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首辅还没到吗?”

内阁,魏广德值房外,张四维手里拿着一份奏疏快步走来,看到在门前侍立,无所事事的芦布就问道。

“次辅大人,老爷今日可能有事儿耽误了,还没有过来。”

芦布见到是张四维,急忙行礼答道。

“首辅大人昨日是否说过今日要休沐?”

张四维只是皱皱眉,又追问道。

“不曾听说,按说老爷应该到了才是。”

芦布老实答道,随即又看向张四维说道:“次辅大人可入内休息片刻,老爷应该是在路上了。”

“不用,我还是会值房,那里事多。

首辅大人来了,劳你通知我一声,就说有急事商议。”

张四维开口说道,“如果,嗯,如果巳时首辅还未到来,你也和我知会一声。”

“是。”

芦布马上答应道。

张四维这边说完,转身又往自己值房走。

约摸小半个时辰后,魏广德的身影才出现在值房外。

“老爷,你来了。”

终于看到魏广德出现,芦布急忙上前迎接。

“嗯,遇到些事儿,耽误了时间。”

魏广德笑笑,心情很是愉快。

刚才在乾清宫里,不仅解决了冯保的问题,顺道和万历皇帝还商量了向倭国用兵的问题。

从和皇帝的交谈中,魏广德意识到万历皇帝已经不是那些不知兵的皇帝,对倭策略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好吧,这可都是自己教导之功。

其实,大明朝中后期的皇帝,英宗皇帝是实打实上过战场,虽然战绩很不光彩,但相信对用兵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之后的成化帝在英宗的教导下,应该也是知兵的皇帝,推动“成化犁廷”就可见一斑。

但是弘治皇帝可能在这方面就欠缺些,他甚至没有完整接受过帝王教育。

他儿子正德皇帝,庙号“武宗”,自然是知兵的,算是真正会打仗的皇帝。

自正德之后的皇帝,嘉靖和隆庆二帝,显然在军事方面天赋有限,特别是嘉靖皇帝,正是在他治下,大明朝天下南北危机重重,完全不知兵。

甚至,嘉靖三十年时居然还想以当时的明军发动北伐,报复俺答汗。

要知道,十多年后,明军才能勉强和俺答汗一较高低,那时候幸好是没真打,否则怕又是一次“土木堡之变”,然后京城被围甚至被攻陷都有可能。

不过还好,自己把战场的事儿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给皇帝,现在的万历皇帝至少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儿,该如何算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现在看来,就算自己退休,想来“万历三大征”也没啥风险。

辽东的事儿,自己已经算是给大明朝解决了隐患,不会有李成梁养寇自重的情况发生。

特别是大明的隐患之一的泰宁部,这次因为板升城之事,辽东军出关突袭辽西草原,在围歼泰宁部一部族时,意外杀死了泰宁部手里速把亥。

这份战绩,也是最近半月才被证实,有戚继光带回来的铠甲、旗帜和兵器,还有锦衣卫刺探回来的情报佐证。

就是可惜,主要打击目标土蛮部虽然损失惨重,但其首领多半是带着残部跑掉了,向西遁入草原深处。

对于万历皇帝希望调集更多的精锐战兵出战倭国之事,魏广德答应下来再和兵部商议。

其实,这话也就是敷衍万历皇帝,大明精兵有限,调集更多的精兵,不仅影响巨大,更是沉重的财政负担。

兵马未动,钱粮先行,这已经是大明朝军事动员的常态了。

没有充足的银钱,就没法调动更多的精锐部队。

魏广德回来的路上也想过了,话带给兵部,至于有没有能力继续调集,那就是另一回事儿。

为了保持现在防御力量的平衡,很大概率是不会增加兵力了。

如果需要,那就只能再次招募土兵助战,包括西南的狼兵、白杆兵和西北的弓手,浙江的火器兵,这些都是大明可以征集强兵的地方。

魏广德迈步走进值房,芦布紧随其后进来,这才小声说道:“老爷,张相爷来这里两次了,说有要紧公务和你商量。”

“知道今日送来什么紧要奏疏吗?”

