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帮忙的社员们挑着和好的水泥,排着整齐的队伍,一步一步稳稳地往竹架板上走。没有水泥泵机,纯靠人力往上运输,但大家没有丝毫怨言,每个人都迈着坚定的步伐,仿佛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自己回来了,总不能在旁边看着别人劳动。刘正茂四处看了看,找了一付空箩筐,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挑混泥土的队伍中。负责装水泥的社员看到是刘正茂,眼中闪过一丝敬意,有意少往箩筐里装了些和好的混泥土,大概只有别人七成的重量。
刘正茂挑起担子,跟在社员后面往手脚架上走。人多,竹架板有些摇晃,走在上面很不适应,但他咬着牙,硬顶了上去。随着挑混泥土的队伍慢慢移动到浇灌点,他稳稳地把挑的混泥土倒进模具内,一旁有专门的社员负责混泥土搅拌。负责运混泥土的人只需要把混泥土送到,然后挑起空箩筐下来继续运送。
才挑了三、四回的样子,罗迈、古大仲,还有肖长民停好车后,都来到了宅基地。
看到这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基建场面,古大仲对吴克强的执行力十分满意。在他的印象中,吴克强虽然大局观差点意思,但执行力超强,安排他的事,吴克强肯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昨天晚上,刘昌明让吴克强组织社员,今天帮刘正茂做好浇灌工作。看眼前这规模,吴克强应该是把第六生产队最得力的几十个劳力全安排到这儿了。
挑混凝土的队伍里,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农村社员和知青。社员们劳动时,基本都穿着旧土布衣服,那衣服虽旧,却洗得干干净净,上面还打着几个补丁,透着一种质朴。而知青们基本穿着草绿色军服,显得格外精神。
今天是大队放冬休假的第一天,平时与刘正茂关系好,或者想与刘正茂搞好关系的知青都来帮忙了。考虑到知青体力不如社员,早上许二娃派工时,尽量安排知青做相对轻松的活。
来帮忙的大部分是前几批老知青,最新一批知青里,只来了韩浩和温三毛。大家都干了一天重活,累得都不想说话,就算看到刘正茂回来,也只是露出疲惫的笑容,算是打了招呼。
古大仲等三人到来,还是引起了一些动静,惊动了正围在一圈说话的凤天南他们。吴克强眼尖,看到后,马上热情地招呼道:“罗主任,支书,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来看看施工进度。”古大仲微笑着回答。
凤天南作为今天的施工监理,见领导想了解进度,他刚刚正在给许二娃和吴克强讲解后续施工内容,不太清楚实时施工情况,于是便问正在指挥施工的曹技术员:“老曹,报一下进度。”
老曹站在浇灌点,微微俯身,双手拢在嘴边,朝着下方大声喊道:“最后两个模具都浇了大半啦,照这进度,我预计还有半小时就能完工咯!”
阳光洒在古大仲身上,他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感慨道:“人多力量大,这话可真没说错。原本估摸着得花十几个小时才能完工,嘿,这太阳还没落山呢,就快干完了。老罗,你去歇着,我也去挑几担混泥土,活动活动这老筋骨。”说罢,他自嘲地摇了摇头,眼中却满是对大伙劳动成果的赞许。
罗迈一听,佯装生气,瞪了古大仲一眼,说道:“老古,你这可就有点看不起我了啊。虽说我比你大上几岁,挑担子或许没你那么得力,但总不至于比那些知青娃娃差吧。”罗迈心里精着呢,他早就瞧见冯婷和赵范老师正拿着照相机在一旁拍照呢,想着自己也得露露面。
一旁的许二娃赶忙上前,满脸堆笑,摆着手说道:“两位领导,你们就负责在这儿指导指导就行啦,这人手啊,绝对够。哪能让您二位亲自挑混泥土呢,使不得使不得。”许二娃心里明白,公社和大队干部平日里事务繁忙,哪能真让他们干这小工的活儿。
古大仲伸手一指正在挑担子、汗流浃背的刘正茂,笑着说道:“那可不行,刘正茂盖房子,这么大的事儿,我必须得挑几担土,得让他欠我这个人情。”说罢,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
罗迈连忙点头附和:“古支书说得太对咯,必须得让他欠这个人情。”
许二娃见两位领导主意已定,也不好再阻拦,心里想着:“得嘞,你们领导想体验体验这劳动的滋味,我也拦不住呀。”
实际上,根本用不到半小时。只见几十人有条不紊地,每个人也就往上运了两趟,曹技术员便高高举起手,大声喊停。随后,他亲自走过去,仔细地做着最后的扫尾工作。随着曹技术员熟练地将最后一处抹平,刘正茂住宅一楼主体浇灌工作正式宣告结束。
