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中朱常洛低声嘀咕了一句:“孔圣虽是孔圣,然其后裔实在不堪。”
随即朱常洛发现自己失言,连忙止住了嘴巴。
虽然声音小,但是孔子仍旧听到了。
他深深蹙起了眉头。
也顾不上翻阅书籍,看向任小天问道:“先生,丘之后裔做了什么事情?
竟被后人说成不堪?”
任小天尴尬的撇了撇嘴。
本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说起这事的。
总归还是要给孔子留些面子。
不过现在他主动问起,自己又不得不回答。
想到这儿任小天叹了口气道:“这事该从何说起呢?
我只能用后世的一副对联告诉您。
铁骨铮铮劝人忠,世修降表衍圣公。”
孔子如遭雷击。
“世修降表?!”
他只觉眼前一花,几乎晕厥在地。
刘三吾等人顿时上前扶住了他。
其实孔子并不赞成极端的忠君思想。
但这不代表他就认为忠君是错误的。
本身做降臣就已经十分不光彩了。
一句世修降表差点就让孔子脑溢血发作。
这得降多少次才能落得这么一句话啊?
孔子强行从众人手中挣脱。
稳了稳气息之后对任小天说道:“先生,还请对丘言明。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任小天微微摇头道:“孔夫子也不要过于气恼。
毕竟家族传承数千年,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人中龙凤的。
总会有那么几颗老鼠屎出现,这也是正常的。”
孔子苦笑道:“若只是有几人不堪,又何至于落得世修降表的口舌?
先生你就说吧,丘能承受的住。”
任小天无奈,只得对孔子说道:“事情还得从衍圣公的封号开始说起。”
随即任小天把宋仁宗年间改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初代衍圣公的事情告诉了孔子。
事情到这儿还算是正常。
可就在靖难年间金兵南下,掳走了徽钦二帝。
时任衍圣公孔端友担心曲阜沦陷后家族断了传承。
于是带着孔子像和部分家族成员南迁。
北方则是留下他弟弟孔端操留守曲阜孔府。
孔端友被赵构封往衢州,并且在那里修建孔庙祭祀。
而金国在占领曲阜后接见了孔端操,并将他也封为了衍圣公。
自此孔门分裂为了两支,也就是南孔和北孔。
说实话这原本是传世的大家族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正常做法。
南孔当初也是想着宋朝收复失地之后再返回曲阜故土。
谁承想宋朝如此的拉胯。
金国没打过也就罢了,最后还让蒙古人给灭国了。
当时崖山海战时一些有血性的南孔族人跟着一起跳海殉国。
剩下的则是隐居了起来。
忽必烈召时任南孔衍圣公孔洙入朝为官,并且亲封他为元朝衍圣公。
孔洙对衍圣公之封辞而不受,坚决让给北孔族人担任。
忽必烈最后没有办法,干脆两边都不封了。
衍圣公之爵位一直到元成宗时才又由北孔族人孔治再次担任。
到了明灭元之后,朱元璋在两宗之争上也犯了难。
本来按照血脉和气节上来看,朱元璋理应是选择南孔族人为衍圣公才是。
可最终朱元璋还是选择了北孔,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北孔,更多是因为看中北孔在北方文坛中的影响力。
当时北方前后被辽金蒙三国异族统治数百年,许多百姓已经忘记了曾经的汉文化。
而且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上北方都要远逊于南方。
为了消弭这种差距,也为了让南北方文人的隔阂淡化。
朱元璋不得不选择在北方拥有更深影响力的北孔为主支。
而南孔一直到正德皇帝朱厚照时才再次受到皇帝的重用。
这期间孔家人自视甚高,仗着皇家恩宠没少干出欺压良善的举动。
尤其成化帝朱见深时期,时任衍圣公孔弘绪无故杖杀数人性命,被其侮辱的妇人更是多达数十人。
按说这种大罪,砍头十次都不算多。
可因为其衍圣公的封号,朱见深也拿他十分棘手。
最后也不过是将他封号剥夺,贬为平民而已。
明末文学家张岱曾在其所着的《陶庵梦忆》中记载过这么一件事。
当时孔家人向外放话,天下只有三家人,一为孔,二为张,三为朱。
朱自然就是皇帝朱家,另一个张则是江西龙虎山张道陵的张。
敢将自己和皇帝家族并列,足见孔家当时有多么自傲。
等到明清易代,时任衍圣公孔胤植在清军入关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上表请降。
并且他主动带头剃发易服、光速滑跪。
投降速度之快连吴三桂见了都得甘拜下风。
由于衍圣公的名头在,清廷自然也接受了他的请降。
纵观大清一朝,衍圣公一脉没少受了重用。
乃至于清末时登记在册的孔氏族裔人数都要快超过京城的八旗贵胄们了。
至于民国之后,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不敢细说,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直到最后一任衍圣公跟常凯申去了台岛,衍圣公的封号也就此断了传承。
孔子听完之后只觉眼前一黑:“竖子误吾啊!”
其实这事能怪孔子吗?任小天倒觉得也不见得。
后来孔子已经辞去官职,专心在家传道授业了。
他怎么能料到后世居然能把他捧到这个位置上呢?
任小天觉得鲁迅先生文章中写的很是一针见血。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孔子在当权者手中更多的是一个符号的代表罢了。
掌控了孔家就如同是掌控了天下的思想。
至于孔子的本意如何,他们才不会过多的考虑。
赵祯听罢摇头叹气道:“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此言甚是有理啊。”
任小天一边搀扶着孔子坐下一边说道:“我之前就说了。
孔子是孔子,儒家是儒家。
这句话放在孔家人身上同样适用。
他们既代表不了孔子,也代表不了天下人。”
孔子这次遭受的打击十分之大。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肉眼可见的萎靡了起来。
孔子本身就是一个严于律己之人。
如今听到后裔们的所作所为,又岂能不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