魏广德一愣,站在那里问道。

“紧要的都是优先送到这里,应该,哦,对了,山西那边上了道奏疏,大致是说最近三年山西大旱,前两年靠着百姓辛劳还有点收成,今年怕是颗粒无收,恐酿出饥荒,请求朝廷拨粮赈灾。”

送来的奏疏,负责接收的中书都会先看一遍,然后分发到各阁老的值房里。

山西的奏疏,可能是中书考虑到张四维是山西人,所有分到他那边了。

魏广德点点头,自己老家如果受了灾,肯定也会当成天大的事儿来办。

中书舍人此法,算不得有错。

“去安排人,叫锦衣卫刘指挥过来下,我要询问山西的情况。”

山西前两年就有灾情上报,朝廷在通过锦衣卫核实后,减免了一些赋税。

这套做法,现在在内阁已经成为惯例。

地方官府上报灾情,通过皇帝的亲兵去核实,然后快速下达救灾指令。

这也是朝廷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太仓有银子赈济。

如果是嘉靖朝那会儿,国库空的都能跑耗子了,面对这种灾情,地方上和朝廷里,都只能视而不见,想方设法拖延时间。

所以高拱一再说治国就是治官,而张居正则是把提升官场效率和收齐赋税做为重中之重,此时就充分体现出实际效果。

没钱,遇到这种事儿,你治官能有什么用,难道要官员变卖家产赈济灾民吗?

不可能的。

说到底,要保地方平安,就得朝廷有钱,在确认灾情后能及时拨款赈济。

至于老百姓能拿到多少,这就是治官的艺术。

地方上如果能够稳定局势,自不必说,就算贪一点,朝廷也捏着鼻子认了。

可如果地方上出了事儿,朝廷有赈济,所有的锅都甩给地方官员头上,包括从国库出来的层层“漂没”,都会被扣在地方官员头上,然后拉出来示众,平息民怨。

这就是这些年张居正、魏广德整顿吏治的做法。

只不过,魏广德确实很是皱眉,那就是山西连续三年旱灾之后,怕是.....

“哎,民生多艰,这些年怎么这么多事儿。”

魏广德叹气道。

“张阁老让我见你来了,就去知会他一声。”

芦布小声说道。

“不用了,我直接过去。”

魏广德说道。

魏广德转身就出门,自己值房坐都没坐一下,就直接往张四维值房走去。

一路上,魏广德也在计算这十来年地方上报大大小小的灾情。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之所以一直说大明朝进入万历年以来还算风调雨顺,那是没有出现跨省,大范围的灾情。

灾情范围小,往往涉及省内两、三个府,各省调拨一批粮草,朝廷再拨一些,就把事儿平息了。

可是,这次数,确实也太多了。

和之前的朝代相比,明代的灾荒与灾难更加严重,可以说是空前的,在这种情况下明朝能维持276年的大一统局面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据历史学家邓拓统计:明代灾害之多,竟达一千零十一次,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平均每年三次半的灾害统计。

当时灾害最多的是水灾,共一百九十六次;次为旱灾,共一百七十四次;又次为地震,共一百五十六次;再次为雹灾,共一百十二次;更次为风灾,共九十七次;复次为蝗灾,共九十四次。

此外饥荒有九十三次;疫灾有六十四次;霜雪之灾有十六次。当时各种灾害的发生,同时交织,表现为极复杂的状态”。

这其实还不是全部,有学者统计数字更是多达一千二百多次,这里面其实主要是涉及跨省灾情统计口径的差异。

不是地方官虚报谎报,而是灾情就这么严重。

魏广德读书那会儿,西南沿海闹倭寇不说,整个大明南北各地水旱灾害频发,就不是一年三四次,而是多达十余地上报灾荒。

严嵩治国那会儿,两个瓶盖要盖五个瓶子,那是真有其事儿,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还要满足宫里嘉靖皇帝修炼的开销。

于是到了崇祯朝,北地三省大范围持续数年干旱,加之辽东不靖,朝廷财政彻底崩溃,最终拖垮了大明帝国。

“子维,听说山西那边有灾情上报?”