那些辛勤劳动了一天的社员和知青们,此刻纷纷瘫坐在四处休息。大家的脸上满是汗水,衣衫也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身上,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着一股满足与自豪。
南塘公社王黄带的那拨人,因为在刘家帮忙的时间长,对刘家的规矩门儿清。他们心里都清楚,每次完成重大施工任务,刘家必定会准备好酒好菜招待大伙。所以,在其他人都累得直接坐下休息时,南塘社员们却纷纷起身,虽然脚步略显疲惫,但依旧精神抖擞地去搞个人卫生。
他们满心期待着,就等着刘正茂一声喊开餐,便能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地直接上桌吃饭。说来也巧,天边的晚霞好像知道大家心情一样,渐渐染红了半边天,仿佛也在为这一天的辛勤劳动喝彩,将整个施工现场映照得格外温暖,而社员们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也在这余晖中显得愈发熠熠生辉。
因为今天是房屋浇灌的重要日子,华潇春原本想着,这么重要且复杂的工程,收工时间估计会晚一些,所以她井井有条地安排着做饭进度,并不着急。厨房内,炊烟袅袅,锅碗瓢盆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直到南塘社员陆陆续续走进厨房,从井里打起水,畅快地洗脸擦汗时,华潇春才猛然意识到,今天的浇灌工作竟然已经结束了。
她心里“咯噔”一下,顿时着急起来,赶忙叫序伢子:“序伢子,你快去宅基地那边问问情况,看看是不是真的完工了。”说完,又赶忙转头,对着正在忙碌的马嫂、蓝桂英、卿凤等人打招呼:“姐妹们,动作都快点啊,没想到今天收工这么早,咱得争取早点把晚饭弄好,可不能让大伙等太久。”
序伢子接到命令,像个小炮弹一样,撒开腿就往宅基地跑去。不一会儿,他就找到了许二娃,气喘吁吁地问:“二娃舅,今天就搞完啦?”
许二娃看着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序伢子,笑着回答:“是啊,今天来做事的人可多了,大伙齐心协力,干劲十足,所以收工就早了些。”
序伢子性格直爽,心里藏不住事,一听这话,猛地一拍大腿,懊恼地说道:“糟了糟了,我们还以为收工会晚点呢,这饭菜到现在都还没做好。”
此时,刘正茂虽然只挑了十几担混泥土,但一天的忙碌下来,也感觉疲惫不堪。他正坐在红砖上,和古大仲兴致勃勃地聊天,听到序伢子这么一说,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立刻站起身来,关切地问道:“序哥,那还要多久才能把饭做好呀?”
序伢子被这么一问,愣了一下,伸手挠了挠脑袋,想了想回答道:“可能还需要半个多小时吧。”
刘正茂微微点头,转身看向许二娃,认真地说道:“二娃舅,年前到今天就算正式停工了,南塘的社员吃完饭可能还得赶回家。现在天还没黑,要不你叫上李娟和我妈,把所有人的工钱结算一下,这样大家也能安安心心回家过个好年。”
许二娃爽快地回答:“行嘞,我这就去办。”说完,便朝着序伢子家的方向快步走去。
没过多久,只见李娟手里拿着记账本子和算盘,步伐轻快地走了过来,后面紧跟着华潇春,她手里提着一个布袋,里面想必装着给大伙结算工钱的现金。
平日里,李娟就帮着华潇春记账,每天晚上许二娃都会把当天来帮忙的人的名字交代给她,让她详细记录下来。因为提前知道近两天要给帮忙的人结算工钱,所以李娟昨天晚上就不辞辛劳,把所有来帮过忙的人应得的工钱全部仔细算了出来。她算工钱的规则清晰明确:帮忙一整天的算五毛,只来了半天的算二毛五,像袁洪钢、华发平这种临时来帮下忙,没做多少事又匆匆离开的知青,李娟就没给他们计算工钱。
发放工钱的地方选在了堆放水泥的货棚下。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清楚,许二娃特意点亮了一盏电石灯,挂在棚子中间。昏黄的灯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照亮了整个货棚。
首先发放的是南塘大队社员工钱。由于下雪前的工钱,刘正茂上次去南塘大队拉竹篓时,就已经和王志军当面结清了,所以今天王黄只需要结最近几天的工钱。只见他仔细核对记录,认真签字,然后从华潇春手里接过钱,整个过程迅速而流畅,很快就办完了手续。
