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吴浩放下望远镜时,镜片上已经蒙了层细沙。他用拇指抹了把,沙粒在指腹碾出细碎的咯吱声,像在摩挲某种粗糙的勋章。
“把连续射击时长再拉长一倍。”他转身时,衣角带起的风卷着几粒沙落在屏幕上,正打在靶心的热斑处,“现在是20秒,我们试试40秒极限射界。”
张小蕾指尖在控制台上一顿说道:“40秒的话,超导线圈的温度会逼近临界值。”
她调出模拟曲线图,红线像条不安分的蛇,正沿着安全阈值攀爬,然后继续说道:“上周测试到35秒时,绝缘层出现过0.2毫米的微裂。”
“裂了就补上。”
吴浩的目光扫过屏幕角落的材料参数,说道:“铌钨合金的延展性不是还有余量吗?让冷却系统的功率再提10%,我要看看它的真正底线。”
负责这个项目的一名中年工程师,这个时候突然插话,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说道:“吴总,我们加了层石墨烯导热膜!就在线圈外侧,昨晚刚换上的,理论上能多扛5度。”
他手里捏着块半透明的薄膜样品,边缘还粘着未清理的胶痕,继续道:“您看,这玩意儿薄得像蝉翼,导热速度是铜的三倍。”
吴浩接过薄膜,对着光看。膜上的碳原子排列纹路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像谁在上面绣了层细密的网。
“昨晚又熬夜了吧,你们这群夜猫子。”
他嘴角弯了弯,把薄膜还给对方时,指腹不经意触到对方手背上的烫伤疤——那是上个月调试冷却系统时被高温介质烫的,继续说道:“去给线圈缠膜吧,早点弄完休息,今天再不能加班了,否则我处罚你们。”
这名中年工程师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转身时差点被地上的电缆绊倒。
站在后面的张野眼疾手快扶住他。
“慢点!”
“谢谢!”这名中年工程师谢了一句,连忙带人走了出去。
“等突破0.1%衰减率,我请大家喝西北地区最好的酒。”这名中年工程师的声音已经飘到了楼梯口,伴随着工具碰撞的叮当声。
观测塔外,风沙似乎真的小了些。
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在靶场上投下道歪斜的光柱,像舞台上的追光。
吴浩看了看外面,不由的说道:“走吧,去测试场看看。”
吴总,现在刮着沙尘暴呢,要不等停下再去。张小蕾闻言劝说道。
吴浩闻言摇了摇头道:“这点风沙算的了什么,走吧。”
“我陪您。”张小蕾见劝不住,随即跟上去。
苏荷一边跟上吴浩的步伐,一边从包里翻出防风镜和口罩,然后冲着张野说道:“备车。”
“不用,走路去。”吴浩已经拉开门,风沙灌进来撩起他的额发,“这点风,比胡杨林那边温柔多了。”
通往靶场的道路被风沙所掩埋,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松动的牙齿上。
张小蕾苏荷她们穿着靴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后面,浅色的裤脚已经蒙了层土黄色。
吴浩回头看了一眼,然后摇了摇头道:“你们别去了吧,我就过去转转。”
听到吴浩的话,二人摇了摇头,露出了倔强的神色。
离炮位还有五十米时,就能听见冷却系统的嗡鸣,像巨型蜂箱被罩在玻璃罩里。炮口的防尘盖已经掀开,淡蓝色的电弧在沙粒中若隐若现,像困在琥珀里的闪电。
几个穿着防护服的技术员正围着炮身检查,手里的检测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吴总!”
见到他过来,几人纷纷向他打起了招呼。
负责电磁炮排查维护的工程师李超摘下头盔,额头上勒出深深的红痕,然后冲着他回报道:“刚才检查发现,第七节轨道的磨损系数比标准值高了0.03。”
说着,他递过来一块军用平板电脑,冲着吴浩说道:“初步排查,可能是沙尘颗粒卡在缝隙里了。”
吴浩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信息点了点头,然后俯身用手指拂过炮身的散热槽。金属表面还带着余温,槽里积着层细沙,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可以试着用高压气枪从反向吹。”吴浩指着散热槽的接口处,然后说道:“让气流带着沙粒走,别硬擦,会伤轨道。”
是,我们已经在准备了。张超应道,随即几名工程师推着高压气泵走了过来,然后用高压气枪,开始清理整个炮身。
高压气枪喷出的气流在沙幕里打出透明的通道,槽里的细沙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纷纷扬扬飘向空中。
而在这个时候,先前离开的那名工程师也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
“吴总,按您说的加了隔热层!”这名工程师冲着他汇报道:“刚测了下,温度回升速度降了0.7度,效果比预期好!”
“嗯,干的不错,不过啊现在还不能高兴太早。”吴浩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触到对方后背湿透的衣服,继续说道:“接下来的40秒连射,才是真正的考验。”
明白!听到吴浩的话,这名工程师点头应道。
嗯,吴浩点了点头,转身看向张小蕾说道:“近距离看这门电磁速射炮和我们在屏幕上面看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
整体要比传统的速射炮要大一圈,而且显得更加精致,科幻一些。”
张小蕾顺着吴浩的目光看向炮身,指尖轻轻划过炮管外侧的散热纹路,声音被风沙滤得有些沙哑:“您说得对,它看着比传统速射炮‘壮实’,其实大半体积都给了‘能量心脏’。”
她侧身指向炮身后方的一组银色方舱,舱体表面的散热格栅正随着内部设备的运转微微震动,然后继续讲道。
“您看那三个方舱,最左边是超导磁储能模块,里面是钇钡铜氧超导线圈,在液氦环境下能瞬间释放百万安培级电流。
这个东西的体积比传统电容组小了一半,但储能密度是前者的3倍。
中间那个是脉冲电源舱,负责把常规电力转换成电磁发射需要的脉冲电流,相当于给炮弹‘上弦’的装置。
最右边的冷却系统更复杂,除了给轨道降温的氟化液循环泵,还有专门给超导线圈保温的液氮储罐,光这一套冷却管路就有近百米长。”
说到这里,她拿起一根枯枝,在沙地上画出简易的示意图,然后冲着吴浩讲道:“传统速射炮靠火药燃气推动,炮身只要扛住后坐力就行;但电磁炮是靠电磁场加速弹丸,整个系统就像个紧凑型的‘移动电站’。
您看到的炮管只是‘枪口’,真正的核心都藏在这些配套设备里,就像胡杨的树干看着粗壮,其实地下的根系比树冠还庞大。”