距离不远,魏广德没几步就到了地方。

张四维这边的人见到魏广德行礼之时,他已经大步走进值房,对里面说道。

“首辅大人,你来了。”

书案后,张四维放下手里奏疏起身,拿起旁边放下的一本奏疏就迎了过来。

好魏广德坐下后,把手里奏疏递过去。

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眉头就皱的更深。

奏疏是山西布政使上报的,“山西连年大旱,百姓死亡,平凉、固原城外掘大坑三、五十处,处处皆满,时天热,满坑臭烂。”

“怎么这时候才上报?”

魏广德心头火起,前两年还给拨了银子,现在直接报告死人了,还很多,显然之前山西上下都在遮掩此事,也说明之前朝廷账面上划拨的赈灾钱粮其实大多没有到位。

“子维,你怎么看?”

魏广德放下奏疏,抬头看着张四维说道。

“应立即让都察院和锦衣卫出动,对所有渎职官员查办。

还要尽快派出钦差大臣赈济灾民,否则山西怕是要生乱。”

张四维开口说道。

“你,马上去请申阁老过来。”

魏广德点着门口书吏说道。

等书吏离开后,魏广德才对张四维说道:“子维,你就是山西人,自家老家如此灾情,事前难道就一点不知情?”

魏广德此时已经很愤怒,他和张居正设计的这套法子,按说应该是可以避免这种大范围大量死人情况发生的。

上报灾情,朝廷赈济,那怕你给口吃的,也不至于如此。

可地方上,偏偏还就让这样的事儿发生了。

关键,这事儿还是张四维老家,作为一个阁老,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也不怕自己回去被乡邻族老咒骂。

别觉得内阁阁老回乡很牛逼,遇到族老一样低头挨骂。

在乡族环境里,出门了你才是大明阁老,在家乡就得收族规管,得遵守。

当然,一般族老若不是天大的错,也不会如此对待族中有出息的子弟。

不过类似这种,怕是张四维回去必定要跪祠堂的。

如果有的话。

“我......家中一直说都好,书信里并未提及此事。

而和我相熟兄弟,多在各地经商,对老家怕也是不了解情况。”

张四维叹气说道。

张家经商有钱,自然不会被饿着,就算地里没有收成也不受影响。

自然,对地方灾害是不看在眼里的。

甚至,张家或许还在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兼并土地也未可知。

就算现在田地税赋足额征收,可只要田地里有收成,总是能有收益的。

何况,购买田地,往往也不看短期收益,而是以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那是家族的底蕴。

魏广德想到这点,看了眼张四维,没再继续说话。

应该是山西许多地方死人了,民怨沸腾,地方上才不敢遮掩,只能上报请求赈济。

不多时,申时行到来。

看完奏疏后,也只是瞟了张四维一眼,三个人就开始讨论赈济山西灾情。

自然,户部尚书张学颜、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也被派人找来。

张学颜到来时,刘守有已经在这里回答内阁的询问。

好在锦衣卫还没有收到山西叛乱的消息,一切看上去还在可控范围内。

“张大人,直隶、河南能够紧急调查多少粮食支援山西。”

来一个,就让他们先看山西奏报,然后开始发问。

魏广德自动忽略了陕西,那里粮草也不富裕,其实河南也是,不过府库里总还有些粮草可以调拨。

大不了先借用,后面再筹集偿还就是了。

这边张学颜计算能够调集的粮草,那边魏广德已经和陈炌、刘守有商量派人去山西巡按。

“务必要抓出几只硕鼠,狠狠整顿山西官场。”

魏广德这次发狠了,“如果此事布政使有参与,一并锁拿,一会儿我就去乾清宫奏报此事。”

内阁不是拿出问题为难皇帝的,而是在发现问题后拿出应对措施,然后去皇帝那里过一下名录。

“他们或许以为张江陵不在了,或许有些事儿没那么严格,但这种关系重大的事儿,朝廷绝不姑息。”

陈炌和刘守有都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魏广德的意见,接下来就等圣旨。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