结完南塘大队的账,接下来就轮到樟木大队内部社员的工钱了。自建房以来,来刘正茂家帮忙的人形形色色,年龄上有老有少,帮忙的时间也有长有短,最少的只来了一天。
李娟清了清嗓子,按照记录大声喊道:“杨鹏,帮忙时间一天,五毛钱。杨鹏在这儿吗?来签个字。”
被喊到的杨鹏,是何福营今天特意安排来帮忙的。听到喊自己领钱,他下意识地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
“慢着,李娟,你是把来帮忙的人全部都做了记录吗?”古大仲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开口打断了发钱流程。
“支书,我是把帮忙半天以上的人,全部都做了记录。要是只是临时帮点小忙,回头有事又走了的人,我就没算钱。”李娟不明白古大仲喊停的意图,只能如实回答。
古大仲对李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暗自点头认可。他把目光转向杨鹏,语重心长地问道:“杨鹏啊,大队内部的人盖房子,你来帮一天忙,还好意思要工钱吗?咱们自己人之间,按道理不都应该主动来帮忙嘛。你们想想,刘家不仅包了两餐饭,而且每顿都是好酒好菜招待。”
还没等古大仲说完,罗迈也在一旁接过话茬:“是啊,咱们这儿谁家有大事,向来都是换工互助,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刘知青为人客气,愿意给帮忙的人开工钱,但咱们自己心里得有数。守在这里帮忙的人,说不定还耽误了自家种自留地呢。只帮一、两天的人,就没必要领工钱了,这要是传出去,其他大队的人还不得笑话咱们樟木人掉到钱眼里去了。”罗迈如今身为公社副主任,说话自然底气十足,也不怕得罪人,所以这话讲得很重。
“罗主任、支书,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支援我建房,不管做了多少事,我都打心底里表示感谢!既然之前就说了要给工钱,那就不能失信于人。各位父老乡亲,我得跟大家检讨一下,我能力有限,每天只能给五毛钱,这才到大队分红的一半,真是对不住大家啊!”刘正茂一脸诚恳,用最真挚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见刘正茂如此真诚,一直在这里帮忙的老头邢树根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说两句。他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说道:“支书,罗主任,你们讲得确实有道理。以前谁家有大事,咱们都是换工帮忙,主家虽然也包饭,但也就是勉强能吃饱。可刘队长家盖房就不一样了,我和老邓、老张在帮忙的人里,算是最早来的一批。刘家招待我们,那可不是吃饱那么简单,每餐四个菜,顿顿都带荤,晚上还有酒,烟也是摆在那里,想抽自己去拿。别人我管不了,我邢树根可以表态,我不要工钱。”
大队里有名的显眼包组合,张庆有和邓毅华,怎么可能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两人几乎同时大声开口:“我也不要工钱。”
听到大队干部和社员们议论自家,说的还都是好话,华潇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她心里依旧很清醒,刘正茂之前就叮嘱过,不能占社员便宜,该给的钱,就得一分不少地结清。
对于刘正茂嘱咐的这话,华潇春有自己的理解。她觉得刘正茂是想在仕途上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在这些小事上,绝不能给别人留下话柄。
“古支书,罗主任,各位社员同志们,我也想讲两句。我儿子刘正茂说要在这里建房,刚开始我心里可担心了,毕竟他来大队的时间不长,人生地不熟的,说实话,跟大家也没打过太多交道。可是,房子动工之后,我发现这里的人都特别热情,大家都主动来帮忙,我这心里啊,真的是感动得不行。”华潇春一边说着,一边用感激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的社员们。
“可我儿子跟我说,大家要是不来帮忙,在家里种蔬菜,还能交给队上换钱呢。来帮忙建房,就耽误了自家的农活,所以才提出要给工钱。但家里条件确实有限,只能象征性地给一点,还请各位社员父老们别嫌少,这只是我们表达心意的一点方式。”
“以后,要是各位家里有用得到我儿子刘正茂的地方,只要一句话,只要不是做坏事,他肯定会尽心尽力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