,陛下让杂家准备的珍宝,杂家已经准备好了,你看放在哪里?”
程俊道:“你带着人,与我去一趟务本坊。”
张阿难点了点头,转头对着身后小宦官说道:
“你现在去一趟内府,叫人把东西带上,随杂家去务本坊。”
“诺。”
小宦官应了一声。
程俊和张阿难先行一步,来到朱雀门外。
过了许久,那名小宦官带着手捧宝盒的五名侍卫,来到他们这边。
程俊走到五名侍卫跟前,看了一眼手中的宝盒,随手打开了其中一个盒盖,只见里面放着一沓高高摞起的纸张,看其数量,足有一千多张。
张阿难在旁边介绍道:“陛下喜欢王右军的字,这些都是陛下收藏的王右军的书迹。”
说完,他打开了另外两个盒子,只见其中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玛瑙杯,另外一个长形宝盒里,放的是金丝檀。
张阿难接着说道:“这是西域诸国进献的玛瑙杯、金丝毯。”
说完,他又打开旁边宝盒,露出放在里面的东西。
程俊注目而去,发现里面竟是一份图谱。
张阿难道:“这是陛下命人着作的《秦王破阵乐舞图》。”
说完,他打开最后一个盒子,只见里面放着一个通体白皙拳头大小宛若珍珠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宝珠。
“此乃随侯珠。”
听到“随侯珠”三个字,程俊不由愣了一下,愕然道:“这是随侯珠?”
随侯珠,与和氏璧一起,被称为春秋二宝,这也是“随和”二字的由来。
程俊注视着随侯珠,根据史册记载,秦朝之后,随侯珠便没了踪迹,现代人猜测,此物被秦始皇带进了陵墓。
没想到,这东西竟然在李世民手中。
老李真够能藏的啊......程俊心里想着,收回目光,望着张阿难说道:
“咱们现在出发。”
“好。”
张阿难点了点头,“以前去务本坊,杂家与他们一起,坐马车过去。”
程俊想了想,说道:“多带些人,别把东西丢了。”
张阿难捂嘴轻笑:“这一点长安侯放心,杂家过去,至少有一百多人护卫。”
听到这话,程俊顿时放下了心,对着他笑着拱了拱手,随即走到自己的汗血宝马阿道夫跟前,解开缰绳,翻身上马,在张阿难等人的注视下,朝着务本坊而去。
来到务本坊,在坊门处等了许久,程俊看到一百多名披甲执锐的金吾卫,护送着一辆马车,朝着这边走来。
一路上,沿路的百姓被这番阵仗吓了一跳,纷纷避让。
当马车来到务本坊外停下,张阿难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程俊带着他,在一百多名护卫护送之下,走入务本坊内,在国子监旁边的一处府邸外站定。
此时此刻,程忠正穿着一身便服,带着两名仆役,站在府邸门口,望着他们这边。
瞧见程俊牵着汗血宝马阿道夫,和张阿难朝这边走来,程忠立即带着两名仆役迎了上去,很是自然的从程俊手中接过缰绳,笑着道:
“三郎您来了。”
说完,他对着张阿难拱了拱手说道:“见过张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