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万松村被屠村后,当时的县衙为了不让村子荒废,特许外嫁女们迁户回村长住,还给平分万松村的土地!”
“然,外嫁女的夫家恐惧万松村被屠之事儿,皆拒绝回村,要威胁外嫁女,敢回村就休了她们!”
“外嫁女受制于夫君,有想回来守村的,也只能打消主意!”
“衙门办事讲究证据,所以当时的衙门让她们签下自愿不回村且放弃娘家土地的文书!”
笑话,你都不愿意回来守村,衙门还能把村里的土地留给你?
回来就能有土地分,不回来,整个村的土地就充公……毕竟真正的村民都被杀没了。
“文书皆入了衙门档案册,且留存至今,此事还被载入宝福县县志,如今亦有人证还活着!”
接下来就是上证据。
那份不回村并自愿放弃娘家土地的文书,被衙役捧着护着,给前两排的乡亲父老们看。
有认识字的,是请衙役停下,他们细细看。
先看的年号,嗯,是大几十年的陛下年号;又看纸张,嗯,也是几十年的老物件了。
最后看内容,点点头:“文书上确实写着衙门怜惜万松村被村,请示过布政使司,特许万松村外嫁女迁户回来守村、可按照人口分配村里土地……就是你家迁回来的人多就能多分土地,条件真真是开得极好了。”
“奈何万松村外嫁女们不愿回村,并自愿放弃继承娘家土地,特此立据为证……上头有上千个万松村外嫁女的名字、夫家的名字,还有手印。”
之所以有那么多外嫁女,是累积出来的,嫁了几十年的,刚嫁的,都找来立字据了。
总之,当时的衙门破案缉凶不行,但留证据以减少衙门未来的麻烦很行。
文书证据一出,乡亲们哗然,是纷纷点头,说支持话:“衙门没错、秦家也没错,是外嫁女先不愿意回来的,如今子孙见村里变好了,再闹着回来,实在是无耻!”
“我们泰丰镇人绝不纵容这等无耻行径,哪个镇子支持的,就接回自己镇上去住!”
讽的就是向南镇。
万太婆、钱万氏、林万氏等人听罢,羞愧又难过,忍不住掉泪。
秦奶奶安慰她们:“当年的事儿,不是你们的错,你们也是看夫家脸色过日子。”
“其实,你们夫家也没错,毕竟在自己家住得好好的,谁又愿意搬去被屠的村子住?”
除非是脑子有病。
“要怪就怪那带头的不肖子孙……子孙多了,难免出一两个歹竹,三位老姐姐还有不少子孙,不必为那一两个心坏的子孙伤怀。”
郑杏娘立刻接上:“奶,秦老夫人说得对,您老还有我,我给您养老!”
万太婆点点头,抹掉眼泪,道:“奶明白,会解释清楚,不帮田强他们背后的恶人做恶。”
大人们已经跟万太婆谈妥当了,可以不杀郑田强一家,但一定要把事情给乡亲们说清楚。
万太婆本就愧疚,见衙门能留逆孙家一命,自然是答应配合。
至于她的养老问题……她早就知道,子孙这边都嫌她活得太久,浪费粮食,再经过这次,是彻底心寒,决定跟郑杏娘去周家过日子。
等快咽气了,再拉回郑家那边,如此子孙们只需给她办个丧事就成,无须再天天伺候她,管她的吃喝拉撒。
“请证人!”康理问喊。
很快的,三位老婆婆、以及年老的本镇老人、本镇的万松村外嫁女后代、潘老童生。
潘老童生算是万松村被屠事件,以及后续的全程见证者,所以也来作证。
老头一站好就指着万太婆她们骂:“厚颜无耻之徒!”
又骂那些觉得万太婆她们回来住也没错的人:“善恶不分之徒!”
又骂郑田强等人:“见利生恶之辈,罪该凌迟!”
还看秦爷爷秦奶奶一眼:“仁心养恶胆,不知所谓之徒,哼。”
总之,潘老童生是见谁都要骂几句。
秦小米听罢不爽,回怼:“对对对,你最正直,那咋不跳出来揭发吴里长、水井伍家的恶事儿?”
住镇上几十年了,别说你不知道?
分明就是:“知恶不揭,比恶更恶之徒。”
潘老童生被气得差点厥过去,指着秦小米:“你你你……”
“秦小东家慎言!”康理问怒极,这秦氏女就不能少说几句?万一把老头气死了,岂不是要少一个人证?
荀老头亮出医针:“大人莫慌,老夫给潘老童生扎几针,保管他生龙活虎,活到一百零五。”
康理问想掐自己人中:“……”
这秦家人不仅有病,说话还都特土,毫无雅气可言。
“速速去扎,扎完好让证人说话!”
“诶。”荀老头赶忙去给潘老童生扎了三针,潘老童生很快就呼吸顺畅,心平气和了。
林万氏已经在说:“我是林万氏,乃是万松村万光林的孙女,当年案发后一年,衙门找到我外祖家,问我要不要回村居住?被我外祖家居住,又过了三个月左右,衙门把我们这些万氏女聚集在一起,签了不回村并自愿放弃土地书……”
林万氏最年轻,说话最利索,把当年外嫁女不回村的事情给细说清楚。
然后是万太婆。
钱万氏瘫痪,所以没说。
最后是周家村、孔家村、苗家村、吕家村、曹家屯、牛头坡村等等有万松村外嫁女的,且知道这事儿的老人,上来作证,确有这事儿。
潘老童生扎完针后,也红着眼眶,出来说了:“事情就是衙门所记述的那样,所以郑田强等万松村外嫁女子孙要求迁回万松村居住,属于见利生恶,无耻之尤,有良知之人,都该站出来阻止!”
说完,又哽咽说了一句:“秦氏女骂的没错,老夫有罪,老夫要是能站出来揭发吴里长、揭发水井伍家的不堪,咱们镇的风气也能早点好起来。”
“祖父诶!”潘家子孙们急了,恨不得捂住潘老童生的嘴巴……这破事都过去了,您老还提它做啥?
且视而不见的又不止是他们潘家,是全镇都有。
再说了,潘家人微言轻,哪里干得过背后有县丞撑腰的吴家伍家?
秦小米听罢,倒是对这爱骂老头有点刮目相看。
而泰丰镇人对潘老童生的最后一番话,都有些触动……得亏有秦家,否则他们泰丰镇还不知道要被吴里长给祸害到啥程度,没准会成为匪贼、细作后代的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